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網易河北 訊:潮汕商人洪江游很多年前讀過一本書《隱形冠軍》,書中闡述的“專注、專業”理念對其影響至深。2010年5月變身公眾公司后,康芝藥業已無法“隱形”,但專注兒童藥的基因一直存留至今。 “上市多年起起伏伏,發生了很多變化,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海口生產基地,康芝藥業董事長洪江游對上證報記者說。不變的,是洪江游的“兒童情結”,因而康芝設立了名為“紅臉蛋”的公益基金。 在專業化與多元化的選擇題上,康芝藥業毫不猶豫選擇了前者,但在內涵與外延上有所拓展。“康芝堅持的戰略是兒童大健康。”洪江游說,“即在形成完整的兒童藥產品群之后,通過向與兒童健康有關的保健品、醫療器械等領域擴張,實現兒童大健康產業的構想。” 康芝藥業看上去“很富裕”,賬面上還躺著10億現金,這使得外界對公司的擴張前景充滿想象。洪江游透露,公司于今年初成立了投資并購領導小組,超募資金將用于公司主營業務,即專注于兒童大健康領域,積極穩妥地推進并購事宜。 精耕兒童藥 在一塵不染的康芝藥業制藥車間,上證報記者看到了擁有目前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顆粒劑生產線,車間的主要勞動力是一臺臺高度自動化的機器。從這里下線的康芝藥品,將經由全國近千家代理商和超過3萬個銷售終端,進入尋常百姓家。 其實,選擇專業化,意味著放棄很多誘惑。醫藥科班出身的洪江游,曾是羅氏等國外知名藥企產品的全國總代理,1998年收購了海南藥企瓊山九洲,更名為海南中瑞康芝制藥有限公司(康芝藥業前身),但起初的四年里,公司一直未能走出虧損泥潭。此后,經過一系列調查研究,洪江游果斷地將產品定位于兒童用藥,確立“瑞芝清”(尼美舒利顆粒)為主打產品,并藉此登陸資本市場。 三季報顯示,康芝藥業今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2.85億元,同比增長28.19%,實現凈利潤3617.72萬元,同比增長77.52%。公司預計全年凈利潤變動幅度為盈利5670萬元至6090萬元,同比增長281.82%至310.1%。“在經歷了兩年多的調整期之后,公司經營正在復蘇并走上正軌。”康芝藥業人士如此解讀。 洪江游更為看重的,是尼美舒利事件之后康芝產品結構的調整。作為國內最大的尼美舒利制劑生產廠家,康芝藥業原先的產品結構比較單一,業績長期依賴于核心產品瑞芝清的貢獻。2011年起,康芝藥業接連并購了北京祥云藥業、河北天合制藥和沈陽延風制藥,豐富了產品線,目前公司兒童用藥產品已形成兒童退熱系列、兒童感冒系列、兒童腹瀉與消化系列、兒童止咳化痰系列、兒童抗感染類,以及兒童營養補充類六大系列,較為完整的產品群有效化解了單一產品結構帶來的風險。 “這幾家被并購的藥廠都有幾種兒童藥,彌補了產品缺失造成的市場空缺,另外,公司立即推出了適用于十二歲以下的小瑞芝清,與之前國家規定僅適用于十二歲以上的大瑞芝清形成互補,通過兩種產品結合填補市場空缺。”洪江游說,現在公司針對每一種兒童病癥,會推出多種藥品,一來是為化解單一產品的市場風險,二來也是通過市場來驗證哪個產品更有效。” 今年8月,康芝藥業又斥資3841萬元收購了廣東元寧制藥,后者擁有多品類兒童藥品,涉及復方鋅鐵鈣顆粒、健兒樂顆粒等熱門藥品,可進一步完善康芝的產品結構布局。 今年9月,公司披露,康芝藥業及控股股東宏氏投資共同與肇慶高新區招商投資局簽署《工業項目投資協議》,康芝藥業擬在該區投資建設“康芝工業園項目”,控股股東宏氏投資擬在該區投資建設“宏氏大健康產業項目”,兩個項目總投資達19.3億元,為公司兒童大健康戰略鋪路。 “只有專注才能專業,只有專業才能做強,只有做強才能做大。這就是我的邏輯。”洪江游說。 看不見“天花板” 要說到康芝藥業攻城拔寨的撒手锏,第三終端和渠道壁壘是兩件“獨門武器”,這也有賴于擅長營銷的洪江游對中國醫藥市場的深刻理解與實踐摸索。 當年在鎖定兒童藥市場之后,康芝藥業實踐發現,在大城市醫院中與強勢品牌進行正面交鋒并非明智之舉。2003年,康芝調整營銷方針,將目標市場鎖定為藥企極少覆蓋的第三終端,迅速打開了產品銷路。與此同時,康芝對營銷模式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從早期辦事處自設營銷隊伍向代理制轉型,并首創專業化代理模式。 一位分析師對記者說,康芝的核心競爭力為深入到第三終端中能夠排擠競爭對手的渠道壁壘,并牢牢綁定經銷商,“這是我們看好公司的核心原因”。目前,康芝在全國的專業化代理商已超過1000家,公司還獨創了“康芝兒藥專柜”模式,目前已在全國設立專柜和終端包裝合計7729家。 不過,外界不禁要問:深耕兒童藥這么多年,產品群基本已經實現全覆蓋,康芝所處的市場空間還有多大? “很大。”洪江游大手一揮。公司援引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兒童用藥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趨勢,到2008年我國兒童用藥(包括醫生處方時藥品減半部分)市場達606.5億元,約占我國藥品市場的11.9%,預測2015年我國兒童用藥市場規模可以達到1208.2億元。可見,市場空間的巨大。 從具體產品看,康芝拳頭產品“金立爽”、大小“度來林”的銷量持續飄紅。公司方面透露,“金立爽”今年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0.11%,遠高于全國兒童感冒藥13.61%復合增長率,兒童感冒藥有約54億市場容量,“金立爽”已成為該領域追捧的新興明星產品。作為兒童專用止瀉藥的大小“度來林”今年同樣取得了不錯的增長,其中小“度來林”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1.73%,高于全國兒童止瀉藥16.14%的復合增長率,兒科止瀉藥市場容量約19億。 雖然已經擁有完整品類的兒童藥系列,但康芝藥業仍在陸續增加細分市場的品種。康芝制定了每年研發投入不低于收入的5%的硬性指標,公司的《兒科藥高技術產業化項目》通過驗收之后,兒童藥新品的上市工作更加符合市場規律、規劃更加全面。 并購伺機而動 在醫藥領域并購風起云涌的背景下,康芝藥業的擴張動作格外引人關注。不過,在2011年接連實施三宗并購之后,康芝藥業此后并無大動作。而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賬面上躺著10億元貨幣資金,其中包括7.6億元IPO超募資金,若運用資金杠桿,公司可撬動的并購資金可達20億元。 “其實我們對同行企業密切關注,也一直在尋覓合適的并購標的。”洪江游說,我們的目標以具有確切的、可持續的贏利能力的項目為主,除此之外,擁有好品種、營銷模式和銷售渠道互補、具備區域優勢等也是考量因素,“我們堅持并購要貼合公司主業,也要考慮收購價格及資金回報,不急于把錢花出去。” 另一層無形的阻力是,現有政策雖然允許藥號轉讓,但實際操作中,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想跨省收購一個產品的藥號難度非常大。“有時候我們看中了一個兒童醫藥產品,但要想收購單個產品阻力重重,到最后就要把整個廠買下來。”負責投資的康芝藥業副總裁李幽泉無奈地說。 不過,這并不能阻擋公司既定的并購戰略。今年初,康芝藥業已設立了投資并購領導小組,對公司在投資并購過程中的標的甄選、合作條件等進行分析和判斷,對合規合法性事項進行規范處理。公司并購的幾個戰略方向是:醫藥生產和流通,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以兒童為主要受眾的大健康概念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其他有助于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管理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項目。 “簡單地說,圍繞兒童,公司以大健康為核心概念進行投資和并購,積極高效穩妥地推進我們的并購工作。”洪江游說,對于是否進入一個其他新的領域(如兒童醫院領域)進行投資,公司會權衡利弊,充分考量細分行業的相關風險及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公司對如何發展兒童健康產業十分重視,對于近期市場上在診療機構上的一些投資案例,公司會持續關注,但是否介入這一領域還沒有具體計劃。“目前投資方向主要在國內,公司在并購國外生產藥企方面較為謹慎,但會積極與國外藥企、研究機構接洽,考慮在產品技術研發、劑型創新、口感改良等方面展開合作。” 關于醫藥電商、移動醫療等新趨勢,康芝藥業也進行過研究探討并密切關注,何時切入則有待進一步論證。 其實,率性的洪江游心里有個行業標桿——“強生”,“如果有一天,有人將康芝稱為‘中國的強生’,我們就真正成功了。”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