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健康管理學科中心建設60多年的綜述報告
過去的是滿載豐收的五年,我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2018年新一年的開始,我們想講一些回顧和展望。 1、歷史的貢獻 1.1、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體現,中國共產黨是共產主義中國化的經驗總結和智慧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世界。 1.2、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主要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基建、生態、軍隊、外交、黨建等諸多方面。重要戰略思想:含繼續不斷的發展、改革和創新,其中關鍵是不斷的創新。國家建設發展的最重要基礎是:人人健康長壽,生活、工作可到100-120歲。也可稱生命最寶貴,健康應第一。 1.3、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是中國治理的重要特色。其中人民是根基、是主體、是中心。全體人民應全面發展、共同富強、人人健康長壽,為人類多做貢獻。 2、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的歷史變化 2.1、中國共產黨在成立開始和新中國建設前后,在各級黨政組織的領導關心下,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由錢信忠、陳海峰代表衛生部,選定在合肥安徽醫科大學,委托朱敖榮教授等,由衛生部投資,建成了“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內含衛生管理學院、研究所、學會和刊物等綜合基地。 2.2、自21世紀開始,我們開始了“健康中國”的學術活動。在2016年8月完成了《健康中國資料庫》的創作。并于2017年9月5日向全國代表大會報送了《健康專題報告》和創建《中國國際健康大學》的建議。 2.3、由于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們又將“學科中心”改名為“中國國際健康管理學科中心”,以便在國際范圍發揮作用。 2.4、為了配合“美好世界的建設”。我將安徽合肥建成健康國際示范試點,是我們“學科中心”建設的一貫思路,已經有了60多年的經驗積累。安徽合肥能成為典型代表(見附件一)。 3、開創中國國際健康大學和事業的計劃 3.1、明確重要的戰略思想 3.1.1、明確人人健康長壽,是建設健康國際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美好世界發展的最重要基礎。并應重點開展保障婦女、兒童、殘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的活動。 3.1.2、明確福利性公益事業的健康經濟性質。國際經驗是:應由國家為主導,社會、群眾共同承擔責任。為了保障人人健康長壽福利政策,應在醫療衛生領域,執行免費的健康保障制度。停止、廢除、嚴控市場化、私有化、商業化政策。應普遍開展社會主義屬性的低收費、高效益活動。 3.1.3、明確健康建設的三大方針。 第一,以基層和農村為重點。實現城鄉結合,一體化管理。這樣才能突出全局中兩個90%人群的重點,達到全民健康的保障。 第二,貫徹預防為主,實現防治結合。為了平時不生病、少生病,小病不成大,大病早日康復。必須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預防中體現治療。治病中體現預防。這才是健康科學的導向。 第三、強調中西醫并重,實現中西醫結合。這是創建國際新醫學重要基礎。人類醫學是在歷史不同階段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必然經歷,從小到中到大;從分散到集中;從不同特色到逐步融合;從低級到中級再到高級水平;從區域到大范圍再到國際性。以上是人類醫學的發展過程和趨勢。隨著人類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醫學必然走向國際性的高水平?,F階段人類社會歷史已在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創建國際新醫學也就必然趨向形成。 3.1.4、明確三滿意的奮斗目標。 一是人民群眾滿意。表現在人人享有優質、廉價、安全、就近,逐步減免費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是醫務人員滿意。應享受中國最被尊敬三大職業的優良待遇。第一是保障國家經濟社會正常發展的公務員。第二是普及培養全國本科以上,高素質人才的教師。第三是實現人人健康長壽的醫務人員(醫師)。對三大職業的待遇,特別要重視優惠,對基層邊緣的傾斜。 三是黨政領導的滿意。這主要反映在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工作的滿意度。 3.2、創建國際一流水平的健康隊伍 3.2.1、我們通過中西醫結合,含民族醫學,創建中國統一的,既高于中醫,也高于西醫的,國際新醫學。 3.2.2、發揚中醫精華“整體平衡,辯證論治”,實現簡、便、驗、廉。發揚西醫精華“科學診斷,重點突破”,能解決疑難重癥。當前的建設突破的重點是:防治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多發病,以及實現全民的健康長壽。通過西醫診斷,中西醫結合防治,可推動健康醫學的提高和發展。 3.2.3、為了保證中國國際新醫學的一流水平,應停辦“???rdquo;,只辦“本科及以上”。應建設二支新醫學的健康隊伍。 第一支是家庭全科醫生。主要在基層衛生機構工作。應具備本科及以上水平,能中西醫結合、防治結合,可完成六功能(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促進、計劃生育指導)任務??杀WC實現:人人健康長壽,生活、工作到100-120歲(見附件二)。家庭全科醫生應占醫生總數的50~60%。 第二支是中、上層??漆t生。主要在中、上層工作,應具備本科及以上水平,能中西醫結合、防治結合,可完成專業性疑難、危重疾病防治、康復等任務。他們應占醫生總數的40-50%。 新醫學人才應體現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并允許老中青結合,身體健康,有才能貢獻者,可終身服務。且可從不同的空間和視野,為人類做出各種杰出貢獻。 3.3、創建免費的健康保障制度 3.3.1、要慎重總結歷史經驗。中國健康改革的早期,曾出現了市場化、私有化、商業化的大發展,結果出現80%的健康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2/3又集中在大醫院。造成擴大了城市與農村、上層與基層、預防與醫療的三大差別。出現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嚴重后果。當時大醫院執行的是收費補償,創收發展政策。具體表現為:大檢查、大處方、高收費、高工資。大醫院的高樓大廈、尖端設備、貴重藥品,大都是創收盈利形成。每家公立醫院平均政府補助,不到10%,90%要靠醫院自收平衡。終于出現了歷史上少見的“醫鬧”。 針對以上情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由葛延風牽頭,組織力量,經過四年工作,于2007年6月完成了《中國醫改的研究報告》。明確指出:由于醫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醫療衛生是一個“市場失靈”的典型領域。建議:“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驹瓌t是?;?、強基層和建機制。出現了新醫改。 3.3.2、創建免費的健康保障制度。根據福利性公益事業的健康經濟性質,以及國際上眾多免費醫療衛生的成功經驗。我國健康總經費的籌集,可占GDP的8%,其中國家占50%、社會占30%(可由企業、集體、單位等提供),群眾占20%(可占家庭收入的1%)。在實際工作時,就能實現醫療、預防、保健的全免費。 醫療、衛生機構的所有制,可同時進行必要的改革,可試行股份合作制、集體所有制、公私混合所有制和商業健康保險制等??偰繕四苓_到收支平衡。健康總費用的使用:可安排供方、需方各占1/2。 3.3.3、要開展低收費、高效益活動。為了能實現免費健康保障、實現人人健康長壽,必須開展社會主義屬性的低收費、高效益,勤儉辦一切事業活動。主要內容指:儀器、設備、藥品(重點)、檢查、處方、手術、就診等各項服務,均應低收費、高效益。達到減輕國家、群眾負擔和實現三滿意。 3.4、創建城鄉一體化的健康體制 城鄉一體化健康體制,主要表現在強基層、?;竞徒C制。 3.4.1、強基層。重點抓好網底建設,主要是指農村的行政村衛生室,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都應配備本科以上水平,能防治結合、中西醫結合、可完成六功能任務的家庭全科醫生,同時要解決好房屋、設備和免費防治。 3.4.2、?;?。是指城鄉基層配套。農村是鄉鎮衛生院與衛生室的配套,城市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服務站的配套,同時解決好人員、房屋、設備和免費防治。 3.4.3、建機制。是指上(三級)、中(二級)、基(一級)三層,形成金字塔型的結構,同時要體現醫院、疾病控制、婦幼保健、食品藥品、衛生監督、醫學教育等部門的統一協調。實現三級衛生機構人、財、物的統一管理;醫務人員的統一調配;儀器設備的統一使用;人員工資統一績效考核,均相當于教師和公務員水平;財務實行收支兩條線。城鄉基層都應實行社區衛生服務和家庭全科醫學服務。 3.4.4、發揚信息科技創新的引導作用。其中尤以“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特色,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它以強大的大數據計算能力為基礎,能發現不同行業的存在問題。進一步發現不同對象的內在關聯規則。最后還能發現未來的發展趨勢。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架構可歸納為:底層數據資源層,相當“燃油”;中間關鍵技術層,相當“引擎”;頂層服務應用層,相當“領航員”。統稱“數據、算法、應用”三位一體。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是將技術層面,走出實驗室,落地到實際應用場景。人工智能在健康、醫療、養老服務應用領域,具有廣闊發展前景。2016年6月開始,安徽省立醫院與科大訊飛合作,成立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智慧醫院),已經出臺、導醫智能機器人“曉醫”;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輔助診斷;人工智能語音技術和遠程服務。均已收到良好效果。中國將力爭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以推動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3.5、創建創新型的愛國衛生運動 可改變除四害為創四新:即戒煙限酒、科學飲食、起居規范、運動常態。同時通過家庭全科醫生,實行醫養結合,力爭不生病、少生病,人人健康長壽。 3.6、創建人口均衡發展,促進家庭幸福和諧 一對夫婦可生兩個孩子,大力加強婦幼保健和幼托工作,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3.7、創建合肥市為健康中國國際示范區域 鑒于安徽省是國家醫改的試點省。合肥市是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具備創建國際健康事業的條件,故建議將合肥市建成國際健康的示范城市。 4、開創中國國際健康大學的計劃操辦 4.1、創新中國國際健康管理學科的體制建設 為了確保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美好世界的正常發展,特別是保證地球村人民,人人健康長壽,都能為人類發展,多做貢獻。就必須建設好國際健康管理學科的完整體制并不斷完善。當前急需建立的機構應該有:中國國際健康大學、中國國際健康管理學科中心(原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中國國際健康管理學院(原安醫大衛生管理學院)、中國國際健康管理學會、中國國際健康管理研究院、中國國際健康管理雜志社(原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雜志社)、中國全科醫學院(原黃山醫科大學全科醫學院)等。為了使以上所有機構能及時開展工作。由于現有衛生管理學院的建筑資金由原中央衛生部提供,故建議所有機構的籌建工作,將與安醫大和衛生管理學院協商,安排開始工作。特別是健康大學、學科中心、管理學院和管理學會及雜志社,必須盡快在2018年3月初開始工作。同時要處理好中央北京與安徽的關系:因全部學科試點工作都在安徽合肥進行。必須做到中央領導、支持、理解,安徽省合肥市應積極配合、參與。也希望政治局有明確指示。 4.2、總校地址:定在合肥高亮鎮,包公故里,原停辦的兵工廠。請合肥市領導盡快安排,免費撥給含500畝地的校址,以便開始工作。在完成總校建設的基礎上,再考慮按國內外區域需要逐步增設分校。 4.3、總校建設經費,請國務院、財政部盡快分期撥款人民幣50-100億,以體現對項目的關懷和支持。 4.4、希望能與國家發改委、衛計委、教育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華預防醫學會以及安徽省、合肥市等部門溝通聯系。以便有關部門都能支持中國國際健康大學和事業的開始工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建設美好世界的重大目標任務。 5、為了使各項工作能有計劃的穩步前進。下面將經過長期醞釀,一致同意的緊急各種領導班子人員,介紹如下。 5.1、中國國際健康大學籌委會名單,見附件三。 5.2、中國國際健康管理學科中心(原中國衛生管理學科中心)主任:朱敖榮。 5.3、中國國際健康管理學院(原安醫大衛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朱敖榮,院長:陶芳標、郭清。副院長:丁宏(常務)、肖錦鋮、湯質如、楊善發。 5.4、中國國際健康管理學會。名譽會長:朱敖榮、黃永昌。會長:胡志、郝模。副會長:江啟成(常務)、李紹華、左文遠、陳少賢。秘書長:張冬梅。副秘書長:洪倩。 5.5、中國國際健康管理雜志社。社長、主編、法人:朱敖榮。副主編:胡志、汪時東、許春(常務)。秘書長:王慧。 5.6、中國全科醫學院(原黃山醫科大學全科醫學院)院長:朱敖榮。副院長:王昌疇、周明碩、陳穎、趙子靜。 中國國際健康管理學科中心 中國國際健康大學籌委會 2018年1月12日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