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革命家習仲勛同志,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忠實實踐黨的群眾路線,深入基層,關心群眾,樹立了黨的優良作風,因而受到群眾的擁戴。他曾告誡同志們,“永遠不要脫離群眾”。馬文瑞同志(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原中共中央西北局副書記)在回憶習仲勛同志時說:仲勛同志提過一個樸實的口號,叫做“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這一面”。這話現在聽來是如此的樸實,但卻又發人深省。 “屁股坐在老百姓這一面”,是密切聯系群眾之舉,更是切實踐行群眾路線的行動,背后的深意值得所有干部官員的深思。公權架構中的領導干部,掌控公共權力,執掌公共資源,他的屁股坐在哪里,就顯得至關重要。坐在老百姓這一面,他就知曉群眾的溫情冷暖,想問題就會想著群眾,做決策就會顧著群眾,辦事情就會護著群眾。 “屁股坐在老百姓這一面”,干部才會對自己有個清楚的定位。無論干部官有多大,也無論手中握有的權有多重,在本質上還是為人民服務的公仆,人民群眾永遠是自己服務的主人。唯有明確了這一點,我們的干部才會在心里尊重人民群眾,為人民服好務,為群眾辦好事。所以“屁股坐在老百姓這一面”,官員才會接地氣,才會排正自己的位置,進而獲得群眾的支持。 “屁股坐在老百姓這一面”就要站穩群眾立場,從群眾的角度說話、辦事。只有帶著深厚的感情走到群眾中去做工作,才能有效組織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廣大黨員干部應自覺深入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體察民情民意,真心幫助群眾,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心里裝著人民、遇事想著群眾,把群眾當家人,用群眾眼光看待問題、從群眾立場處理問題,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幫群眾所需,努力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屁股坐在老百姓這一面”,干部的心里才會裝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公仆的屁股坐到哪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干部官員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只有當我們的干部走出了“衙門”,來到我們的群眾當中,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才會對老百姓的心聲和期盼有深刻的了解,才會對群眾的煩惱和憂愁感同身受。“屁股坐在老百姓這一面”,干部的眼中自然也全是百姓,心里盤算的也才會不離開為民服務為民謀利的中心。
(文/ 劉星雨 )
(責任編輯:admin)
(作者:劉智) 聯系電話:0816-4365163 13881124131 單位:中共四川安縣縣委組織部 郵箱:619315041@qq.com 郵編:622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