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以《證難辦臉難看》為題,報道小狄在豐縣行政服務中心和豐縣工商局大沙河分局往返11次辦理營業執照和法人執照。據媒體調查,70%的受訪者都有辦證難的經歷。80.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遭遇過辦證難的事情,只有19.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遇到過。 北漂小伙返鄉6次辦因私出國護照被刁難,涉事民警被迅速處分;孕婦花4個月跑20趟辦《準生證》,事情還在爭吵中一點一點推進;收養辦證比生孩子還難,此外還有落戶口難、退交通卡難、社會組織登記難、公益組織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難等等,多年存在的“辦證難”問題近日被引爆,在日常辦事中所咽下的“苦水”在網絡上引發共鳴,不停地宣泄。 破解辦事“難”的困局在于“問責”。民主的行政是責任行政。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問責制是一種追究公職官員責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制度,官員出現失職、瀆職并造成不良后果或損失,出現個人行為不端、生活丑聞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等,就會立即公開道歉,甚至辭職,情節嚴重的,還將導致其上司公開道歉或辭職。 “門難進”、“臉難看”、“踢皮球”成為個別干部在給群眾辦事過程中的縮影,一經報道就往往成為了熱議話題。破解這一難題,就必須實行“問責制”,不僅要讓出了問題的干部必須負責,還意味著那些政績平庸、群眾不滿意的干部,也要責令其辭職,直至免職。要切實轉變干部的從政理念,深化黨務政務公開,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建立科學的干部考核評價制度,運用多層次、多角度、多渠道的評價方法,對干部做出正確客觀的評價,為“問責制”的實施提供科學依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風”的形成也是非“一日之寒”,“四風”問題的解決務必下大氣力,既要通過短期的專項行動大力整治,又要著眼于從基層一線干部入手,建立健全起科學合理有效的考核機制,才能扶正祛邪,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凝聚黨心民心,煥發出促進改革發展的“正能量”。 (文/ 劉星雨 ) (作者:劉智) 聯系電話:0816-4365163 13881124131 單位:中共四川安縣縣委組織部 郵箱:619315041@qq.com 郵編:622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