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潘瑩 實習生 宋道玉)近年來,網購逐漸被年輕人接納,也有不少人嘗試在網上購買藥物。然而,售藥網店大多“無資質、無發票、無藥品備案”三無店家,藥品本身真假難辨,安全更無保障。針對這種問題,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其他四個部委,將開展為期五個月的打擊網上非法售藥專項行動,對利用網絡銷售假藥行為進行打擊。
近年來,網上藥品交易勢頭發展迅猛。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網上銷售藥品的交易額達到16億元人民幣,是上一年度的4倍。同時,這也給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他們利用網絡發布虛假藥品信息,違法銷售假劣藥品。
記者在網上隨機搜索了一些藥品銷售網店,他們大多數都沒有相應的藥品銷售資質,但所售賣的藥品卻自稱可以治療疑難雜癥,具有“神奇”功效。記者對一家號稱能夠根治糖尿病的網上藥店進行了暗訪。
“記者:您好,您這是治療糖尿病的嗎?
店主:對,是化糖貼。
記者:您能說說這個治療效果嗎?
店主:這個治療效果相當好,是在北京衛生部臨床實驗成功后向全國推廣的。
記者:您說能根除啊?
店主:對,對,對。
記者:您這個怎么收費?
店主:用上一個療程就可以了,就是一百天,這兩天還有活動,一個療程1490元,還可以另送給您兩盒。”
網上非法售藥正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目前,中國具有網上銷售藥品資質的網站只有101家。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查處了300多個非法售藥的非法網站,但網上非法售藥的行為還是屢禁不絕。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尹力介紹說,欺騙性強、辨別難辨是這些網站的特點:“虛假廣告信息充斥網絡,有的冒用科研機構醫療機構甚至政府部門的名義,有的編造進口藥的神奇療效,有的專門設計針對老年病和慢性病的騙術,這些信息往往披上專業的外衣,誘騙民眾上當。”
尹力介紹說,網上銷售藥品往往利用匯款、快遞等方式,規避日常檢查和產品抽驗等監管措施,民眾在受騙上當后難以投訴和索賠。同時,制假和售假的窩點隱蔽性強,案件查處難度大,有的網站把服務器設在境外,或者跨區域和監管部門打游擊。這些都導致網上銷售假冒偽劣藥品的問題屢禁不止、屢打不絕。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等5部門聯合開展打擊網上非法售藥專項行動,在今年8-12月對網上非法售藥行為進行打擊。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尹力介紹說:“這次行動將以當前網上非法銷售問題最突出的腫瘤、性功能障礙、糖尿病、高血壓等病癥的治療藥品為重點品種,這些病病因復雜治療費用高等特點,群眾容易輕信網上發布的虛假治療信息,為非法售藥可乘之機。以互聯網搜索引擎為重點監測對象,以投訴舉報信息為重點線索,組織對網上售藥行為進行排查。”
同時,監管部門還鼓勵公眾對這些行為進行舉報。監管部門也將加強對網上安全購藥的宣傳,引導公眾自覺抵制網絡非法售藥行為。
近年來,盡管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了多期警示公告,曝光數百家發布虛假藥品信息違法銷售藥品網站,但由于職能所限,藥品監管部門只能對非法的售藥網站進行監測和監督。而此次專項行動則加大了打擊力度,由工信部、工商總局、公安部以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行動,表明了政府部門向網售假藥宣戰的決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王秀軍介紹說,信息管理部門將對此類網站堅決查處,采取措施防止死灰復燃。
“嚴厲查處各種售藥網站,依法查處未經審批擅自發布非法售藥信息的網站,對拒不改正情節嚴重的堅決關閉,對服務器在境外的采取技術措施。對具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的網站,要實行一票否決制,凡故意傳播非法藥品信息和非法銷售藥品的,取消相關資質。”
據介紹,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監管部門還將逐步建立健全相關規范,加強網上非法售藥監測體系建設。同時,監管部門還將加強宣傳,引導公眾自覺抵制網絡非法售藥行為。
來源: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