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巨細熱點 訊:國內外大健康產業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我國醫療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新一輪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并且對促進經濟轉型發揮了積極作用。 智慧醫療,將物聯網技術用于醫療領域,借助數字化、可視化模式,進行生命體征采集與健康監測,將有限的醫療資源讓更多人共享,特別是在疾病預防和個性化醫療兩個方面,智慧醫療將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不久的將來,醫療行業將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傳感技術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推動醫療事業的繁榮發展。在中國新醫改的大背景下,智慧醫療正在步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中。 2012年中國智慧醫療市場規模約為170億元,比2011年增長21%。到2014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并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智慧醫療的發展,不僅能夠推動我國醫療事業進步,而且為安防產業的開拓創新帶來了機會。安防新技術將持續擴大應用范圍,并融入智慧醫療系統,成為醫療信息化升級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推動智慧醫療發展 破解就醫難的困局 智慧醫療是什么樣?去醫院前,先上網免費預約,候診再也不用等;醫生開完處方后,病人還沒到,“無線藥房”已準備好所有藥品;有了“無線輸液”,病人再不用拿著鹽水瓶到處跑;在“無線病房”里,緊急情況下沖配中心補液速度提升了四五倍;當新疆社區醫生拿著無線掌上終端探訪病患時,上海醫生可以通過3G專網在千里之外看到病人信息…… 就醫困局:在我國大醫院,人滿為患;社區醫院,無人問津;病人就診,手續繁瑣;過度檢查,過度治療;費用高,看病難等系列問題,這種“效率低醫療體系,質量差醫療服務,看病難且貴的就醫現狀”,成為長期關注的社會問題。 為什么看病難且貴呢?因為,我們的醫療渠道單一,醫療的覆蓋面低,醫療的信息不暢,醫療的資源兩極化……問題的癥結在于公共醫療管理的系統不完善,醫療的監督機制不全等,導致了醫療成本虛高,醫療服務質量差等一系列現象出現,并一直困擾著大眾民生,影響了社會和諧發展。 就醫困局的破解,亟需建立一套智慧的醫療信息網絡平臺體系,使患者用較短的等療時間、支付基本的醫療費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優質的診療服務。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真正實現“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智慧醫療:智慧醫療,在英文中簡稱WIT120,是新近興起的專有醫療名詞。智慧醫療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 智慧醫療,通過無線網絡,使用手持PDA便捷地聯通各種診療儀器,使醫務人員隨時掌握每個病人的病案信息和最新診療報告,隨時隨地的快速制定診療方案;在醫院任何一個地方,醫護人員都可以登錄距自己最近系統查詢醫學影像資料和醫囑;患者轉診信息及病歷可在任意一家醫院通過醫療聯網方式調閱…… 隨著醫療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智慧的醫療正日漸走入人們的生活。醫療行業將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傳感技術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推動醫療事業的繁榮發展。在中國新醫改的大背景下,智慧醫療伴隨著大健康產業正在步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中。 二、我國智慧醫療現狀 發展智慧醫療前景 隨著我國醫療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人們可通過無線網絡,使用手持PDA便捷地聯通各種診療儀器,使醫務人員隨時掌握每個病人的病案信息和最新診療報告,隨時隨地的快速制定診療方案;在醫院任何一個地方,醫護人員都可以登錄距自己最近的系統查詢醫學影像資料和醫囑;患者的轉診信息及病歷可以在任意一家醫院通過醫療聯網方式調閱……這不是天方夜談,已經在大城市出現了。 智慧醫療正日漸步入人們生活,呈現六大特征 ①智慧醫療系統具有互聯互通特性。 不論病人身在何處,當地被授權的醫生都可以透過一體化的系統瀏覽病人的就診歷史、過去的診療記錄以及保險細節等狀況,使病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一致的護理服務。 ②智慧醫療具有協作的特性。 這個體系的實現可以鏟除信息孤島,從而記錄、整合和共享醫療信息和資源,實現互操作和整合醫療服務,可以在醫療服務、社區衛生、醫療支付等機構之間交換信息和協同工作。 ③智慧醫療具有預防性的特征。 隨著系統對于新信息的感知、處理和分析,它將可以實時的發現重大疾病即將發生的征兆,并實時的實施快速和有效響應。如果從病人的層面來說,通過個人病況的不斷更新,對慢性疾病或其他病癥都可以采取相對應的措施,有效預防病情的惡化或者病變的發生。 ④智慧醫療具有普及性的特征。 為了解決“看病難”的癥結,智慧醫療可以確保農村和地方社區醫院能與中心醫院鏈接,從而實時的聽取專家建議、轉診和培訓,突破城市與鄉鎮、社區與大醫院之間的觀念限制,全面地為所有人提供更高質量和惠民的醫療服務。 ⑤智慧醫療具有可以激發創新的特性。 推進醫療技術和臨床研究,激發更多醫療領域內的創新發展。 ⑥智慧醫療具有可靠的特性。 在允許醫療從業者研究分析和參考大量科技信息,去支撐診斷的同時,也保證了這些龐大的個人資料被安全的保護和儲存,嚴格控制只有被授權的專業醫療人員能夠使用。 政府已經將智慧醫療列入智慧城市的發展規劃 智慧醫療,數字化的對象實現互聯互通,智能醫療信息化系統使整個醫療體系聯系在一起,不但可以使整個醫療生態圈的每一個群體受益,而且讓病人、醫生、研究人員、醫院管理系統、藥物供應商、保險公司等等,都可以從中收益。智慧醫療,可以將解決現在城鄉醫療資源不平衡,以及大醫院的擁擠情況,政府可以付出更少的成本,去提高對于醫療行業的監督。 國家到地方政府已經將醫療衛生信息化,即智慧醫療列入智慧城市發展規劃。雖然目前存在一些阻力,因為醫院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往往不愿意相互承認體檢結果,致使個人健康信息共享成為一個障礙,要實現醫療信息化,必須打破體制障礙。從總體看,智慧醫療發展前景比較明朗表現三大特點: ①公立醫院改革繼續深入,帶動信息系統的升級。 實行醫藥分開的地區,從北京和上海向其它省份擴展,醫藥分開的醫院數量在增加。隨著醫藥分開,醫療服務項目定價、計價和監督管理提上日程。醫藥分開帶動醫療信息系統如HIS系統升級,拉動醫療軟件及其服務市場的增長。同時,我國的公共衛生服務和管理得到加強,公共衛生管理信息系統的投入得到增加。 ②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加速。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向更廣的范圍和更深層面發展。政府正在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政補助政策,提高新農合保障水平,使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系統加速建設,中西部地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部分鄉鎮衛生院開始安裝和應用HIS和CIS系統,而東部發達地區將會升級或者統一化基層醫療機構的信息系統,推動了PC、服務器、軟件和服務的需求。 云計算、移動應用、社交網絡媒體等新興技術開始應用到區域衛生信息服務業務中。東部地區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開始支持雙向轉診和遠程醫療,例如上海,并且與城市的其它部門的信息系統集成,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部分;中西部地區和北部地區的省份中,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開始建設區域衛生平臺,而經濟欠發達的城市則仍然需要等到有比較多的財政預算后才能啟動。 ③智慧醫療市場規模龐大將超200億元。 醫學是關于信息的科學,個人的健康信息對醫生和患者來說,比什么都重要。醫療信息化的稱謂,國內在不斷變化,最早叫“數碼衛生”,后來叫“信息化”,近年有了“移動醫療”、“智能醫療”、“智慧醫療”等等叫法。總的說,就是信息技術與醫療事業的結合不斷深入,借助現代計算機、網絡和移動技術來促進醫學研究、健康管理和臨床治療。這也是國外醫療科技的發展方向之一。 2012年以來,中國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市場保持了高速發展,縣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信息化、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建設,以及各省市的公共衛生系統建設,均成為推動醫療行業信息化發展的動力。移動應用系統開始在大型醫院使用,社交媒體繼續嘗試提供新的醫療服務模式,云計算技術被大力推廣并且逐漸應用。統計顯示,2012年中國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市場規模約為170億元,比2011年增長21%。至2014年,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三、多地探索智慧醫療 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長期以來 “看病貴”和“看病難”問題困擾著不少醫院和患者。現在的智慧醫療正在嘗試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手段,緩解公眾面臨的這一痼疾。 2014年5月28日,支付寶推出名為“未來醫院”計劃,支付寶將對醫療機構開放自己的平臺能力,包括賬戶體系、移動平臺、支付及金融解決方案、云計算能力、大數據平臺等。這一計劃將改變中國大部分公立醫院擁擠不堪的現狀,幫助醫院提高運轉效率,更加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 廣州暨南大學的華僑醫院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合作,開通“支付寶醫保脫卡結算功能”,醫保患者只需通過支付寶錢包就可結算每筆費用,同時醫保報銷部分將得到實時結算。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使用‘支付寶錢包’綁定就診卡的用戶超過7萬名,每天通過支付寶錢包就診繳費的患者數量達3000人,占門診總量達30%左右 我國多數綜合性三甲醫院超半數患者是醫保用戶,如果更多醫院通過類似方式打通醫保報銷通道,能使患者享受移動就醫的便捷,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目前支付寶的“未來醫院”,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12個城市落地,覆蓋16家三甲醫院,累計為近30萬個患者提供服務。 “未來醫院”除了醫保卡結算外,還給患者下載的客戶端服務,包括移動掛號、查收報告、服務評價等功能,進一步節約患者就醫成本。這是智慧醫療服務在技術上的突破,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的‘智慧醫療’產業正在向前大踏步前進,讓更多的患者就醫過程獲得方便。 蘇州,市民通過WAP軟件、WEB網站、電話呼叫中心、智慧醫療定制軟件,提供預約專家、實時掛號、預約計劃免疫、預約非計劃免疫、預約體檢、預約檢查檢驗等功能,實現遠程預約掛號,使病人無需長時間排隊等候,節約了時間。 大連,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推出“智慧醫療”健康管理服務平臺,是目前大連唯一可以通過健康管理平臺,以及四種媒介(網絡、平板電腦、手機、可視電話),完成患者和醫生即時互動,和對遠程醫療的監控管理的智能化系統。這個健康管理服務平臺的諸多具體而微且超級實用的功能,為患者帶來就醫方便。 深圳,推出了一個“4G智慧醫療系統”,患者在特定醫院里可掃描二維碼獲悉處方信息,在緊急情況下,病人還可以在家中通過4G網絡與專家進行高清視頻問診。 廈門,智慧醫療服務進社區成亮點,從服務社區居民的醫療健康出發,選擇50家藥店設立健康服務站,提供自助體檢服務,體檢數據可在“美麗廈門”平臺客戶端上查看,居民能及時了解自己身體狀況。廈門電信推出“翼健康”服務,市民坐在家中就能享受100多名醫師、營養師及健康顧問的一對一專業服務。 河南,有10家醫院和有關網站聯合啟動“掌上醫院”項目,患者通過APP掛號,就可以獲得補貼。 上海的“智慧醫療”模式覆蓋上海60多家醫院和30多個社區衛生中心,建成國內最大的電子健康檔案信息庫和醫學影像檔案庫,完整收集了38家三級甲等醫院數據,收集范圍擴大后,可覆蓋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的近1億就診人群。患者到加入系統的醫院就診,就會自動生成一份電子健康檔案,收集病人關鍵信息。正成為上海智慧城市應用的一大特色。 近年來各地通過互聯網通信技術革新推動醫療產業轉型,醫療服務體系正向更加智慧、便民的方向發展。 四、建設智慧醫療體系 打造醫療健康產業鏈 智慧醫療,通過打造以電子健康檔案為中心的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物聯網相關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全面信息化。 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的建設,通過標準化的業務語言組件,授權許可范圍內共享患者的病歷信息,以供醫護人員隨時查詢,為預防、診斷、康復提供可靠參考,保證了患者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一致的護理服務,從而有效提升了醫療服務水平。 智慧醫療,可以系統融合中西方醫療方法與技術。中醫醫院將中西醫各類臨床信息整合成標準化、可計算的模型,使醫務人員可以準確制定融合中西醫的治療方案。 智慧醫療,在不同醫療機構間建起醫療信息整合平臺,將醫院之間的業務流程進行整合,醫療信息和資源可以共享和交換,跨醫療機構也可以進行在線預約和雙向轉診,這使得“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居民就診就醫模式成為現實,從而大幅提升了醫療資源的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 智慧醫療,運用物聯網技術構建“電子醫療”服務體系,為醫療服務領域帶來四大便利:一是把現有的醫療監護設備無線化,進而大大降低公眾醫療負擔;二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遠程醫療和自助醫療,有利于緩解醫療資源緊缺的壓力;三是信息在醫療衛生領域各參與主體間共享互通,將有利于醫療信息充分共享;四是有利于我國醫療服務的現代化,有利于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高效高質量和可負擔的智慧醫療,不但可以有效提高醫療質量,而且有效阻止醫療費用的攀升。智慧醫療使從業醫生能夠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學證據來支持他們的診斷,同時還可以使醫生、醫療研究人員、藥物供應商、保險公司等整個醫療生態圈的每一個群體受益。 在未來,在線醫療服務、可穿戴設備、醫院信息化將成為中國“智慧醫療”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同時,建設智慧醫療體系,意味著醫療行業“向科技要來效率”,實現對藥品的追本溯源,提高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信息公布等能力。 隨著智慧醫療的建設,隨時隨地就診、預知個人未來健康狀況、預防可能患上的不治之癥……這些設想皆有可能成為現實。 目前,我國的智慧醫療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可喜的成績,相信隨著物聯網“十二五”規劃與各地智慧城市規劃的落實,智慧醫療會在智慧城市建設的牽引下高歌猛進。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