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 記者李才武】 中國烏江北源,群山莽莽,溝壑縱橫。峰回路轉,山高坡陡,就在“古夜郎之都”赫章縣的莽莽群山中,掩藏著一個名聞遐邇的自古為歷代王朝在西南地區屯兵的關隘之地,今赫章縣工業重鎮媽姑鎮。如今,在赫章縣興發民族鄉,“掩藏”著一位為赫章縣的“火鳳凰”(指昔日的‘土法煉鋅’)深謀遠慮的智者和創業者,對媽姑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守望著烏江這條中國“田納西河”的拓荒者——今赫章縣興發民族鄉黨委書記羅剛。近來,貴州省赫章縣威奢鄉田壩村村民在網上聯名發貼,盛贊貓倮人民心中的好書記羅剛同志,原因很簡單,這位富有遠見的國家級貧困縣的鄉黨委書記,在“緊要關頭”,支持他們舉辦了首屆“中國貴州赫章貓倮馬頭羊湯鍋節”。 象當年打造赫章“中國櫻桃之鄉”一樣,把赫章縣打造“中國貓倮馬頭羊的故鄉”,是渴盼經濟發展的貓倮人民的美好愿望! 在大力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今天,赫章縣老百姓為何會對羅剛書記有很高的評價?記者隨機在赫章縣進行了采訪,得到的結論是,國家級貧困縣赫章的老百姓最喜歡發展型鄉鎮黨委書記。
世紀回顧:赫章人愛上“火鳳凰”
大搞土法煉鋅,的確為追求眼前財富的人們帶回了豐厚的回報。上個世紀末期,在發展鄉鎮企業的過程中,大搞土法煉鋅的赫章縣媽姑鎮足可稱得上是一只赫章縣發展鄉鎮企業當中躍出的一只艷麗的“金鳳凰”。只不過“金鳳凰”一時的艷麗是用犧牲人們賴以生存的青山綠水為代價所換取的。“在火中跳舞,土法煉鋅這只‘獨腳火風凰’跳出的舞并不輕松。”回味起在媽姑鎮擔任黨委書記的那段經歷,赫章縣興發民族鄉黨委書記羅剛不失沉重地告訴中經聯播“大河風暴—發現烏江”策劃報道組記者。 ![]()
和農民弟兄關系好是羅剛的特色
烏江北源的長流水滔滔不絕。烏江女神可以作證,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20世紀90年代初期,赫章縣以其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摘取了“貴州省發展鄉鎮企業明星縣”的桂冠。沾了這個桂冠的光,媽姑鎮也曾被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稱號。大力發展土法煉鋅、土法煉焦,處于“原始型”發展階段的鄉鎮企業,吸引了黃土地上無數雙對于財富充滿了渴求的“泥腿子們”的眼球。 在許多赫章人看來,在赫章這樣礦產資源富集的地方,不搞礦搞什么?就在“煙子篷篷”的那段特殊歷史時期,已經通過土法煉鋅積累了一定原始資本的赫章人難于擺脫那種超出理性法則的強烈的心跳。在短期效應面前,幾近于瘋狂的人們紛紛攤開雙手,期望擁抱巨額財富。 土法煉鋅,為赫章人帶來眼前的“輝煌”。“輝煌”的背后,是大量廢棄的堆積如山的爐渣和廢料,等等一系列問題,赫章縣“土頭土腦”的礦業發展模式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杠桿”和環保政策面前,成為一個傷感萬分的話題。當這個話題最后成為冷酷的現實后,赫章人感受到了撕心裂肺的痛。再到最后,當初狂熱己極的他們沉默了。 發現烏江,就是要發現烏江流域一些鮮為人知的“傳奇”!在赫章,有人告訴記者一個引人捧腹的故事,搞土法煉鋅,當時在媽姑堆積得有大量鋅罐。據說當年美國情報部門用衛星遙感觀測偵察,發現在中國的西南地區,有一個“導彈基地”,引起了美國軍政當局的注意。 有不少媽姑人的錢袋鼓起來了,但滋養了他們的大山漸次變“灰了”,媽姑的青山綠水也變黑了。這一點,自小在赫章縣長大的李先生至今還記憶猶新:到處遍布著濃煙滾滾的土法煉鋅爐、煉焦爐。空氣中處處彌漫著一股刺鼻的硫煙味,莊稼地里,農家的瓦屋、平房上,到處是因土法煉鋅而留下的塵末。河流,不再有清水游魚的往日勝景,變成了黑水河。就連在“爐子上”做工的農民,臉上也是黑黑的,終日難見一點光亮。2004年,貴州省人大執法檢查組到媽姑走了一遭,所到之處,極目處殘渣剩礫,景況煞是驚人。不僅僅是煉鋅區附近的山變黑了,彎下腰用手“捏”一下媽姑河中的水,澀澀的感覺,攤開手指,黑黑的。在媽姑鎮政府會議室,執法檢查組的專家痛心疾首地說:把媽姑從一開始搞土法煉鋅起所取得的幾千萬元人民幣全部用于治理污染區,都遠遠不夠,要治理好,所需投入1個億以上的資金! 成片的草木被毒死了,被鋅毒和酸雨污染了的山坡地自然是顆粒無收。媽姑河成了毒水河黑水河,再也看不到魚蝦戲嬉。據貴州省有關部門1998年在赫章縣媽姑鎮的調查顯示,鉛中毒人口占當地總人口的30%以上。 一位媒體記者告訴記者:當年,就媽姑的環境污染,采訪中赫章縣人武部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領導說,多年來,在媽姑籍的應征青年中很難找到一個身體素質合格的兵員,原因就是他們生活在一個被污染的環境。 烏江在此給我們的一個大的傳奇就在于,歷史賦予媽姑的不僅僅是富集于此的鐵、鋅、煤等資源, 當“兩土”取締的號角吹響后,在陣陣的寒意中,一些地方“兩土”倒下了,但媽姑鎮卻在此間以一種新的方式“雄起”,羅剛他們把媽姑玩活了!、 羅剛是何許人?他是時任媽姑鎮黨委書記。 ![]()
路修好了,中寨村經濟發展方向該走向何方?羅剛問身邊的干部
“火鳳凰”在赫章不應成為一個傳說。在國家實施積極的產業和環保政策開始后,赫章縣取締了土法煉鋅,這對一些習慣于“傳統思維”的地方來說,無異于跳進了深淵。在媽姑,羅剛他們沒有沉默,也沒認命。跑云南,是羅剛的一大舉措。 “兩土”取締,對于赫章縣來說是一個沉痛的考驗。原媽姑著名企業家李進春告訴記者:這中間的痛楚,足以讓當初那些白手起家,從“泥腿子”到“鄉鎮企業家”的眾多創業者們跳摟。就是在一個大環境中有小環境,小環境中又包羅萬象的氛圍下,媽姑,成為了赫章縣鄉鎮企業二次革命的“排頭兵”。 在金融危機中,羅剛他們沒有瞻前顧后,加快產業集群區建設,打造工業經濟發展平臺。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完善媽姑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區規劃,加快產業集群區的建設,努力提高聚集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能力,促進生產要素的有序流動和引導產業合理布局。以優強企業為依托,擴大規模經營,提高產業聚集,以之在媽姑工業區形成“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積極推進優勢資源轉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增強鎮域經濟實力,走綠色工業的發展道路。以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區建設為重點,抓住機遇,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核心,科學規劃,強勢投入,集中發展,打造集群,以不斷提高工業對經濟增長、財政增收的貢獻率。 突出發展重點,做大做強礦業經濟。進一步完善機制,制定措施,積極探索“產業集群區+礦山”的資源開發模式,促進礦業經濟的大發展。重點圍繞優強企業對鉛鋅、鐵等礦產資源進行整合,努力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戰略地位,力爭將媽姑建成赫章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的重要基地。 加強對整合煤礦和調整布局煤礦的協調服務,全面啟動整合煤礦和新設置礦權煤礦的建井工作,積極引進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的大企業、大集團推進煤炭資源綜合利用,促進可持續發展。 推進節能減排,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把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和生產工藝作為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加快利用先進技術改造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全面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堅持新上項目環保準入關,努力提高新上項目的環評率。把節約能源和資源、加快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節能減排的重要目標。實施清潔生產,加快企業節能、降耗、減污技術改造,鼓勵和引導企業建設有利于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工業項目。 加強企業發展后勁,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抓項目就是抓發展”這一理念有很深的理解,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要務。 “優化環境吸引商”,“依托資源留住商”,“抓好項目跟蹤商”,堅持把改善投資環境作為吸引外來投資的關鍵,在加“”快改善交通條件的硬環境的同時,建立更加有力的投資軟環境,切實為外來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堅決查處“吃、拿、卡、要”等行為,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圍繞媽姑資源優勢,引進符合國家環保政策,有實力、技術先進、信譽度高的企業到媽姑投資,圍繞“四大鎮”建設目標,把資源優勢轉變為資本優勢,把資本優勢轉變為經濟效益,努力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目前,媽姑工業園區規劃有10平方多公里,園內大小企業有45家,包括煤、鐵、鋅、洗選廠等企業。 就在2006年上半年,鎮黨委書記“小羅剛”還不是一個“規范的鄉鎮黨委書記”,老百姓到鎮里找他,總會被告知,“羅鎮長到昆明去了!” 記者多次電話約訪他,都是接到他回復的信息:我還在云南。 經常跑,以至于有人這樣想:羅剛在云南是否有個“情人”! 羅剛是個有趣的人物。那年,他帶領媽姑鎮剛被他拆除了鋅爐,還在心里把他恨得牙癢癢的大小幾位老板,羅剛率“媽姑軍團”開赴云南某冶煉公司,開始了他發展新型鄉鎮工業的“綠色之旅”。在云南,該公司先進的理念和生產技術,的確讓媽姑的“土老板”們開了眼界。他們開始意會“小羅剛”的“鬼詐”想法了。羅書記要玩當今最先進的循環經濟。 事實證明,后來“媽姑軍團”的成員們,為媽姑“土法煉鋅”倒臺后開辟綠色工業道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大力抓好工業、鄉鎮企業發展。鎮黨委、政府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把招商引資作為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工作來實施,大力優化投資環境,竭誠為企業服務,全力促進媽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結果,在舉國處處痛喊“生意難做”的悲聲中,2007年,媽姑鎮實現工業產值6.2 億元,同比增長4.5%。 ![]()
沒有現場的調研,就沒有發言權!
羅剛帶人“跑云南”,媽姑共引進西部礦業、七星、聯創、順創、富澤通、豐煒、匯通公司等企業落戶,為調整工業產業結構,振興媽姑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競爭激烈,生意難做,但媽姑工業、鄉鎮企業繼續發展。2007年,全鎮有工業企業45家,其中上規模的有15家。按照縣委、政府礦業發展戰略目標的要求,以抓好招商引資為主要手段,繼續支持鋅氧粉生產企業的發展。鎮黨委政府鼓勵集成鋅業公司擴大生產規模,支持赫章縣南方工業新型型焦有限公司的發展,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對原7口煤礦整合為何家沖等3家煤炭企業,努力實現規模規范生產的要求。全年共實現工業產值7億元,同比增長 4.5%。 2008年,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開始后,媽姑共引進西部礦業、金玉洗煤廠、黔滬水泥廠及赫章縣南方工業新型型焦有限公司等企業到鎮投資,項目預算總投資5億多元,已完成投資近2億多元。
貓嘎事件:冰化成水
海拔2300米,地處貴州屋脊韭菜坪大山腳下的貴州省赫章縣興發苗族彝族回族鄉,土地貧瘠,人均耕地少,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全縣平均水平。1995年,由于縣計生局干部到興發鄉摸嘎村征收社會撫養費時行為過激,引起摸嘎村群眾憤而砸爛公務車,打跑打傷計生干部,此事件驚動了各級領導······由此事件帶來的“慣性影響”,從1995年至2011年間,全鄉婦檢工作形同虛設。2012年,新任黨委書記羅剛團結帶領興發鄉新一屆領導班子,牢牢緊扣畢節試驗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以民為本融親情,“攻心為主”抓計生,全心全意謀發展,使鄉的人口計生工作從已有18年歷史的窮窟境中一舉躍起,實現摘牌升位,從而在畢節試驗區后發亮彩。 1995年,由于縣計生局干部到興發鄉模嘎村征收社會撫養費時行為過激,引起摸嘎村群眾憤而砸爛公務車,打跑打傷計生干部,此事件驚動了各級領導。摸嘎事件影響可謂深遠,18年來,興發鄉不僅在婦檢工作上形同虛設。人口計生工作的死角死面用一些事實可以表述:1995摸嘎事件后,老計生站長當時連廁所都不敢上,當時不斷調離干部,明哲保身,鄉里也從而人心惶惶不敢再抓計生。以后到興發工作的人在計生工作上,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不做。僅從1995年到2004年,因為計生工作癱瘓,多出生2000人左右,興發民族鄉相當于“生出了一個中等村!”“那段時間,對于興發鄉的人口計生問題,不只鄉,縣里都不過問。看到超生超懷,計生干部都不敢過問,也不敢抓,大家都持觀望態度!”2013年2月27日,興發鄉計生站站長安琪如實告訴記者。 計生無人敢抓,手術就沒人作,在興發民族鄉,生娃娃很隨便,那些年成為興發讓外地人羨慕的“環境”。然而娃多母苦,在一種“自然規律”下,有很多人家娃娃生夠了,也無力再生娃了,便開始自己來鄉計生站動手術。“自己來,帶聲信就來!2月27日,鄉里分管計生的鄉黨委委員肖曉如實告訴中國經濟新聞聯播記者。當人口的重負已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的發展,甚至危及自己的生存時,娃娃多,錢難找,大人出門打工,留守老人和兒童增多,不少興發人開始覺醒。到2004年,在生育問題上,興發鄉的老百姓,已有相當部分開始在“娃多福大”的陳舊觀念上動搖。 在2011年度人口計生工作考核評比中,赫章縣被列為省重管。興發鄉位列赫章縣各鄉鎮倒數第三,被縣人口計生領導小組“黃牌警告”,成為“重管中的重管”。 2011年9月25日,善于攻堅克難打硬仗的羅剛碾轉赴任興發鄉黨委書記,從富鎮來到窮鄉。 2012年2月10日,興發鄉“不幸”被縣里點名在全縣人口計生工作大會上作表態發言。第一句話是:“太丟臉了,深感抱歉!” 從縣里表態發言回來的第二天,2011年2月11日,興發鄉緊急召開人口計生動員大會。會場主席臺的正前方,懸掛著縣人口領導小組對興發鄉的警告黃牌。 白色宣傳車上高音喇叭播放著人口計生政策,播放內容是貴州省委、省政府出臺的《意見》和《貴州省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等政策法規。一開始,有人說興發鄉計生宣傳員們“瘋了”,因為他們每天的工作任務是輪流到村里進行廣播宣傳,不厭其煩地讓群眾充分了解計生政策。 在興發鄉附近村寨走訪,宣傳標語隨處可見,“早婚早育是違法,違法就要被處罰”,“獎勵扶助政策好,計劃生育幫養老”,“有男有女喜事多,男女失調煩惱多”等等。興發村支部書記徐運奎告訴來興發鄉采訪的媒體說:“自從搞計劃生育以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宣傳攻勢,大人小孩,只要識幾個字的,不管是走親串戚或是上街趕場,都能看到宣傳標語,一看就懂,入腦入心。” 面對嚴重滯后的人口計生工作態勢,以羅剛為代表的興發民族鄉領導班子認識到,破解計生難的首位工程是要以民為本,讓人口計生宣傳工作做實、做足、做到位,真正讓計生政策走進千家萬戶,努力爭取全鄉干部群眾的廣泛支持。為打造立體式、全方位的宣傳格局,2012年,該鄉一是投入近30萬元,配置了2輛計生宣傳車,制作噴繪30幅,標語130條,購買了16套廣播設備,制作了1.5萬份宣傳折頁,確保每戶至少一份宣傳品。二是開展“人口文化進校園”活動,以“小手拉大手”為載體,在學校開展主題班會、辦黑板報、征文競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三是深入開展人口計生“雙誠信雙承諾”工作,召開群眾大會,與群眾面對面交心談心,耐心細致為他們解說人口計生政策及少生快富的道理。通過廣泛宣傳,使每個家庭至少有1人知曉遵守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好處和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將會受到的處罰。 面對黃牌,羅剛要求全鎮干部務必要保持“三個清”:一是頭腦清,即對極為嚴峻的人口計生工作形勢要時刻保持清醒,時刻繃緊人口計生工作這根弦;二是底數清,即對手術庫存、新婚戶、早婚戶、孕情、新生育戶等要清楚,做到調查摸底經常化;三是手術清,即對常住人口中出現一例手術對象,就及時消化一例,確保手術消化常態化。 鄉黨委委員、計生辦主任肖曉介紹說,為切實做到“三個清”,鄉黨委政府一是實行領導包村責任制,誰包的村出問題誰負責。去年3月上旬,鄉黨委書記羅剛聯系的村查出政策內一孩漏報,他帶頭扣發自己工資300元。“那次大家才知道書記是在玩真格的,此后全鄉干部職工壓力陡增,干部起得早了,進村入戶的多了,沒人敢有絲毫馬虎。” 解決“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一難題,鄉里專門劃撥20萬元的工作經費,確保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正常運轉。報經上級批準,于去年3月從教育系統考調11名同志到鄉政府專門從事人口計生工作,5月又將縣里統一招考的17名計生特崗充實到各村。鄉里成立了人口計生執法隊,不定期進行宣傳和執法,重點推動手術消化工作的進展。興發民族鄉還實行“5日一調度,10日一通報”的督查制度,對工作不力的干部嚴格兌現 “一票否決制”。2012年,該鄉中營村和栽根村村主任皆因工作不力而被“一票否決”。 ![]()
興發民族鄉的美麗鄉村建設熱情
長期深入村組調查摸底,消化庫存和征收社撫費,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工作壓力大,鄉計生執法大隊的同志為了抓好工作,很少有時間顧及家庭。 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四項制度”,是興發鄉人口計生工作以人為本跳出窮窟境的有力保障,“說一千,道一萬,實事群眾才會看!”該鄉高度重視對計生“兩戶”家庭的優先優惠,在燃煤補助、建房補助、低保、民政臨時救濟救助、發展種植業、畜牧業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2012年,一共為計生 “兩戶”發放各種獎勵、慰問金56900元。政策的落實,帶來的是群眾的信任,還有無盡的感召力。政府說話有人聽了。不少人成為政策的義務宣傳員。 昔日石頭堆砌的破舊房子,被煙熏得發黑,屋子正面的石墻中間開了個約8、9公分寬的裂縫,屋內凌亂不堪,房前屋后既臟又亂讓人惡心。如今時來運轉,一幢約80平米、黔西北建式的新居,有三個房間在陽光下格外耀眼。 2012年,興發民族鄉摸嘎村二女戶羅開學夫婦的命運出現一個重大轉折,他家開始了全新的生活,鄉親們說真是“做夢也想不到”。走進羅開學家,只見室內寬敞明亮,新添置了電視和寬大漂亮的席夢思床,幾百斤臘肉掛滿了屋子。新居前的小院,四周用青磚砌成高約一米高的圍墻,講究“風水”,院子里堆滿了水泥和沙子,準備用來硬化庭院。 20多年前,羅開學的愛人蘇繼芬在原區長陳忠文的動員下,她主動落實了節育措施,成為了全區的首例二女戶。此后,夫婦倆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負擔,家里經濟條件又特別不好,夫婦倆長年累月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過日子。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生育兩個女兒后就落實節育手術的羅開學夫婦,可謂是屈指可數。為了羅開學家建房之事,赫章縣掛職副縣長張經州親自來看望了兩次,羅剛書記等鄉領導也跑過多次。在羅開學家的危房前,羅剛書記現場拍板:由政府出資,請施工單位進駐摸嘎村免費幫助其修建新居。建房由政府一條龍全包,羅開學家一分錢、一分力都不用出。“我們不能虧待了他們,他們是全鄉人口計生的先進典型,要讓羅開學兩口子充分享受到政策的溫暖,要讓他們得到鄉里干部群眾的尊重和贊揚。” 點滴清泉,匯聚成河。2012年,曾拖全縣后腿的興發鄉人口計生工作,在2012年度為赫章縣實現“升位摘帽”目標作出了突出貢獻。從此,興發鄉人口計生工作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愛上赫章是一種流淚的幸福
對于羅剛來說,愛上赫章是一種流淚的幸福。如今,羅剛擔任了赫章縣興發民族鄉黨委書記。
這是上天對羅剛命運的一種安排,也是赫章縣決策層對重振興發礦業的一種寄望。
興發民族鄉,是赫章走礦業強縣之路的又一重要戰場,也是赫章縣發展阿西里西旅游和生態畜牧業的“弄金”之地。羅剛任該鄉黨委書記后,把發展鄉的主要產業作為他對赫章不變的使命。整頓礦業環境,發展優勢地方產業;打造龍頭鉛鋅產業天成公司,力爭使鉛鋅冶煉重樹赫章經濟雄風。由鄉開辦“發現烏江杯”頭條新聞競賽,向外界推介興發。著力解決發展生態畜牧業的防疫等問題,和縣“草地中心”一起共謀赫章生態畜牧發展的藍圖。羅剛面前需要做的事很多,也很艱巨。羅剛愛赫章,但他不回避在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而是積極的解決問題。
要使礦業重振雄風,就要聽取民聲從嚴整治礦業環境。這是到興發民族鄉擔任黨委書記后,羅剛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在中國烏江北源,赫章還很貧困。赫章需要我們的關愛和呵護,也需要外界更多的關注!愛赫章也是愛烏江!和許許多多的對赫章情有獨鐘的人一樣,愛赫章,是一種流淚的幸福。對于羅剛這位一直在守望烏江這條中國的“田納西河”的拓荒者來說,思謀赫章縣鉛鋅冶煉業重振雄風,是一種流淚的幸福。這一點,不是采訪他,而是在發現羅剛,不斷的觀察羅剛,記者突然得到的一種靈感!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