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這句曾寫入眾多姓氏家譜中的話,飽含了多少游子對故鄉洪洞的眷戀和思念。數百年來,早已在異地他鄉安家的炎黃子孫對洪洞的魂牽夢繞始終扎根腦海。 同根同族的祖先居住地洪洞,擁有豐富的古代文化,有著數不清的歷史故事。 山西洪洞縣城西有一座名揚四海的乾元山,乾元山并不是一座海拔很高的山,卻是古人類生存延續的地方和道家隱居修行的洞天福地。 山上有一座元陽觀,同歷山神立廟、青龍山玄帝宮相望。自堯舜以來,這里充滿了各種傳說和故事,不得不說,乾元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
2015年那個烈日炎炎的夏天,在表哥的陪同下,曾專程前往乾元山元陽觀拜見柴道長。進得觀內,恰遇一道士走來,聽說是專程來觀參訪,熱情為我們介紹了道觀的歷史。在之后的幾年來,我亦曾數次登臨乾元山,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據道士講解,以乾元山為主峰,其余九個山頭為陪襯的整個山勢,宛若一朵盛開的蓮花,主峰正好位于花蕊的位置。乾元山是集“九九歸(龜)一”與“荷花心”為一體的絕佳風水寶地。這里有著名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說:“乾元山太乙真人送靈珠子降世,金光洞哪咤太子現蓮花化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乾元山是一座具有四千余年歷史的古道場,自然早就名揚中外。乾元山天然九鳳朝陽、二龍戲珠道教圣地,相傳堯、舜常到乾元山祭天,金光洞訪道。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有大規模的擴建維修。元陽觀分為上下兩觀,殿宇氣勢磅礴,巍峨壯麗。
乾元山中有 “玉虛宮”、“金光洞”、“蓮花閣”、“道教古法壇”、“萬年風洞”、“魁星樓”、“古道人墓群”、“仙人頭”、“娘娘腳”等大批極有價值的自然人文景觀和遺址,蘊藏著上下五千年民族古文化底蘊。
據有關資料顯示抗日時期,日軍焚燒了下觀,文革期間上觀遭到破壞?,F如今當地人投資開發元陽觀,已建成正殿一座,配殿兩座,完成了三殿的全部塑像,并重修了月臺,新建了上山道路,驅車可以直達道觀停車場。
據在此修行的道士告知,這個一條團龍的影壁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它通體用青灰磚砌成。影壁中間鑲嵌著由六塊琉璃磚燒制而成的獨龍圖案。該圖案長和寬各133厘米,四周用竹節和祥云圍起,這說明古代的洪洞地區氣候溫暖潮濕,適宜竹子生長。龍身盤成了蓮花形狀,一條后肢伸到右下方,一條前肢則舉到左上方,使整條龍斜向拉開。龍首位于畫面中心偏左,而中心偏右處,一只龍爪緊抓一帶孔球狀物,整條龍的四爪指數各有不同。球狀物下方,一鳥嘴人形的童子微微抱拳,立于龍身之上,與龍互望。龍身周圍波浪祥云環繞,四角飾以蓮花,龍身尚有一朵,左下角為半蓮。 據講解的道士稱,整個龍壁,龍身細長,盤曲如蛇;龍尾婉轉,搖擺有力;龍頭短小,牙張目厲;龍爪如鐮,殺氣騰騰,這些都是典型的元代龍圖案的特征。另外此壁上包圍這個團龍影壁的是數量眾多的龜形圖案,寓意此地為上好的休養生息的寶地。
在元陽觀山門處,有一個新建的蓮花臺,這是道觀為了讓眾生能與太乙救苦天尊結緣得渡而建。旁邊牌子上有奉勸世人覺悟的詩一首: 蓮花山,蓮花行, 世人誰知蓮花咋生成。 蓮花根,蓮花身, 哪個曾想早修清靜心。 蓮花法,蓮花臺, 智者探玄得秘常自在。 唉!能悟此意坐蓮臺, 了脫生死證如來。 但愿世人早覺悟, 乾元論道樂開懷。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