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食品報網訊 (徐繼 記者葉青)據中國乳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乳制品產量3700萬噸,消費量4000萬噸,供求缺口300萬至400萬噸。中國巨大的乳制品消費市場吸引越來越多的外來者前來“掘金”。 況且,到2015年4月份,歐盟終止乳制品生產配額限制后,歐洲奶源國家產奶量提高必將推動這些國家的對外出口額,而中國巨大的增量市場是吸引進口品牌進入中國的最大動力。 屆時,進口奶瘋狂進入中國市場,勢必對國產乳業帶來巨大的沖擊。 嚴政不“嚴” 嚴厲政策為國產乳企搭臺 對于中國乳業來說,眼下的市場十分激烈但又充滿誘惑。從4月1日起,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中文標簽必須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包裝上,不得在境內加貼; 5月1日起,未經注冊的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允許進口;對乳制品企業的最嚴換證審核工作剛剛結束,國內乳業如何在新的格局下開疆擴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業內人士對此分析,嚴政之下,不僅清退了審核不達標乳企,還從嚴政上迫使乳企投入大量財力增加檢測設備、增加工藝、增加內控管理。據了解,獲得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的飛鶴企業,斥資改造資金約為1億元。此外,包括多美滋在內,上海的4家企業為通過該審核的改造資金也超過1億。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奶粉市場上至少八成多的“假洋鬼子”被淘汰出局。這些空出來的市場,很顯然是留給獲得“準入證”的乳企。相當于是政府通過政策搭臺,讓乳企去唱這出戲。 受進口奶沖擊國產奶 國產乳企下個十年或涅槃重生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政策層面上如此大的動作,也是為了應對歐盟終止乳制品生產配額限制后,歐洲奶源國家出口對我國乳業帶來的沖擊。 到2015年4月份,歐盟終止乳制品生產配額限制后,歐洲奶源國家產奶量提高必將推動這些國家的對外出口額,而中國巨大的市場缺口吸引著這些企業。預計,歐盟終止配額限制后,到2020年愛爾蘭的乳業產量將會增長50%,對全球乳業愈發重要。在愛爾蘭表示將加大對華出口產量后,荷蘭乳業協會主席郝瀚思也表示,歐盟終止乳制品生產配額限制后,荷蘭將在未來幾年中新增牛奶年產量250萬噸,荷蘭乳制品對華出口將盡快翻番。 郝瀚思透露,2013年荷蘭對華乳制品出口額為8億歐元。歐盟放開乳制品配額限制后,荷蘭牛奶的年產量可以迅速增長7%,極大緩解中國乳品市場當年缺口300萬噸的“近渴”。 而對于境外奶源大量進入中國是否會擠壓中國乳業和養殖業的疑問,郝瀚思表示,從近期來看,中國乳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供給不足,適度引進國際奶源可贏得休養生息的機會。“下一個10年,也許用不了這么長,中國自己的乳業一定會涅槃重生,進口乳制品將成為商品多元化的重要補充。” 合作共贏 進口奶沖擊國產乳業未嘗不是好事 就目前情況看,消費者對國外奶粉品牌的信任度很明顯高于國內奶粉品牌。如果歐盟終止配額限制,那蜂擁而來的國外乳企,會不會打得國內乳企一敗涂地? 對此,郝瀚思表示,進口乳制品只可能成為商品多元化的重要補充。此次北京之行,就在于建立荷中雙方定期和緊急溝通機制、加強雙方乳品檢測技術的合作,互利共贏。乳業資深專家王丁棉表示,進口常溫奶的大舉進入沖擊的是國內高端常溫奶。 而在乳業資深研究員宋亮則從積極角度看,長期來看,進口奶的沖擊對于國產乳業來講是件好事,只有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才能鞭策國產乳業不斷創新,不斷完善發展。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