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興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建設健康中國 造福全球人民 ——中國衛生管理學科建設的階段總結報告 朱敖榮(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2) 編者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偉大而崇高的目標,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正因為基于此,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以朱敖榮教授為首的一批專家,學者,教授矢志不渝地為此奔波著,做著各種有益的工作,他們為創建健康中國這一偉大而神圣的事業,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利用各種機會,著書立說,發表著自己的真知灼見。把一腔熱血,全部的精力與智慧貫穿其中,本文就是近年來他們對健康中國事業所提建議的一次階段性總結。我們編發此文的目的,在此拋磚引玉,期待更多的專家,學者,教授參與進來,同時也希望引進各級領導的關注和重視,使這項造福人類的事業,早日開花結果。如能達成此心愿,我們將倍感振奮! 您們好! 2016年在我國和平與發展以及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6年5月30日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2016年7月1日中央在北京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2016年8月19日至20日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6年9月3日至5日在杭州市,舉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2016年10月21日中央在北京,舉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央召開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2016年11月16日在浙江省烏鎮,舉行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2016年11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市,舉行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會議”并講話。提出建設一個和平、安全、繁榮、包容、美麗的新世界。 以上一系列的國際、國內活動,均由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主持指揮。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和平發展以及衛生健康事業,特別是健康中國的發展。就此進展,我們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正需進行一次回顧和展望。故定于2017年2月18日舉行了合肥地區“建設健康中國”學術研討會。現將會議成果,介紹如下。 1、中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管理學科建設的沿革,取得了豐碩規律性的成果。現介紹如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以后,1957年9月由錢信忠和陳海峰在北京天壇衛生干部進修學院,舉辦了保健組織學高級師資班。開始形成了我國衛生管理學的骨干力量。在全國各高等醫學院校,開設了保健組織學課程,并開展了學術研究活動。后因文革而停止。 1983年5月衛生部錢信忠部長和陳海峰教授在江蘇揚州市召開了中國衛生管理學科建設學術會議。為了解決中國衛生事業的科學領導問題,會議上由朱敖榮教授倡議,會議決定:必須建立中國衛生管理學院、專業、學會、刊物和研究機構。會后經調查確定,在合肥市安徽醫科大學開展工作,由衛生部投資,于1984年9月建立了衛生管理系。經過積極籌備,于1988年10月建立衛生管理學院,同時建立了學會、刊物、研究機構,統稱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隨后,全國各省市亦陸續建立了相應機構。 1995年11月,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為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舉辦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做學術準備。決定在北京醫科大學,主持召開了“21世紀中國衛生學術研討會”。會議總結了中國計劃經濟時期衛生事業的成功經驗和不足,更重要的是分析研討了當時衛生事業發展中存在問題和改進建議。會議的總結和匯編,為“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的成功召開,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2年6月,“學科中心”為中央舉辦“全國農村衛生工作會議”做學術準備,決定在山東省泰安市,主持召開了“新世紀中國農村衛生學術研討會”。會議的成果,為中央會議的成功召開,發揮了重要影響作用。 2009年9月,“學科中心”為紀念新中國衛生事業60周年,在安徽省合肥市,主持召開了“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事業學術研討會”。會議的成果,為今后的醫改活動,發揮了有益的作用。 “學科中心”特別對城鄉基層衛生工作,開展多種學術研究活動。主要的活動有:“基層健康保障制度的研究”、“城鄉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的研究”、“城鄉基層全科醫學服務的研究”、“城鄉基層開展股份合作制的產權制度改革研究”等等。 2、改革開放以來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的經驗和問題 由于衛生改革開始沒有經驗,再加當時社會的經濟比較困難。故早期一度出現了市場化、私有化和商業化的大發展,結果出現了80%的衛生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2/3又集中在大醫院。以致擴大了城市與農村、上層與基層、預防與醫療的三大差別。造成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嚴重后果。當時大醫院執行的是收費補償,創收發展的政策。具體的表現為大處方、大檢查、高收費、高工資。大醫院的高樓大廈,尖端設備和貴重藥品,大都是創收盈利形成。平均每家公立醫院,政府財政補助,不到醫院總收支的10%,90%要靠醫療收入來平衡。現實的結果是大量病人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長期不能妥善解決。 針對以上情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由葛延風、貢森兩位負責,組織力量歷時4年多時間,于2007年6月完成了《中國醫改的研究報告》。明確指出,由于醫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醫療衛生是一個“市場失靈”的典型領域。建議必須改變消除市場化、私有化、商業化的政策措施。提出“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強基層和建機制。 2009年3月17日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被稱為新醫改。執行以來,仍離群眾要求還很遠。 3、“健康中國”展望的思路和政策 自中共十八屆上任以來,中國衛生健康事業有重大發展,“學科中心”也分別向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報送了學術建議。特別是2016年中央召開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以后,明確建設健康中國。特提出展望如下。 3.1、創建健康中國的歷史貢獻 健康是人類全面發展、生活幸福的基石,也是國家繁榮昌盛、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更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健康對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健康中國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健康優先、改革創新、科學發展、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從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健康公平。 健康中國要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要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政府投入,加快衛生隊伍建設,推動健康科技創新,加強健康法治建設。要突出解決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 3.2、創新衛生與健康的戰略思想 第一,生命最寶貴,健康應第一的民生地位。生命、健康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也是中國共產黨必須解決好的重要任務,屬首要造福事業。創新思想是:創建健康中國。 第二,福利性公益事業的衛生與健康經濟性質。創新思想是:衛生健康事業的經費,由國家主導,社會和群眾共同承擔責任,結果就能確保人人健康。 第三,明確三大衛生與健康的發展方向:貫徹農村及基層衛生與健康為重點,實現城鄉結合的一體化管理,這是全民健康的保證;貫徹預防為主,實現防治結合的統一管理,這是領先醫學的導向;貫徹中西醫并重,實現中西醫結合的新醫學管理,這是創新醫學的基礎。 第四,三滿意的衛生與健康奮斗目標:人民群眾的滿意是享有免費、優質、安全、就近的醫療衛生服務;醫務人員的滿意是應發揚白衣天使、救死扶傷、淡泊名利、受人尊敬的醫德醫風傳統精神。中國醫師,應享受由原中共十七屆黨中央、國務院在2010年7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確定的,與教師和公務員同等待遇。若能實現,將可防止醫鬧,改善醫患和諧,推動事業發展;黨政領導滿意具體表現為衛生健康事業受人民群眾的贊揚。 3.3、創建中國新醫學的衛生隊伍 1970年12月10日至1971年2月28日,由周總理在北京飯店親自主持召開了全國第一屆中西醫結合工作會議,提出創建中國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的特殊重要性,是對人類健康保障的重大貢獻。 中西醫結合,可發揚中醫簡、便、驗、廉的作用:中醫診斷上的“切脈(脈診)”和“舌診”有獨特的效果,中醫治療上的針炙、推拿、點穴、火罐等,都有神奇的療效,且都可實現免費或低收費;可發揚各自的精華和優勢:中醫是:“整體平衡,辯正論治”,西醫是:“科學診斷,重點突破”。目前國內已基本形成了西醫診斷,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局面。這將有利于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發展,更能提高質量水平,解決疑難、危重疾病。當前的重點突破是防治惡性腫瘤和實行醫養結合,達到健康長壽。 對中國新醫學衛生隊伍建設的建議: 根據國際的成功經驗。由于醫生應對人群的生命和健康負責,故醫生必須具備本科以上水平,建議今后停辦專科,均辦本科。對現有在職專科醫生,可推行中升專、專升本的進修教育,用5到10年時間,將全部醫生都提高到本科以上水平。 當前創建健康中國,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重點和難點,仍然是必須優先發展城鄉基層衛生,特別是城鄉網底(農村的行政村衛生室,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必須逐步配備具有新醫學本科以上水平,能中西醫結合、防治結合、可完成六功能任務的家庭全科醫生。建議恢復黃山醫科大學,改建為中國全科醫學大學,培養中西醫結合、防治結合、綜合性的家庭全科醫學專業,起到示范作用后逐步推廣。 建議創新舉辦中西兼學的高等醫學教育,調整學生的高等醫學教育計劃:體現培養西醫兼學中醫和中醫兼學西醫的專科醫生,要求逐步達到新醫學的水平。對現有在職中西醫生,則可另外制訂補課計劃,用20-30年時間,全面建成中國新醫學的衛生隊伍。 衛生隊伍應體現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并應允許老中青結合,身體健康有才能貢獻者,可終身服務。 3.4、創建免費的健康保障制度 根據福利性公益事業的性質,國家、社會、群眾三方共擔責任的原則,參考國際衛生經費平均水平的成功經驗,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總經費的籌集,可占GDP的8%,其中國家占50%,社會占30%(可由企業、集體、單位等提供),群眾占20%(可占家庭收入的1-2%)。這樣就有可能解決免費醫療、預防、保健問題,可稱免費的健康保障制度。 同時配合調整所有制為股份合作制、集體所有制、公私混合所有制和商業健康保險等途徑,創造性解決社會主義中國衛生事業的經費問題。 衛生總經費的使用:1/2用在需方,解決健康保障制度。1/2用在供方,解決房屋、設備、人員工資。 3.5、創建城鄉衛生機構的一體化管理 一體化管理主要表現在強基層、保基本和建機制。 強基層:重點抓好網底建設,主要是指農村的行政村衛生室,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都應配備本科以上水平,能防治結合、中西醫結合、可完成六功能任務的家庭全科醫生,同時要解決好房屋、設備和免費防治。 保基本:是指城鄉基層配套。農村是鄉鎮衛生院與衛生室的配套,城市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服務站的配套,同時解決好房屋、設備和免費防治。 建機制:是指上(三級)、中(二級)、基(一級)三層,形成金字塔型的結構,同時要體現醫院、疾病控制、婦幼保健、食品藥品、衛生監督、醫學教育等部門的統一協調。三級衛生機構人、財、物的統一管理;醫務人員的統一調配;儀器設備的統一使用;人員工資統一績效考核,均相當于教師和公務員水平;財務實行收支兩條線。城鄉基層都應實行社區衛生服務和家庭全科醫學服務。 以信息科技創新引導,發揮互聯網+,大數據優勢,采用“健康卡”,推行電子化、遠程服務,完善社區服務、城鎮化服務,實現醫療、預防、保健高質量。 3.6、推行創新型的愛國衛生運動 一是改變除四害為創四新:即戒煙限酒、科學飲食、起居規范、運動常態。同時通過家庭全科醫生,實行醫養結合,力爭不生病、少生病,人人健康長壽。二是開展衛生健康事業低收費、高效益活動,主要指儀器、設備、藥品(重點)、檢查、處方、手術等都應實行低收費、高效益活動,達到減輕國家、社會、群眾負擔,實現三滿意。 3.7、創建人口均衡發展,促進家庭幸福和諧 一對夫婦可生兩個孩子,大力加強婦幼保健和幼托工作,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3.8、增設合肥市為健康中國示范區域 本次中國衛生管理學科建設的階段總結報告,既總結研討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建設的歷史成功經驗和不足教訓,更重要的是展望了今后建設的美好前景。希望本文既能為保障中國人民健康起指導作用。又能為保障全球人民的健康和興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起到示范作用。 最后,我們要討論一下,當前為什么要創建中國衛生管理學科的完整體制,這是毛澤東、周恩來、錢信忠、陳海峰等前輩老人委托給我們后人要完成的一件重要歷史任務。 鑒于安徽省是國家醫改的試點省。合肥市是國家大科學中心之一,目前經濟良好,物產豐富,交通方便,環境優美,是國家先進地區。 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自1984年建校,到2014年30周年時,教師隊伍已發展壯大,其中有教授9名,副教授14名,講師21名。并含博士11名,碩士22名,學士7名。設置:衛生管理系、醫療保險系、衛生信息系三個專業,已經能培養博士、碩士等研究生。附設:衛生管理研究所、中華預防醫學會衛生事業管理分會和初級衛生保健分會,以及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雜志社和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當時學校領導由朱敖榮教授任院長原衛生部長錢信忠、陳敏章任名譽院長,陳海峰、朱潮、林偉任顧問。長期受衛生部直接指導,發揮著國家衛生智庫作用。 1984年9月建校時,由于認識分歧暫定名衛生管理學院,為了完成中國衛生管理學科建設的歷史任務。經過廣泛協商,建議在合肥市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的基礎上,在原地創建中國衛生管理學院、中華衛生管理學會、中國衛生管理刊物集團中心。并提出了以上三個機構第一屆領導班子的初步名單如下。 中國衛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朱敖榮。院長:陶芳標、郭清。副院長:丁宏(常務)、肖錦鋮、湯質如、楊善發。 中華衛生管理學會。名譽會長:朱敖榮、黃永昌。會長:胡志、郝模。副會長:江啟成(常務)、李紹華、左文遠、陳少賢。秘書長:張冬梅。副秘書長:洪倩。 中國衛生管理刊物集團中心。主任:朱敖榮。副主任:汪時東、許春(常務)。委員:張守延(中國醫院管理雜志主編)、金大鵬(中華醫院管理雜志主編)、張振忠(中國衛生經濟雜志主編)、盧祖洵(中國社會醫學雜志主編)。秘書長:王慧。 以上創建單位,以及全科醫學大學和合肥示范區域。關系到我國衛生管理學科建設的整體發展。務請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安徽省、合肥市、安醫大四級黨政領導有明確批復。本報告曾多次報送四級黨政領導,但長期沒有明確批復。根據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的精神,有正式報告,必須批復。何況中國衛生管理學科建設,是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錢信忠、陳海峰等一批老同志,一貫重視支持的事業。敬請當前四級黨政領導,也能關心支持,給三項機構第一屆領導班子,要有明確批示,不應該置之不理。三項機構若不給解決,必將影響到國內外衛生健康事業的順利發展,同時也應該追究四級領導的責任。 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主任:朱敖榮
2017年2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