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督導組總結暨中央巡回督導組培訓會議22日至23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劉云山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做好督導工作是教育實踐活動不走過場的重要保障,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從嚴從實督導,確保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群眾滿意的實效。(《新華網》2月23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3/c_119460457.htm 隨著第一批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欣喜的看到,各級各部門作風建設得到顯著加強,權力運行更加規范,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得到有效遏制,社會風氣整體得到好轉,人民群眾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新氣象新變化。 不得不說,“四風”頑疾形成非一日之寒,祛除“四風”詬病非一日之功,實踐多次證明,“四風”之病常常是抓一抓有好轉,松一松就反彈,甚至是變本加厲的反彈。當前,隨著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尾,有的部門、單位產生“過關了”的思想,對“四風”問題不再較真了,一些“四風”問題改頭換面,重新出現。 如何走好黨的群眾路線,徹底祛除“四風”之詬病,避免改作風淪為“一陣風”,除積弊淪為“割韭菜”,筆者認為,制度建設是根除“四風”問題的首要保障,必須把制度建設擺在走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突出位置,形成“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實化于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制度,才能有效避免“四風”卷土重來。 首先,要健全完善干部直接聯系群眾機制,推動為民服務常態化。圍繞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和建設。以制度建設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成果,避免反“四風”成為作秀和權宜之計。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雖然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其內在卻有著必然的聯系,究其內在原因,其根本還是一些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總開關”出了問題。這就需要建立相關制度制約,讓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會為人民服務真諦,把“為民服務”變成對黨員干部的硬約束。 其次,要建立健全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機制,推動清廉清正規范化。從治理上“釜底抽薪”。“四風”問題的反復往往是公權私用的結果,為此,我們要敢于啃“硬骨頭”,進一步突破思想上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的良好環境。同時,還要嚴格落實已有的制度,堅持一手立規矩、定制度,一手抓整改、抓落實,強化制度執行力,用嚴明的制度、嚴格的執行、嚴密的監督,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讓教育實踐活動健康發展,始終充滿活力。 第三,要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推動務實求實科學化。改進作風建設,根本目的是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祛除“四風”之病,根本途徑在于讓群眾參與,受群眾監督,請群眾評判。只有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才能徹底鏟除“四風”之垢滋生的土壤。只有構建全程跟蹤、問責問效的壓力傳導機制,以及過程管理制度、民主參與制度、督導巡視制度等構成的監督管理體系,才能確保活動深入持續進行。 走好黨的群眾路線,不僅需要“硬”作風,更需要“硬”制度。面對“四風”存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只有建立可靠有效的機制制度,才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從根子上解決“四風”方面的突出問題,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