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大公報湖南大公網9月2日懷化訊(記者 康崢雄 通訊員 楊曉)“移民新村緊靠鎮政府大院,所分房子有四室兩廳兩衛一廚,面積140平方,看了挺滿意的!”見女友楊曉紅高興地給娘家打電話,現年39歲的辰溪縣火馬沖鎮照頂界村大齡青年鄭茂安一顆懸著的心頓時放松了下來。8月31日上午, 鄭茂安攜邵陽籍女友專程從長沙趕回老家看新房,若女友看中位于集鎮的移民新村新房,他們年底就喬遷新居辦婚宴。先前,他位于山上的老家只有2間破木房,住著年邁的老母親和40多歲的光棍哥哥。 鄭茂安他們所看的新房為全省率先實施的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安置房,由懷化市委、市政府和辰溪縣委、縣政府及火馬沖鎮大力扶持所建,項目總投資1100多萬元,一期共新建各類戶型住房4 棟、總建筑面積8345平方米,可安置村民63戶、249人。鄭茂安現居住的照頂界村是典型的高寒山區深度扶貧村,村坊距集鎮15公里,平均海拔830米,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5畝。因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十分惡劣,該村81 戶、309名村民普遍生活在貧困線下,46名大齡青年由此娶不到媳婦打單身,照頂界村亦成為了遠近出了名的“光棍村”。 “住在山上出行十分困難,又沒有什么收入來源,本村女孩都外嫁了,外面女孩一走到半路就不肯來了,所以村里的光棍就多了!”談及貧困話題,村支書鄭茂發說。 照頂界村的貧困狀況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關注。2012年5月,懷化市委派出了專門建設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2013年元月,在入村廣泛調研基礎上,時任市委書記李億龍提出了將照頂界村整村移民搬遷到山下的構想。當年6月,繼任市委書記張自銀進一步完善了扶貧生態移民的規劃和措施。今年8月,新任市委書記彭國甫接過了“接力棒”,確立了“搬得下、穩得住、融得進、能發展”的扶貧生態移民工作思路,努力探索“生產區與生活區相分離、土地所有權與土地經營權相分離”的扶貧工作模式。 經廣泛征詢村民意見,市、縣、鎮科學制定了《照頂界村生態移民搬遷規劃》,將搬遷安置點選址在了辰溪縣工業集中區內火馬沖鎮政府旁邊,項目建設資金籌措采取群眾自籌、部門支持、政府補貼及聯村援建相結合,其中,市級援建單位出資250萬元,整合發改、住建、扶貧等部門資金400余萬元。該安置區占地25畝,除交通便利和周邊市場、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完善外,移民新村還規劃了村級組織活動中心、婚喪活動場所、文體活動等場地,給每戶移民預留了0.1畝蔬菜地和生產物資儲藏室。目前,首批2棟住房已完成,下月即可交付使用。 與此同時,市、縣、鎮竭力拓展村民就業門路和產業發展,在工業集中區企業優先照顧50—80名就業崗位基礎上,通過土地流轉、合作開發等方式,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切實增強移民“造血”功能。在產業開發上,重點發展高山葡萄、優質桃,引進辰溪縣大瑤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資金技術,建立了150畝高山葡萄產業示范基地,示范帶動了10余戶村民種植高山葡萄100多畝。采用農民合作社運營模式,在本鎮麻家灣村租賃田地160畝,與芷江縣宏源優質桃類專業合作社共同開發建立了優質桃類產業科技示范園,示范帶動了30多戶村民種植優質桃100多畝。預計明年以后,該村的高山葡萄和優質桃相繼掛果受益,屆時村民人均純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 伴隨著扶貧產業穩步推進和移民新村安置房的落成,“光棍村”里新事、喜事逐漸多了起來,家家戶戶開始張羅搬遷新居事宜,大齡青年亦忙著張羅尋找對象。目前,有10余名光棍先后喜談上了對象。親眼目睹村里巨變,村支書鄭茂發激動不已,懷著深深感恩之心,他和村民們一合計,在移民新村外面張貼了一幅對聯:下山不忘共產黨,致富要靠我你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