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吉林乾安11月24日電(記者 王猛)24日中午,記者在吉林省松原市地震核心區的乾安縣安字鎮瑟字村看到,許多受災群眾都在家門口生火燒水,準備殺豬宰雞。11月22日和23日地震發生后,當地政府立即決定,緊急轉移當地1435戶受災群眾,爭取在震后3日內轉移完畢。 22日以來,前郭縣與乾安縣交界處接連發生三次5級以上地震,乾安縣部分地區受損嚴重。事實上,地處中國東北地區的吉林松原,繼10月31日發生5.5級地震后,至今已接連發生5次5.0級以上地震。 乾安縣常務副縣長杜彬說:“10月31日地震已經導致當地大量民房受損,新一輪地震猶如雪上加霜。”隨后,乾安縣政府緊急召開會議,部署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工作。 乾安縣委書記張興貴說:“爭取用三天時間,將地震核心區內以及核心區附近土房、危房群眾全部轉移。” “如果我們搬走了,很多人家里的糧食還沒賣,飼養的牲畜怎么辦?”說起搬家,45歲的瑟字村村民劉俊全眼睛有些濕潤:“祖祖輩輩都住在這里,家里養了不少豬牛羊,今年剛收獲的17萬斤玉米還堆在院子里。” 60歲的農民王丙義告訴記者:“不搬走的話,當地連續這么震,早晚得嚇出毛病;如果搬走,家里這條養了好幾年的大白狗都沒處帶。” 王丙義家的房子在此次地震中倒塌,記者看到,當地氣溫已經降至零下14℃,盡管他在當地發放的帳篷外面罩了一層塑料布,屋里開著“暖霸”,但進入里面還是覺得不暖和。 24日上午,劉俊全找來村里的親戚朋友,準備殺豬。“就當是‘殺年豬’了,請大伙好好吃一頓,剩余的豬肉放在倉房里凍起來。”他說,“不殺的話,現在這個時候根本賣不上價。” 采訪中記者發現,由于當地正在準備轉移,一時間禽畜價格“暴跌”,一只6斤重的笨雞只能賣到10元錢。而平時的價格是這個數字的幾倍。 杜彬表示,目前轉移的群眾主要是地震核心區安字鎮瑟字村和對字村,以及當地騰字種畜場的三個分場,總共5296人。 今年秋季收獲的糧食是許多當地群眾最重要的財產。為了打消群眾顧慮,當地政府出資,由當地農機部門保障全程收糧賣糧。“由政府負責脫粒和運輸到糧庫,農民坐在家中就能拿到賣糧款。”杜彬說。 張興貴表示,目前當地工作重點是群眾轉移安置,通過就業安置、外出務工,投親靠友等方式保證人員的轉移。 據悉,當地政府為轉移的受災群眾每戶每月發放400元,共計發放5個月。 此外,當地在村里安裝攝像頭,并派專人24小時進行監控,確保群眾財產安全。 “由于當地處在地震斷裂帶上,因此省市縣相關部門正在進行重建選址和規劃工作。”杜彬說:“明年春季,當地將按照新農村標準建設抗震房屋,至少能達到抵抗8級地震標準。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