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新聞采編網 訊:提起支教,我們最先想到的是偏遠山區,而往往忽略了就在我們身邊,在那些高樓林立的城市角落與車水馬龍的落寞陰影里,有這樣一群孩子對教育的渴求更為迫切。 在北京市順義區光愛學校租來的半棟教學樓里,來自全國各地的流浪、孤殘、特困兒童正在這里學習生活著。這是一所沒有穩定資金來源的學校,財務捐贈與志愿服務是它維系運轉的基礎。與生活在繁華都市里的同齡小孩不同,學校里的這群孩子格外需要關愛與教育,因為他們從小并沒有機會接觸到系統而完整的學校教育,于是,讓他們跟誰學,學什么也就成了學校教務負責人汪老師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在我們以往的教育清單中,位居家長與老師心中前列的教育投資永遠是小升初、中考、高考,在被放逐的角落里,藝術教育的作用被人們習慣性低估,而它所能傳遞給孩子們的恰恰卻是無法復制的快樂,特別是對于光愛學校的學生們來說,他們比同齡人更需要愛,感知到愛與快樂遠比獲得更高的成績來得重要。于是,汪老師在與石校長反復斟酌后,決定在學校開設藝術課程,讓孩子們更多地接觸藝術,希望借助藝術的力量給予他們更多的愛。 初衷雖美好,但上哪兒去找老師呢?藝術教育并非短暫工程,它不僅需要音樂、美術、舞蹈等各門類的專業老師,更需要這些老師在熱情過后依然能夠給予志愿教育堅持與耐心。如果是匆匆而來匆匆即去的樣子工程,那并不是光愛學校的學生們真正需要的,反而會將孩子們的希望與好奇心慢慢消磨。 見過了太多志愿者的短暫激情,很多慈善機構也同樣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如何不再遇上虎頭蛇尾的支教項目?在這一看似簡單的訴求背后,有著對支教機構不僅是價值觀,也是執行力與資源儲備極高的要求。 ![]() “跟誰學牽手流浪兒童,接力助教圓夢藝術學習”啟動儀式 終于,在和國內最大的O2O找好老師學習服務電商平臺跟誰學聯系后,汪老師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 跟誰學隨即啟動了“跟誰學牽手流浪兒童,接力助教圓夢藝術學習”項目。利用平臺優勢,跟誰學很快就從北京地區眾多報名的老師當中,選拔出14位藝術支援的藝術對口老師,包括楊永喜、郝爽英、王璐璐、孟兆婷、王相涵、林詩婕、李立群、韓絮、徐玲玲張昆、王偉橋、申芷易、欒葉軒、唐曉航等,這些老師涵蓋了聲樂、樂器、舞蹈、美術等各個方面。 楊永喜作為金牌吉他老師,他還捐贈了不少把吉他給這群可愛的孩子。他說:“在課堂上看到他們練琴都很認真,手型也很規范,教過的內容完成的也都很好,到了后來,他們都能簡單地彈唱《四季歌》、《小星星》、《愛的羅曼史》這些曲子。有時候,他們的小調皮讓我也很快樂。” 水彩畫名師郝爽英、鋼琴教師王湘涵等,她們除了教授課程,還盡一切力量為孩子們捐贈衣物與書籍,將一次支教行動變成了永恒的美好感動。 從2015年1月20日至7月6日,14名藝術老師共提供101次、202節藝術課程,課程總時長達404個小時。孩子們經過一學期的藝術學習,也在摸索中慢慢找到了各自的興趣,在與支教老師的交流中,他們慢慢嘗試打開心扉,學習如何接納愛與奉獻愛。 此次支教活動充分體現了O2O平臺的優勢。畢竟,在整合教師資源方面,跟誰學平臺的優勢是傳統教育機構所不能比擬的,它打破傳統教育機構中的時間與空間壁壘,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最全面的師資力量,為支教活動提供持續的師資保障。 截止2014年7月底,跟誰學擁有20多萬入駐老師和2萬多家入駐機構,科目涵蓋了基礎學科教育、出國留學、興趣愛好、技能培訓等900多個品類,在300多座城市開通了服務,擁有45家運營中心,特別是跟誰學作為以移動APP為主的產品,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學習任何東西”成為可能。跟誰學的夢想是讓所有有知識、技能、才華的人都能夠在這個平臺上成為老師,讓所有需要知識、技能、才華的人都能夠在這個平臺上找到他們學習的榜樣。 在不知不覺間,O2O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與學習方式,打車、租房、購物,乃至于生病了看病買藥都可以經由O2O平臺來解決。而教育作為與人類生活最為息息相關的關鍵領域,也必將融入O2O的變革潮流中。 O2O教育正在讓地球上的每個人都切實體驗到更平等、更高效、更便捷的教與學的方式,在中國,跟誰學已經在這一領域邁出了特別靠譜的堅實第一步。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