![]()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三湘都市報 訊: 本報3月30日訊 他們的生命雖已逝去,卻以另外一種方式得以延續。3月30日,清明節前夕,在省紅十字會和省衛生廳的組織下,200余名醫護人員和志愿者來到長沙鳳凰山遺愛人間公益陵園,緬懷一群特殊的英雄——器官捐獻者。 “女兒永遠活在我們身邊” 一座青山,山坡上排列著幾十塊墓碑,何淼淼就長眠在這里,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14歲。 上午10點,雨下得很大,打在墓碑上,發出“啪啪”的聲音,父親何再發剛踏上陵園的第一個臺階,女兒往昔的音容笑貌就浮上了眼前,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何再發告訴記者,淼淼2012年8月18日被確診為腦膠質細胞瘤,28日腦死亡,他和妻子決定捐獻孩子的器官。 “失去親人,實在太痛了;我不愿讓別人再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也想讓女兒永遠活在我們身邊。”何再發說,淼淼一共捐獻了兩個眼角膜、兩個腎臟、一個肝臟,讓兩人重見光明,讓三個器官衰竭的病患重獲健康。 將建捐獻者公益紀念廣場 每一位逝者,都有一個故事;每一位器官捐獻者,都有飽含大愛的故事;鳳凰山陵園相關負責人傅韶梅就是被這樣的故事打動。2008年,他和省紅十字會合作,在陵園中規劃出一塊面積約4畝的地,專門安葬湖南的人體器官捐獻者,并命名為“湖南省遺愛人間公益紀念陵”。 “現在陵園中已經安葬了99位捐獻者。”傅韶梅透露,陵園不僅免費為捐獻者提供墓地,連墓碑和安葬等事項都免費提供,還有工作人員定期清掃、打理陵園。 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曾凡國表示,為了呼吁全社會公民積極參與到這一造福社會的事業,省紅十字會將和鳳凰山陵園一起,建設湖南人體捐獻者公益紀念廣場。 ■三湘華聲全媒體記者 李琪 數據
1
4年造福384人 曾凡國介紹,湖南省自2010年開展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到2014年3月27日止,全省已實現公民逝世后人體器官捐獻153例,共捐出大器官387個。其中腎臟292個、肝臟89個、心臟6個,使得384個重病患者得到移植。 2
捐獻者逐年增加 記者在鳳凰山公益陵園的捐獻者紀念墻上看到,2010年安葬在這里的器官捐獻者僅四位,2011年為12位,2012年達到37位,2013年翻番到88位。 3
150萬人在等待 “湖南省的器官捐獻工作排在全國第三。”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專家委員會委員、湘雅三醫院副院長葉啟發表示,這些數據對于中國近150萬的終末期腎病患者和肝病患者來說,仍是杯水車薪。據透露,病患中每年僅有1萬人能夠得到供體,99%的病患在等待器官中錯失移植時機,絕望離世。 釋疑
器官捐獻者需哪些條件? 葉啟發解釋,原則上,有關器官或者組織功能良好,沒有感染艾滋病或者其它嚴重傳染病,沒有癌癥(除原發性腦腫瘤)者,一般都適合捐獻器官。 捐獻的器官有沒有可能被浪費? 專家解釋,器官移植醫療技術已經很成熟,器官移植不但能夠給予病人重生的機會,而且成功率很高。 其他器官可能被摘取嗎? 愿意捐獻器官的人可在器官捐獻登記表上表明自愿捐出的器官種類,手術前家屬需要簽署一份知情同意書,再次明確捐獻的器官或者組織,醫生會嚴格按照捐獻者意愿摘取器官。 填寫捐獻表,是否會放棄救治?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只有等到所有搶救措施都失敗,醫護人員與病患家屬開始討論死亡時,才會被提出。曾表達過器官捐獻的意愿絕不會影響到應有的救治。 能不能指定捐獻給某位病患? 移植時需要考慮組織抗原基因的類型及血型等,捐獻給誰最適合,應當按照器官分配與共享的原則來確定。 (原標題:湖南將建人體捐獻者公益紀念廣場)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