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縣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春節期間舉辦的山歌賽。 ——《點贊中國夢——筆尖下的偉大中國》走進古韻夜郎系列報道⑥ ■中國大河風暴“夜郎馬幫走絲路”報道組 記者 李才武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前沿時報網發現頻道 訊:貴州省赫章縣,是中國貴州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發祥地,是西南絲綢之路上有名的中央大城柯倮洛姆的核心組成部分。從2002年下半年來,隨著該縣可樂考古取得重大成果,夜郎文化的厚重,使人感到震驚。其后,在厚重的夜郎文化面前醒來,該縣和湖南新晃爭搶“夜郎縣”冠名,舉辦《夜郎杯》散文史筆會等,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山區小縣開始頻頻亮相報端。過去,發展煙子蓬蓬的土法煉鋅,赫章曾以其產品”山鷹“牌精鋅遠銷日本、新加坡等地,其后,在國家實施積極的環保政策后,赫章經濟逐漸下滑。那時候,有一群人急了,帶著對赫章家鄉擺脫經濟困境的迫切心情,他們開始思考如何把赫章縣積淀厚重的夜郎民族民間文化變為現實的價值,使老百姓看到“鍋里煮文章”的希望。郭昌勇,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個。
赫章縣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代表赫章赴六盤水參加貴州山歌王比賽。 挖過鋅礦,吃過苦,也受過氣。他說自己原來是赫章深山中的一個“土包子”。靠開挖礦山吃飯不再現實后,很長一段時間,郭昌勇這個赫章夜郎民間文藝研究會的“馬鍋頭”,一開始很想不通,這個礦業搞不起了,可不能坐著餓死啊。但是,老百姓都說“只有鍋里煮米湯”,哪里會有“鍋里煮文章”的?要把夜郎文化變為現實的價值,要用什么辦法才可行呢?很長一段時間,他在苦苦思考。
夜郎風味小品。 2015年,在思考多年后,老郭痛下決心為赫章家鄉老百姓實現“鍋里煮文章”,動開了手腳。他個人投資,創立了赫章縣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這個老郭頭好傻啊,要出錢去搞那個啥子研究會。那時,老郭啥也不說,也不想對人說些什么。按照赫章老百姓的說法,捅出來的才是黃鱔。他在心里說:等著看吧! 一張“土碟”,一經面世,即在中國大江南北民間引起了強烈共鳴。雖說比不上赫章民歌《阿西里西》,也沒有進入全國中小學教科書的可能。但赫章縣夜郎民族民間藝術研究會為使赫章民間文藝走入市場所作的探索,實在是讓“夜郎馬幫”一行感到眼前一亮。
婚慶活動。 “小小牛兒花又花,為了吃酒賣掉它…….《為了吃酒賣耕牛》,這張以赫章土俗山歌加夜郎小品內容融為一體的的碟子,從2016下半年向社會推出后,以講述中國農村辦酒席之風盛行,揭露社會的“另一面”為“碟眼”,深刻地揭示了中國農村亟待解決的移風易俗、整治濫辦酒席問題。對于地方政府如何改變宣傳方式,創新工作方法,引導群眾移風易俗,該研究會創新的表演手法,也開啟了新的視窗。 “夜郎馬幫”注意到,《為了吃酒賣耕牛》一經在社會上推出,又掛上互聯網,即在網上瘋傳,并引起全社會的極大共鳴。
赫章民間藝人在表演吞針奇藝。 在赫章,這些年來,赫章縣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推出的山歌、小曲,還有小品,唱響了夜郎,唱出了阿西里西好聲音。赫章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因此成為赫章縣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宣傳部”。 記者在該研究會調研發現,近年來,赫章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用老少喜聞樂見的形式,用廣大農村中老年人最容易接受的“歌碟”、現場演唱等多種形式,寓教于樂,寓樂于教,潛移默化地對廣大的農民朋友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赫章縣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深入鄉村慰問百歲老人。 赫章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用無聲春雨般的心靈,用赫章人那來自遠古柯倮洛姆夜郎部族傳承下來的無盡慈善心靈,用民間語言,運用土俗手法,制作出一批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烏江北赫章生態文化大餐。其“土俗無比”的歌音和舞姿,在夜郎故里流傳,贏得群眾的喜愛。 伴隨著赫章阿西里西韭菜花海的建成,從 2015年成立以來,赫章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以其獨特的“土俗歌音”,唱農民喜歡的歌,跳農民看得懂的舞,做政府想要做的事,引來滿坡滿嶺鸞鳳和鳴 “夜郎馬幫”注意到,赫章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制作推出的山歌,歌詞詩意般土俗,但卻實實際際能夠喚起雅俗共賞,其地方風情濃郁的歌音,宣傳了在畢節試驗區建設當中,赫章縣正在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其歌音和小品,為特色赫章的建設,從構建赫章發展的精神高地和智慧高地的高度,既為赫章經濟建設添了磚,又為赫章縣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加了瓦。
開會研究文藝走向,助推赫章精神文明建設。 在赫章,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郭山歌”,這個赫章人對郭昌勇的雅稱,流傳于赫章的大街小巷。郭昌勇出名了,因為夜郎山歌。 打造生態文化文藝大餐,赫章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是一位高明的廚師,“抽檢”其代表作品《為了吃酒賣耕牛》,不難發現,該碟內容以集中濃縮的一個點,在農村濫辦酒席的大背景下,采用常規的行政命令,做任何苦口婆心的工作,都無法與身臨其境,親自感受其中酸甜苦辣的農民群眾,在過程中親為見歷,更為能夠取得實實際際的宣傳和感化的效果。聽過赫章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為了吃酒賣耕牛》碟子的人紛紛向“夜郎馬幫”倒出心聲,這個濫辦酒席,看來是不能再繼續下去了。看來,宣傳群眾,也要講究可行、效果好的辦法。 因為親自做《為了吃酒賣耕牛》的演員。赫章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會長郭昌勇出名了,走在街上,都有人會在背后指著他的背影說:這個人就是歌碟中的“王三哥”。
赫章縣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進村入戶了解民情,挖掘文藝精品。 “夜郎馬幫”在赫章了解到,這些年來,為發掘民俗文化,赫章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這個極富心腸的民間群體,在為赫章縣民族民間文化的產業化推進作預演。該會顧問葛美佳等人,更是為挖掘厚重的夜郎民族民間文化而努力奔走。 “夜郎馬幫”了解到,赫章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所制作的作品,內容涉獵社會的方方面面。研究會以獨特的民間視角,深度發掘本土民間文化,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團隊,為赫章旅游推介,社會和諧,資源開發利用,尤其是為赫章下步在夜郎文化的產業化開發利用上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帶領會員怡情山水,培養創作靈感源泉。 近年來,赫章夜郎民族民間藝術研究會編輯了《民歌一萬首》。這部民歌集,集赫章縣社會現實,民間語言大成而匯集成書。而內容富集的大量歌碟,可從中看到來自民間的智慧。 無論“夕陽和朝陽”從關心老年人到關愛青少年,這個研究會都在以歌音或社會活動的形式發出一個又一個令人震撼的沖擊波。
山歌,來自于美好生活對會員的啟悟。 “哪個砍柴不拖柴,哪個過河不拖鞋?”一句句淺顯易明的詩般的歌語,唱出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走在幸福生活道路上的赫章人民的心聲。 近些年來,赫章縣夜郎民族民間藝術研究會匯編的《構建和諧新農村》,其中“人人都想過好光陰,家家有本難念經;有的夫妻很恩愛,有的夫妻傷腦筋;人人想要好家庭,關鍵要看當家人;自己首先要公正,以身作則往前行”這樣一些淺顯易懂的宣傳歌語,正在成為引領赫章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美妙歌音,不斷凈化著農村的社會風氣。 精神文明建設、夜郎文化旅游,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赫章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取都得了明顯的成績。
赫章縣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制作的夜郎山歌視頻截圖。 “能夠取得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首先得感謝縣委政府對研究會的大力支持。這些年,沒有政府在辦公場地,辦公器材等方面所給予的大力支持,研究會無法開展工作,更不能取得這些成績!”在接受采訪時,該研究會會長郭昌勇如是告訴“夜郎馬幫”。 以夜郎文化為引領的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民間文化,開發價值極為重大。“夜郎馬幫”了解到,目前,這個研究會正在積極籌備在各鄉鎮進行山歌巡演,進一步提高赫章夜郎山歌的引力和定力。而拍攝西南絲綢之路大電影《阿西里西》,試水夜郎文化的影視產業,這個研究會的作為,還有很多,總是讓人感動。(本文圖片均由赫章縣夜郎民間藝術研究會提供)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