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中國新醫學,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
——獻給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建議
朱敖榮(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2)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公道網 訊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籌委會:
自中共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先后發表了各種論文和建議十余篇,并形成了《資料專輯》(見附件一)。最近我們又特別策劃了今后十年開創中國新醫學,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人民群眾、醫務人員、黨政領導三滿意的衛生事業夢。
中國新醫學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1、衛生事業的地位、性質、目標。地位:生命最寶貴,健康應第一。性質:福利性的公益事業。目標:人民群眾、醫務人員、黨政領導三滿意。
2、由國家、社會、群眾三方籌集衛生總費用,實行免費醫療保健的健康保障制度。同時保證醫療、衛生機構的正常運行。
3、推行城鄉衛生管理的一體化,基本解決看病難、看病貴。
4、創建中西醫結合的中國新醫藥學隊伍。
5、重視發展中國衛生管理學科,策劃今后十年衛生事業夢。
為了推動十年衛生事業夢的開展,經過各方協商,確定了安徽省合肥市作為我國開創中國新醫學衛生事業夢的試點地區。我們已向合肥市報送了《試點工作報告》(見附件二)。
為了推動中國衛生管理學科的發展,我們已向安徽醫科大學報送了《請安醫大創建中國衛生管理學院的報告》(見附件三)。
為了取得安徽黨政領導的支持,故報送了《請安徽省黨政領導予以支持衛生夢的報告》(見附件四)。
以上是我們衛生管理學科中心近期的活動情況。現在又逢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為了適應形勢發展,我們特再提出《開創中國新醫學,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建議》,以供會議和各界參考。現將主要內容介紹如下。
一、當前衛生事業深化改革的兩大導向
市場導向。主要表現為:以營利為主,主張自我發展,衛生機構形態,呈倒金字塔型“▽”。具體內容:執行收費補償,創收發展的政策;還表現為大處方、大檢查、高收費、高工資政策,各種房屋、儀器、設備不斷增加,貴重藥品不斷擴大。現實結果,大量病人集中到大城市、大的三級醫院。中層、基層衛生機構病人稀少,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態很難改變,以上事實已存在很長時間。由于頂層設計,不夠科學,決心不大,措施不力,至今看不到明顯效果。從本質上認識,這實際上是對衛生改革早期,市場化、私有化、商業化,“市場失靈”弊端根源的認識不足,沒有下決心來改正“失誤”。這一點一定要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這是民生問題中“得人心”和“失人心”的重要標準之一,萬萬不可“大意”。
公益導向。主要表現為:以保障人民的健康為主,主張依靠國家為主導,動員集體力量發展衛生事業。衛生機構形態呈金字塔型“△”。具體內容含:第一,衛生事業總費用,國家占50%,社會集體單位占30%,群眾個人占20%,實現治病、預防、保健、基本不再繳費,也可稱免費醫療保健。第二,城鄉三級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實行大、中城市為中心,分片負責。城鄉機構實行金字塔型分級分工組建。體現為人財物統一管理,儀器設備統一使用,人員工資統一績效考核,均相當于公務員待遇,財務收支兩條線。基本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實現三滿意。第三,創建中國新醫藥學衛生隊伍,要求逐步實現高、中、基三層醫生,都達到本科以上水平,能防治結合和中西醫結合,統稱中國新醫藥學。
二、衛生事業的地位、性質和實現三滿意
地位:生命最寶貴,健康應第一。生命和健康是人民群眾最寶貴,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保障人民健康,有利于促進經濟、科技、社會發展和人心安定。民生問題排位應是:健康第一、教育優先、住房、就業、養老等有序解決。
性質:中國特色衛生事業,應當是以國家為主導,社會和群眾共同承擔責任的福利性公益事業。所有制宜實行具備公有制屬性的股份合作制、集體所有制、公私混合所有制。目前必須消除市場化、私有化、商業化的負面影響。
目標:應體現在三滿意。
一是人民群眾的滿意。具體表現為人人享有優質、廉價、安全、就近,逐步減免費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是醫務人員的滿意。對他們應該提倡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救死扶傷精神,享有全國教師隊伍和公務人員同樣的績效工資待遇。教師、醫師、公務員應成為受人尊敬的三大職業。
三是黨政領導的滿意。這主要反映在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工作的滿意度。
三、開展健康保障制度,啟動免費醫療保健
健康保障制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老齡人群和慢性病人在不斷增加;以及2/3人群的婦幼保健,亟待加強。急需重視,健康保障,改善環境,養生保健。要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除煙酒、飲食合理、運動常態、心情舒暢、起居規范。平時要及時進行預防、保健、門診、住院。小病不成大病,大病不成重病,重病科學防治。力爭做到不生病、少生病。
免費醫療保健。采用中國特色的衛生總費用制度,國家占50%,社會單位集體占30%,群眾個人占20%,盡快實現免費醫療保健。這是得人心、安人心的大好事。只要調整政策,就很容易實現。我們建議由黨中央做出決定,由全國人大通過立法即可解決。
衛生總費用還包含醫療衛生機構的正常運行。
四、推動城鄉衛生管理一體化,基本解決看病難、看病貴
貫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政策,采取城鄉衛生管理一體化。
強基層。指農村村衛生室,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均應逐步配備具備本科以上水平、中西醫結合、防治結合,能完成六功能任務的家庭全科醫生。
保基本。指農村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實現一體化管理,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實現一體化管理,達到三滿意要求。
建機制。指城鄉三級衛生機構,均貫徹金字塔型分級分工組建。實現三級機構人財物統一管理,儀器設備統一使用,人員工資統一績效考核,均保持公務員水平,財務收支兩條線。基本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實現三滿意。
五、創建中國新醫藥學的衛生隊伍
由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積極倡導的通過中西醫結合,創建中國新醫藥學,已有50多年歷史。現在總結中國新醫藥學,可概括為:要培養造就既高于、優于中醫,又高于、優于西醫;并具備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中西醫結合的中國新醫藥學衛生隊伍。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有益的經驗和成績,但還沒有滿意的完成這項任務。
去年11月,我們組團到臺灣考察基層衛生工作,發現當地在使用一種由俄羅斯和德國研制生產的“人體磁感應分析儀”。它是以能量醫學為理論基礎,溶合了西方醫學和中國醫學的研究成果,儲存了大量數據、圖示資料。該儀器含主機、耳罩、計算機三件,體積小巧,便于攜帶。儀器可以分析出目前屬于個人身體異常的特殊狀況,疾病的發展過程及組織傷害程度,疾病的原因及源頭,個人的特殊生化性質,并能提供個人的保養、醫療、預防建議。經過我團人員試驗,確實有效。后來我們又邀請專家帶儀器到上海、合肥示范討論,均有明顯效果。目前我們正與臺灣、深圳兩地的軟件公司合作試制“中國新醫學綜合分析儀”,希望能實現一部儀器可負責中西醫結合的診斷、治療、預防、保健、營養、康復、養生、衛管等綜合醫療衛生服務。上述儀器如能成功,可使用于上、中、基三層衛生機構,特別是對基層衛生機構具有重要作用。它將有利于提高全體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加速提高全民族的健康質量。
試制“中國新醫學綜合分析儀”將作為合肥試點工作的重要項目之一。我們將專門組織力量,爭取重點突破。以便為創建中國新醫藥學取得圓滿成果。
六、中國衛生管理學科是各級政府的重要智庫
目前我國已有101所醫學高等學校開展了衛生管理學歷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是推動國家醫改的重要力量。當前急需建立一所中國衛生管理學院,以便統一協調全國學科活動,并可支持配合中央領導的各項工作。我們建議請安徽醫科大學負責創建中國衛生管理學院,詳見附件三。
結束語
1996年12月黨中央和國務院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衛生工作會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中央又起動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實現今后10年三滿意的衛生事業夢,我們建議,希望安排在2015年年底,在安徽省合肥市,由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第二次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以便有準備、有步驟推動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
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
2014年8月15日
附件:一
關于在合肥市創建中國新醫學的試點工作報告
合肥市:
自中共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先后發表了各種論文和建議十余篇,形成了《資料專輯》,對我國當前和今后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提出了我們的論述和建議。最近我們又特別策劃了今后十年創建中國新醫學,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人民群眾、醫務人員、黨政領導三滿意的衛生事業夢。并經過上下多方協商,確定安徽省合肥市作為我國創建中國新醫學,實現衛生事業夢的試點地區。我們初步擬定了一年試點,二年推廣,三年普及,五年實現國際先進水平的規劃設想。并建議于2015年年底,在合肥市由黨中央、國務院組織召開第二次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以便推動衛生事業的健康蓬勃發展。為了盡快推動試點工作,特將有關問題報告如下。
一、必須明確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的地位、性質和目標
地位:生命最寶貴,健康應第一。生命和健康是人民群眾最寶貴、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它能促進經濟、科技、社會的全面發展,特別是擴大內需的堅實基礎,又是家庭和諧幸福的重要保證。各級黨政領導對民生問題應該明確:健康第一、教育優先、住房、就業、養老等均宜隨時代發展而逐步有效解決。
性質:中國特色衛生事業,應當是以國家為主導,社會和群眾共同承擔責任的福利性公益事業。所有制宜實行具備公有制屬性的股份合作制、集體所有制、公私混合所有制。目前必須消除市場化、私有化、商業化的負面影響。
目標:應體現為三滿意。
一是人民群眾的滿意。具體表現為人人享有優質、廉價、安全、就近,逐步減免費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是醫務人員的滿意。對他們應該提倡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救死扶傷精神,享有全國教師隊伍和公務人員同樣的績效工資待遇。應當調整“適應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這是脫離人民群眾的高工資政策。2010年,環球輿情調查中心做了社會職業形象排行調查,結果排名前兩位的是技術工人和農民,排名倒數第3、第2位的是醫生和演員。這和自古以來白衣天使、白衣戰士受人尊敬的形象,有了天壤之別。隨之出現的“醫鬧”糾紛,大量涌現,也不無關系。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為了強調對教師的尊敬,特明確工薪相當于公務員。醫務界值得深思。教師、醫師、公務員應成為受人尊敬的三大職業。
三是黨政領導的滿意。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工作的滿意度,應當是考核主要黨政領導業績的重要指標之一。
配合這項研究工作的小組:組長楊善發,成員:高開焰、肖錦鋮、汪時東(秘書長)。
二、必須妥善解決衛生總費用的籌集和使用
世界各國通行做法是,政府收稅后,將稅收的一定比例反饋給納稅人,主要使用在醫療衛生和教育兩大項。以體現政府關心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障和文化素質的提高。
衛生總費用的籌集,國際上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國家衛生保健體制。由國家立法,通過稅收籌集資金,政府直接舉辦醫療衛生機構,向全體公民免費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服務。如英國、瑞典、澳大利亞等。
第二種是社會健康保險體制。由國家立法,強制性要求雇主和雇員按照工資的一定比例向保險基金會繳納。政府要補貼弱勢人群。由國家或基金會承辦醫療、衛生機構。向公民免費提供醫療、預防、保健等服務。如德國、法國、日本等。
第三種是商業健康保險體制。主要形式是私人醫療保險,這是美國的基本制度,政府只保證老人、兒童和低收入者。由保險方、投保方和醫療服務供給方簽訂合同。資金籌集由私營機構負責,繳費由個人負責。
我國衛生總費用籌集由國家、社會和群眾三方組成。2011年占GDP的5.1%,其中國家1.56%、社會1.76%、個人1.77%,重點使用在醫療住院保險,有待完善和提高。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老齡人群和慢性病人不斷增加。以及2/3人群的婦幼保健,亟待加強。急需重視,健康保障,改善環境,養生保健。要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除煙酒、飲食合理、運動常態、心情舒暢、起居規范。平時要及時進行預防、保健、門診、住院。小病不成大病,大病不成重病,重病科學防治。力爭做到不生病、少生病。
為實現以上要求,應調整我國衛生總費用籌集方式:國家承擔50%,社會單位集體承擔30%,群眾個人按工資或家庭收入折算承擔20%。人民群眾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基本上不再繳錢。也可稱免費醫療保健。
這是得人心、安人心的大好事。只要調整政策,就比較容易實現。我們建議由黨中央做出決定,由全國人大通過立法,即可解決。
衛生總費用的使用,主要表現在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障和醫務人員的房屋、設備和報酬。要充分發揮中西醫藥的價廉作用,特別是中醫藥的簡、便、驗、廉作用,以實現低投入、高效益的我國歷史成功經驗。
配合這項研究工作的小組:組長江啟成,成員:李紹華、葉宜德、夏北海,湯質如(秘書長)。
三、必須要科學調整城鄉三級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
為了實現“三滿意”的目標,必須下決心對衛生資源做一次根本性的科學調整。堅決貫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政策。采取城鄉三級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就是較好有效的措施。
首先是“強基層”,重點是網底的建設。具體是對農村的村衛生室,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都要逐步配備合格的,有本科水平,具有防治結合,中西醫結合,能完成六功能任務的家庭全科醫生。不能長期停留在鄉村醫生中專水平的基礎上,這是實現衛生事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最重要的戰略決策。關鍵又是黨中央的是否支持。根據我國現有醫學教育的力量,完全可以實現。強基層網底的配套條件,是具備良好的房屋、設備,以及相當于三級醫院專科醫生的同樣薪酬待遇。基層網底如能符合以上要求,醫生就能安心工作,有利于實現三滿意。
其次是“保基本”。具體配套條件是:農村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配套,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一體化管理配套。現有的私人診所也應統一納入管理。一體化管理是指人、財、物、業務、技術的統一管理。從而實現管轄范圍內醫療衛生服務的三滿意。
最重要的是“建機制”部份。要明確貫徹衛生事業以農村為重點,城市應支援農村,城鄉衛生機構應緊密相結合的精神。可實行大、中城市為中心的城鄉分片負責、競爭發展。
城鄉三級衛生機構,應實行金字塔型的分級分工組建。高層三級醫院和機構要嚴格控制規模,主要負責疑難危重疾病,指導基層和研究提高工作。中層二級醫院和機構,主要負責需要住院的疾病和基層指導。大量的常見多發疾病和預防、保健工作,應在社區、鄉村基層解決。是當前建設的重點,要廣泛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活動,真正落實到家庭。
城鄉三級分工,要貫徹逐級指導,雙向轉診,體現基層首診,開展防治結合,中西醫結合,醫療衛生服務的整體性和連續性。三級機構的人、財、物應統一管理;醫務人員可統一調配;儀器設備可統一使用;財務實行收支兩條線。人員工資統一績效考核,高、中、基三層待遇基本相同,可傾向優惠基層,均保持公務員水平。
城鄉三級衛生機構的所有制,可實行具備公有制屬性的股份合作制,集體所有制,公私混合所有制,以調動公私兩個積極性。在經營中可體現,有薄利、有紅利、有福利。但必須貫徹公益性,不搞盈利的最大化。
城鄉三級衛生機構如能實現一體化管理,即能基本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和實現三滿意。
配合這項研究工作的小組:組長左文遠、陶芳標、王昌疇,成員:陳穎、洪倩(秘書長)、曹秀菁、張雪琴、徐杰、趙子靜、王開俊(秘書長)、許春。
四、必須創建中國新醫學的衛生隊伍
由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積極倡導的通過中西醫結合,創建中國新醫藥學,已有50多年歷史。現在總結中國新醫藥學,可概括為:要培養造就既高于、優于中醫,又高于、優于西醫;并具備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中西醫結合的醫藥衛生隊伍。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有益的經驗和成績,但還沒有滿意的完成這項任務。
去年11月,我們組團到臺灣考察基層衛生工作,發現當地在使用一種由俄羅斯和德國研制生產的“人體磁感應分析儀”。它是以能量醫學為理論基礎,溶合了西方醫學和中國醫學的研究成果,儲存了大量數據、圖示資料。該儀器含主機、耳罩、計算機三件,體積小巧,便于攜帶。儀器可以分析出目前屬于個人身體異常的特殊狀況,疾病的發展過程及組織傷害程度,疾病的原因及源頭,個人的特殊生化性質,并能提供個人的保養、醫療、預防建議。經過我團人員試驗,確實有效。后來我們又邀請專家帶儀器到上海、合肥示范討論,均有明顯效果。目前我們正與臺灣、深圳兩地的軟件公司合作試制“中國新醫學綜合分析儀”,希望能實現一部儀器可負責中西醫結合的診斷、治療、預防、保健、營養、康復、養生、衛管等綜合醫療衛生服務。上述儀器如能成功,可使用于上、中、基三層衛生機構,特別是對基層衛生機構具有重要作用。它將有利于提高全體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加速提高全民族的健康質量。
試制“中國新醫學綜合分析儀”將作為合肥試點工作的重要項目之一。我們將專門組織力量,爭取重點突破。以便為創建中國新醫學取得圓滿成果。
配合這項研究工作的小組:組長朱敖榮,張志嘉,周逸平,姚方來,成員:陳一峰(秘書長)、胡傳來、丁宏(秘書長)、黃業懷以及其他國內外特邀專家。
五、合肥市試點工作的操辦程序、合肥市試點工作的操辦程序
(一)程序
1、研究工作小組長及成員通過
2、中共合肥市委、市政府、市衛生局通過
3、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省衛生計生委、安徽醫科大學通過
4、黨中央、國務院、國家衛生計生委通過
(二)時間
1、7-8月,安徽省有關單位、中央有關單位通過
2、9月完成準備工作
3、10月開始試點工作
(三)操辦
1、由合肥市黨政領導全面主持工作。
2、中央、安徽省黨政領導給以政策、經費的支持。
3、學術研究機構密切配合具體操辦。
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
(執筆:朱敖榮)
2014年7月26日
報送單位:
中央:黨中央、國務院、國家衛生計生委
安徽: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衛生計生委、安徽醫科大學
合肥:中共合肥市委、市政府、市衛生局
報送領導:
中央:習近平、李克強、劉延東、李斌
安徽:張寶順、王學軍、于德志、李俊、曹云霞
合肥:吳存榮、張慶軍、張曉慶
分送其他單位及人員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健康報、安徽日報、合肥晚報
參加研究工作的全體成員
附件:二
關于創建安徽醫科大學-中國衛生管理學院的報告
安徽醫科大學:
1983年5月衛生部揚州會議決定要舉辦一所“中國衛生管理學院”,以作為“中國衛生管理學科”的建設中心基地。后經調查研究,最后確定在合肥市安徽醫科大學開展工作。經過協商,由衛生部投資,作為過渡性的處理,于1984年9月成立衛生管理系,1988年10月成立衛生管理學院,同時先后開展了衛生管理研究所、衛生管理學會、衛生管理刊物和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等活動。光陰似箭,很快將近30周年了。為了總結經驗,提高水平,適應形勢發展,迫切需要規范學校名稱和體制,故提出《關于創建安徽醫科大學——中國衛生管理學院的報告》。現將有關問題報告如下。
一、創建中國衛生管理學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建立中國衛生管理學科是中國獨有的國際創新
鑒于中國地廣、人多、歷史悠久,醫學發展有中醫、西醫、民族醫,衛生事業管理有它的復雜性、廣泛性、深遠性,特別要研究其科學性和規律性,才能實現保障人民健康,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水平。經實踐證明,中國衛生事業管理必須建立獨立學科,設置專業,培養專門人才,才能適應衛生事業管理的需要。因此,中國從1983年開始創建中國衛生事業管理學科。實踐證明是重要的、必須的,是一種國際性的創新,必需鞏固、堅持和發展。
(二)30年的實踐證明中國衛生管理學科的建設是研究歷史規律的需要
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和中國衛生管理學術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配合中央工作的需要,開展了有計劃的學術活動,收到了良好明顯的效果。重點活動反映在以下一些方面:
為了配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做好學術準備,我們于1995年11月在北京醫科大學,主持召開了“21世紀中國衛生學術研討會”。會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學術觀點,如衛生事業任務是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性質屬福利性公益事業;經費來源由國家、集體、家庭三方籌集,主要開展健康保障制度和衛生機構運行;要建立城鄉三級衛生機構;充分發揮中西醫學的人力資源作用;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和群眾性衛生保障活動等。
為了配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村衛生工作會議”做學術準備,我們于2002年6月在山東省泰安市,主持召開了“新世紀中國農村衛生學術研討會”。會議提出了中國特色的重要學術觀點,如農村要在合作醫療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康保障制度;農村應開展鄉村一體化管理,并推行社區衛生服務;農村應在鄉村醫生的基礎上,提高培養成防治結合,中西醫結合的具有本科水平的家庭全科醫生;農村宜開展股份合作制的產權制度改革,消除市場化、私有化、商業化的影響等。
為了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總結衛生事業經驗。我們于2009年9月在合肥市,主持召開了“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事業學術研討會”。會議提出了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的成功經驗和不足,對我國改革開放時期衛生事業改革的收獲進行了討論,對今后中國特色衛生事業的創建,提出了學術框架。含地位、性質、作用;衛生總費用的籌集和使用;建立城鄉三級衛生機構一體化制度;建立創新型衛生隊伍制度;建立中國衛生管理學科制度等。
自中共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們為了貫徹歷次重大會議精神,先后發表了各種論文和建議近十余篇。我們還特別策劃了今后十年,創建中國新醫學,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人民群眾、醫務人員、黨政領導三滿意的衛生事業夢,并編制了《資料專輯》。
從上可見,我國衛生管理學科的30年建設,為我國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當前衛生事業深化改革,客觀上存在兩大學派
這兩大學派即市場學派和公益學派,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市場學派。主要表現為:以營利為主,主張自我發展,衛生機構形態,呈倒金字塔型“▽”。具體內容:執行收費補償,創收發展的政策;還表現為大處方、大檢查、高收費、高工資政策;各種房屋、儀器、設備不斷增加,貴重藥品不斷擴大。現實結果,大量病人集中在大城市、大的三級醫院,中層、基層病人稀少,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態很難改變。以上事實已存在很長時間,由于頂層設計,不夠科學,決心不大,措施不力,至今看不到明顯效果。從本質上認識,這實際上是對早期市場化、私有化、商業化,“市場失靈”弊端根源的認識不足,沒有下決心來改正“失誤”。這一點一定要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這是民生問題中“得人心”和“失人心”的重要標準之一,萬萬不可“大意”。
公益學派。主要表現為:以保障人民的健康為主,主張依靠國家為主,以及集體力量發展事業,衛生機構形態呈金字塔型“△”。具體內容含:第一,衛生事業費,國家占50%,社會集體單位占30%,群眾個人占20%,實現治病、預防、保健基本不再繳錢,也可以稱看病不要錢或免費醫療。第二,城鄉三級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實行大、中城市為中心,分片負責。城鄉機構實行金字塔型分級分工組建。體現人財物統一管理,儀器設備統一使用,人員工資統一績效考核,均相當于公務員待遇,財務收支兩條線,基本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實現三滿意。第三,創建中國新醫藥學衛生隊伍,要求逐步實現高、中、基三層醫生,都達到本科以上水平,能防治結合和中西醫結合,統稱中國新醫藥學。
(四)中國衛生管理學科是各級政府的重要智庫
目前我國已有101所醫學高等學校開展了衛生管理學歷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是一個很廣泛和很重要的衛生改革信息來源,可提供醫改辦的參考,有利于我國衛生事業改革的深化發展。我們建議國務院和國家衛生計生委應充分發揮中國衛生管理學科的積極作用。
二、創建中國衛生管理學院是當務之急
(一)中國衛生管理學院是中國衛生管理學科的建設中心基地
當前的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以及各省市的衛生管理院(系)都屬于省、市級單位,起不了核心領導作用。只能看作是過渡型形式,從全局來看,必須建立一所中國衛生管理學院,可在現有院校基礎上,加以調整。安醫大衛管學院就是首選對象。
(二)安徽醫科大學已經對我國衛生管理學科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30年的實踐證明,單獨建立中國衛生管理學,不容易形成學科和專業。因為它需要有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配合。因此,比較理想的辦法是與一所綜合性的醫科大學合作舉辦中國衛生管理學院。1983年的情況是,北京、上海都有醫科大學,但沒有一所愿意承擔舉辦中國衛生管理學院的任務。而就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安徽醫科大學愿意承擔了這項任務。雖然名稱經協商采用過渡形式,但實際上,經過30年的努力,畢竟全部完成了中國衛生管理學科的建設任務。含衛生管理專業、研究機構、學會、刊物和學科中心等建設,并達到了國家級的水平。所以我們說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安徽醫科大學為國家衛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應該得到肯定、鞏固和贊揚。
(三)當前應當明確創建中國特色的安徽醫科大學——中國衛生管理學院
安醫大中國衛生管理學院已經具備了所有的必備條件,但需要完善、發展和提高。具體的建設構想,見下文。
三、創建安徽醫科大學-中國衛生管理學院的構思
(一)體制
1、中央和地方雙重領導,以中央為主。
2、經費支持,中央占2/3,地方占1/3,經常經費計劃另訂,一次性建設投資10億元,分配比例同前。
3、人事管理,中央和地方合作管理。
(二)任務
1、衛生事業改革的研究
2、培訓衛生事業廳局級干部,建立持證上崗制度。
3、培養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本科、碩士、博士及博士后。
(三)教師隊伍
1、增聘國內知名專家
2、增聘國際知名專家
(四)基礎建設
1、含教育、科研、基地、師生宿舍,初估需一萬平方米。
2、增加儀器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五)研究機構
1、擴大學科中心:組建全國性的學科中心。
2、擴大研究機構,成立衛生管理研究院。
3、擴大雜志社工作,增設網站、外文版。
4、增設中華衛生管理學會,含社會醫學分會、衛生經濟分會、醫院管理分會等。
四、申報安排
(一)籌備工作小組
組長:胡志,成員:張冬梅(秘書長),陳任,王慧
(二)程序
1、安醫大衛生管理學院通過
2、安醫大領導通過
3、安徽衛生計生委、教育廳通過
4、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通過
5、黨中央、國務院、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通過
(三)時間
1、7-8月,安徽省有關單位,中央單位均通過
2、9月,完成準備工作
3、10月,在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建院30周年時,宣布安徽醫科大學-中國衛生管理學院成立。
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
(執筆:朱敖榮、胡志、江啟成)
2014年7月18日
報送單位:
中央:黨中央、國務院、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
安徽: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衛生計生委、安徽省教育廳、安徽醫科大學
報送領導:
中央:習近平、李克強、劉延東、李斌、袁貴仁
安徽:張寶順、王學軍、于德志、程藝、李俊、曹云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