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因申請土地性質變更問題 警方稱湖南恒盾集團董事長王檢忠系從15層跳樓自殺 2004年第8期《湖南林業》雜志(2010年后更名為《林業與生態》)刊登的采訪王檢忠的報道頁面。 12日,湖南省湘潭市一民營企業家從市政府大樓15層墜樓身亡。 湘潭市委宣傳部官網湘潭在線昨日發布消息稱,12日17時29分,有人發現一男子倒臥在湘潭市政府辦公樓B棟東臺的綠化帶內,經120檢查,該男子已無生命體征。經查證,死者王檢忠,男,60歲,生前系湘潭恒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安機關調查后認為,王檢忠系從市政府辦公樓B棟東側15層男衛生間跳樓自殺,非刑事案件。 昨晚,湘潭市公安局宣傳科科長謝志斌告訴早報記者,公安機關經過現場勘驗和走訪并對死者體表檢驗,認定王檢忠系自殺。 “恒盾在當地很有名氣” 60歲的王檢忠是恒盾集團的董事長,也是這家民營企業的創始人。 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2005年的一篇文章稱,“1997年,企業法人代表王檢忠在當時的江南機器廠租賃一個車間進行竹砧板研制,大膽地投入70萬元,研制出第一代竹砧板產品,并于1998年10月23日申請專利,1999年8月獲得授權,目前公司已取得18項國家專利。” 恒盾集團前身“湘潭市恒盾竹制品廠”成立于1998年,2005年8月注冊成立恒盾集團,是一家致力于楠竹綜合開發的民營企業。該公司網站稱,借助當地豐富的楠竹資源,集團產品擴展至與竹子有關的日用品、食品等領域,成為一個總資產6.4億元的竹制品開發銷售集團。公司2003年被認定為湖南林產工業龍頭企業,2007年被認定為湖南高新技術企業,2010年又通過了國家級龍頭企業的認定。 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恒盾集團黨委副書記、行政部總經理劉偉談到公司不無驕傲:“我們的技術在全國是領先的。” 湘潭本地一名企業家表示,恒盾在當地很有名氣。 恒盾集團官網2012年11月26日發布的一條消息稱,“竹元素飲料為湘潭市雨湖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指定飲料”,該消息配發的雨湖區第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會場照片顯示,在每一個位子上都擺放了一瓶綠色的竹元素飲料。 恒盾官網稱,2007年,該公司研發的“竹元素”竹汁飲料被認定為國際“綠色食品A級產品”。 “去政府申請一個項目” 昨晚,有媒體稱,王檢忠的女兒說父親是去政府申請一個項目,公司與湘潭市政府并沒有什么摩擦。 劉偉昨日也告訴早報記者,12日上午,王檢忠在電話中告訴他,要去政府處理項目的批文。 劉偉表示,王檢忠為此事已奔波7個多月。今年4月,恒盾集團試圖把集團擁有產權的108畝工業用地轉換為商業用地,集團則搬至工業新區。“國土局和規劃局當時發給該公司的會議紀要顯示,上述部門已經同意了,但此后一直沒有得到市長會議的批復。” 湘潭市政府門戶網站5月28日的一則消息中提到,該市副市長戴德清在恒盾調研時,“集團公司負責人向戴市長一行匯報了公司的經營情況和發展思路,并對發展中遇到的制約瓶頸問題請求市政府給予支持。”劉偉不能肯定這次交談是否關于此事。 劉偉表示,這么做是為了得到更多資金,恒盾集團目前在多個銀行有2億元負債,其中在農業發展銀行有9000多萬。盡管主營的竹產品銷售很好,去年實現4700萬元收入,但光靠此已無法滿足要支付的利息,必須從其他銀行再借錢才能填補。但是銀行的整體放貸都有所收緊,恒盾如今從銀行能借到的錢比以前少了。“因為我們的抵押物不夠。”劉偉解釋道,這些年為了借錢已抵押了很多。 劉偉稱,貸款除了用于公司的發展等,還有1億元流向一個盈利有限的五星級休閑農莊。2008年,恒盾公司作為投資主體投資建設了占地600多畝的潤泉山莊,“是為了響應湖南省關于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而打造的一個特色項目。但恒盾并不擁有這500畝土地的產權,無法以此為抵押向銀行借貸。” 劉偉稱,商業用地價值比工業用地價值高,集團土地性質轉換的申請如果能夠通過,就能從銀行得到更高的評估價格。“即使銀行不行,我們也可以和開發商合作,自己做地產。” 劉偉說,“這個事只能他一個人跑。” 記者致電湘潭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鐵橋,但一直無人接聽。 湘潭市城鄉規劃局今年11月7日發布的一份公示顯示,恒盾集團提出申請,希望將位于北二環以南、市金屬材料市場以西的“恒盾”地塊,用地性質從“出讓的工業用地”調整為“商業商務設施用地”,并希望該地用于湘潭金屬材料市場二期擴建項目用地。 該地塊占地7.66公頃,上述公示中指出,用地性質調整后將產生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土地增值1.5億元,生產總值增加17億元,財稅增加1.9億元,新增就業崗位800多個。公示顯示,經專家評審之后,“原則同意調整,并通過城鄉規劃局例會審查通過”。 劉偉告訴早報記者,“目前政府相關領導已經前往集團,開會研討恒盾集團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錄入編輯:王卉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