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訊: 4月28日坐落在鎮江新區姚橋鎮文體中心三樓的“非遺展覽館”,近日免費向社會開放。這一主題為“潮鄉遺珠,國寶收藏”的展覽,共展出民間生產生活用具和玩具200余件。網友“綠葉一片”稱:“這些再普通不過的老物件,既是新舊交替,反映一段歷史,更是以昔鑒今的見證,有催人奮進之情。多讓孩子們看看這樣的展覽,也有一定的教育和現實意義。” 據最早在“大港信息港”發帖,以圖片形式介紹這次民俗文化展覽的“綠葉一片”介紹,展品種類繁多,其中有木制的獨輪車、水車、紡車、雕花大床、櫥柜桌椅、梳妝臺、水桶、糞桶、澡盆、腳盆、風箱,竹編的捉魚用魚罩、魚簍,竹椅、竹凳、碗櫥、竹匾、挑箕、簸箕,稻籮,竹扒、窩折、菜籃、草筐,食盒、蒸籠,銅質的腳爐、捂手的湯婆子、加工糧食的舂臼、壇壇罐罐,壓桿式消防泵,草做的給小孩子坐在里面的圓形的“草窠”,玩具風箏和美其名“姚橋記憶”的各種放映機、幻燈機、音響等,“百姓尋常物 ,歷史深轍痕。” 網友“洪溪小子”贊其:“填補鎮江空白,有創意、有膽識、有魄力!”“貽谷堂”稱:“留住昨天的記憶,激發今天的努力,促進明天的發展,愿獨具魅力的東鄉文化淵源流長!”“李大本事”指出:“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真實代表一個地方的文化,有些還在用,有些已經失傳。”“綠葉一片”則回復:“是的,有些東東甚至現在還在用,隨著時代進步和人們現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這些物件終究會逐一退出歷史舞臺 直至失傳。” 據姚橋文體中心主任萬國寶介紹,都說搞收藏很費錢,但“非遺展覽館”花費有限,征集最貴的雕花床才花了2000元,還額外贈送槅扇。有許多物品是他從村民燒大灶的柴火堆中搶救回來的,他手中還掌握許多信息,需要什么老物件,就打電話讓他們送。有網友建議,如果哪天拆遷,就將家里不用的老物件送姚橋民俗館收藏,扔了挺可惜的。鞠永平,冷俊成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