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微微亮,深山里的古寺依然掩隱于夜色中,早起的山鳥啼鳴聲劃過空曠,在幽遠的山谷回蕩,清脆婉轉。群山拱圍處,云臺禪寺里的一束亮光隱現于蒼翠密林中,禪堂里師父們早課的誦經聲隨山風遠揚飄蕩,卻又快速消失在叢林的樹葉的顫動中。 云臺禪寺,一個并不大的千年古寺,隨歲月變遷歷經劫難,斷壁殘垣頹廢荒蕪于山林間,往昔的香火鼎盛、人流絡繹不再,復建的殿堂頑強延續著不斷的信仰,隨裊裊香煙述說著滄桑輪回,殘碑的斑駁字跡講述著一段往昔的記憶。
古寺位于山東萊蕪城西牛泉鎮的云臺山北,這里是歷史上聞名的齊魯夾谷會盟之地, 云臺山又名龜山、龜寨山、聚圣寨,海拔578米,因遠望其山似龜形,所以名龜山。因山有寨,明末士民多避亂于此,又名龜寨山、聚圣寨。其主峰頂為平臺,常有云霧繚繞山間,所以又名云臺山 。 云臺山主峰西面山坳里,山路蜿蜒,古樹參天,山間密林深藏著的唯一一座寺廟即是云臺禪寺。據史料考證,云臺山古為佛教名山,佛教活動歷史悠久,曾為齊魯夾谷會盟之地,早在唐朝就有僧人到此建寺修行,降魔藏禪師弟子亦曾在此弘法。山下曾經“村村有寺、戶戶觀音”。圣井寺、大圣寺、云臺寺等環座山下。
唐朝時,降魔藏禪師于泰山 弘法,影響深遠,其有弟子在云臺山中修行于和尚洞,并依 云臺山半山腰洞中建一云臺寺(現遺址為三圣洞)。目前云臺山仍遺留有云臺寺殘碑、和尚洞、呂家樓石佛洞等。山中近年尋獲伏虎廟創修碑、地母廟創修碑等,關帝廟、觀音殿以及宮觀遺跡仍存。 從和尚洞處看 云臺山 主峰像臥佛東西各兩塊巨石則酷似坐佛和立佛此所謂三佛斗法 云臺山 自然景觀融入美麗傳說別有情趣。
云臺禪寺東面山頂有一平臺即是謝過臺,謝過臺乃春秋時期齊魯二公所建。當時山下圣井一帶戰爭頻繁,汶陽之戰就發生在這里,后經孔子從中斡旋以禮勝齊促成雙方握手言和,齊國決定交還所侵魯地--汶陽之田。史載公元前500年,魯宣公和齊景公會盟于 云臺山 南面的夾谷峪,然后兩人攜手從西紅門登覽山頂,指出交還魯地的范圍并在此修筑了謝過臺以作紀念。 歷史變遷,如今的云臺山上,山脊上散見多處寨墻石屋的斷壁殘垣靜靜地躺在山脊上述說著當年的往事。
因緣殊勝,多年來,萊蕪居士劉金貴、周光翠夫婦全身心投入云臺山開發建設,為了恢復重建古寺古廟,十五年如一日,在云臺山開山種樹,云臺禪寺現已初具規模,嫣然一個世外桃源 ,接引了無數眾生,弘揚了傳統文化,同時將佛法發揚光大,幫扶困難群眾,救濟孤寡老人,在出家師父的支持下,廣行布施,度化有情,可謂功德無量。 云臺禪寺在四眾弟子祈請下,禮釋演騰法師駐錫擔任寺院住持。每天云臺禪寺晨鐘暮鼓,佛號聲聲不斷。
風雨淅瀝,溪水潺潺,于茂林修竹間,靜靜環坐寺院亭閣中,聽琴師撫弄一曲《高山流水》或《送別》,捧一爐馨香,靜心細品,清逸優雅,塵心散去,回歸清凈、喜悅、智慧的本心,行云流水,鳥鳴山幽,那份高雅,那份寧靜,耐人回味,讓人體會到超然世外的生命層次、體悟到更深遠的生命哲學! 人生路上,因為有志同道合的人而有更美、更壯闊的風景! 如果你有時間到云臺禪寺,就隨山上師父來一次心靈之旅吧,拜山禪修、品茶焚香,聽經聞法。山林古寺悠美的景色,師父慈悲和悅的娓娓相敘一定會讓你油然升起一種來了不想走的念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