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創下了平均霧霾天數52年之最的紀錄;馬年伊始,中國再度遭遇持續一周、波及百余萬平方公里的大霧霾侵襲,中央氣象臺數次發布黃色預警,許多城市發生重度污染。霧霾問題已成為中國一些城市的標志性難題,可以說是同呼吸、共命運。2014年兩會期間,有關霧霾治理的問題也引發了兩會代表委員的熱議。(人民網 3月13日)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提到了“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治理為突破口”、“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充分表達了新一屆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筆者認為,對于霧霾的治理除了像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說的“減少污染源,削減大氣污染物”外,關鍵還要“老虎蒼蠅一起打”標本兼治霧霾,敢于從源頭治理污染企業,打破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揪出埋藏在深處的利益鏈。 治理霧霾要“老虎蒼蠅一起打”,要挖出監管不力背后可能隱藏的腐敗,要向高污染、高能耗的“吃飯產業”開刀。長期以來,為了保護地方的支柱產業,很多地方與企業都是“手拉手”式的場外交易,周邊群眾舉報一次環保部門象征性地檢查一次;或者是需要建立的環保設施不達標企業就能上馬開工,罰款也是無關痛癢的處罰,其實深層次的原因就是頑固的利益鏈條在里面起了直接作用,企業有利益,部門有收入,各取所需。更為嚴重的是,某些企業為了在國家節能降排淘汰賽中不被裁掉,想方設法拉攏、收買具體工作人員,使得被裁掉的可能大都是被壓被砍的都是“蒼蠅”級的小企業、小作坊,很少有“老虎”級的大企業、上市公司,真正的排污大戶關停并轉遙遙無期。 2014年2月,習近平在北京考察時指出,“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如今,霧霾成了人們避之不及的災害,國家治理的決心已下,奉勸那些心存幻想,不想在治理上下功夫的領導干部清醒一下吧,希望你們對待污染治理要有肯出血,敢割肉的精神,要守住破壞環境、污染環境的新項目絕不要的底線,同時要痛下決心把落后的污染企業關停或升級改造,絕不為了GDP肆意污染藍天,還子孫后代天藍地綠空氣清新的環境!
(涪城區委組織部 楊夕)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