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焦點新聞網 訊:很多疾病并不是疾病本身太過頑固難治,也并不是疾病的治療藥物效果不佳,而是因為我們患者對病情本身的錯誤認識,導致了小病錯治、大病錯時并最終形成了重病。就拿抑郁癥來說吧,這個病有時患者容易搞混,就連不太專業的醫生也很容易搞混,今天,我們請張璣晴神抑郁癥健康咨詢中心的治療專家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一下抑郁癥的四大誤區,希望患者及患者家屬能夠從這些誤區中走出來,正確的看待抑郁癥、治療抑郁癥,早日走上康復之路! 誤區一:抑郁癥就是不高興 專家稱,抑郁癥不等同于不高興,人們經常把抑郁和抑郁癥相混淆。抑郁是心緒上的,可能情緒在一段時間里非常低落,比如喜歡的男孩不理自己了或被領導批評幾句,都會抑郁,但總能調節過來。抑郁癥則是一種心理障礙,與大腦中某些神經遞質分泌失常有關,主要表現為興趣缺失。打個比方,抑郁是我們能高興但是不想高興,而抑郁癥是沒有高興的能力了。 誤區二:抑郁癥患者性格不好 抑郁癥是內外因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不能那么絕對的說抑郁癥患者就是性格不好,因為有很多抑郁癥患者在病前的性格是開朗、樂觀的,但受到一些具體的事情刺激后就走不出抑郁漩渦,成了真正的肴癥患者。 據張璣晴神抑郁癥健康咨詢中心的專家介紹,不能說抑郁癥跟性格完全無關,但也不能說就是性格問題。一般來說,對自己苛刻、追求完美、太愛面子、不愛動卻愛胡思亂想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癥。 誤區三:抑郁癥不需要吃藥 很多人認為抑郁癥心理上的疾病,看心理醫生很丟臉,其實嚴重的抑郁才會通過心理醫生來輔助治療。輕微的抑郁完全可以靠自我調節來重拾健康。張璣晴神的專家稱,抑郁癥跟感冒、糖尿病一樣,很常見,一旦得了該病并不丟人,諱疾忌醫才是最可怕,因為忽視治療與不積極治療均會使抑郁病情加重。 專家稱,輕度的抑郁,可以通過自我調節獲得康復,而中度與重度的抑郁癥患者不僅要服用藥物進行治療,還要在心理醫生、食療上、行為上來進行多方位治療。只有這樣才能標本同治、全身兼顧、避免復發! 張璣晴神抑郁癥健康咨詢中心的治療專家在此強調,抑郁癥是大腦神經遞質紊亂導致的,所以一定要通過藥物治療才能改善癥狀。但調整心態、接受心理咨詢、尋求家人的包容與支持也非常重要。需要提醒的是,家人不要一味鼓勵患者堅強,這就好比讓一個骨折的人站起來,很殘忍;也別把他們當成特殊的人對待,凡事小心翼翼。對抑郁癥患者來說,最好的幫助是“隨便”,不給予過多關注,但要督促其吃藥,同時多些包容。(文/常有才)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