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著想的好書記
--記南充小西街社區黨工委總書記-任金平
如圖:現場辦公的書記(任金平)
中國傳媒聯盟 據 眾識網綜合資訊四川南充訊 文 楊光( 編輯 趙小燕),作為全國創建和諧社區,全國結業服務窗口--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西城小西街社區黨工委書記,任金平、群眾稱贊他是錚錚鐵骨的男子漢,一頭任勞任怨的“老黃牛”。
可他這頭老黃牛沒有人知道他經歷過什么、沒有人知道他走過的路流過的淚,在人生中難免沒有自己的童年、在人生中難免沒有坡坡坎坎、可是在他一生中經歷了很多常人沒有經歷過的痛、沒有常人經歷過的思想壓力、沒有人經歷過哪種心酸、人--就怕傷心、他出生在嘉陵大興鄉農村地理條件很差的山高溝深里,天干時連吃水都沒有。自己有一哥兩妹,在他9歲時兄嫂分家(戶)而去,自己的母親雙腳重度殘且多病,根本沒法做和父親一樣的農活、而當時家庭是靠勞力吃飯、沒有人做勞動就沒有辦法吃飽肚子、而他家少勞力,只有父親一人能干農活,吃水只有靠9歲的他和六歲的妹妹去很遠的地方抬水回家、一路顛簸回到家、基本水桶沒有水滴,加上自己年紀小,妹妹年齡小、一只水桶就差不多和自己一樣重、家里沒有吃的身體就像一顆小樹苗一樣顯得那么么渺小,妹妹一直在旁叫餓、看著自己的爸媽那份老實樸素的臉旁,自己也沒有能力幫助,那時自己在心里發誓自己好好讀書將來長大后自己一定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想想那時哥嫂的刻薄、不聞不問,那時只有自己悄悄地給妹妹在其它地方弄些能吃的回來給妹妹吃、看著自己的妹妹吃的那么香、自己心里總覺得很幸福、那時生活困難,差不多,一日只兩餐,沒晚飯吃。在1980年高中畢業,因高考差4分上線,家庭貧困未能復讀,回鄉務農,17歲時便耕田耕地挑糞桶,苦不堪言。81年便參軍入伍,在部隊他學了很多知識同時是部隊戰斗英雄,比武能手。曾想在部隊里大展拳腳,好好報效祖國。可是命運無情,再一次檢查身體時、醫院檢查出他乙型肝炎、就這張醫院檢查報告單卻讓他繼續留在部隊的夢想破裂,只有提前帶病退伍回鄉。
當他回到家鄉,才知道困難重重。家庭的重擔,創業的艱辛,統統壓到了他身上。在這人生的低谷,偏偏屋漏還逢連夜雨,妻子不堪忍受苦受累的日子,拋下他以及一歲多的孩子,離開了他們。他沒有路可以選擇、而只有自己一個人靜靜的在哪孤獨的燈光下獨自淚流、為了孩子、為了能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他埋頭苦干攬力氣活干,他干過,搬運工,拉過貨三輪,苦和累只有自己知道。但他卻沒有氣餒,想著自己不能總是靠體力吃飯,得學點技術。于是他利用高中所學知識琢磨燈具、電路的安裝,憑著自己的韌勁、毅力,很快掌握了所有的安裝技術,最后自學搞起了水電安裝公司。幫老百姓所需,急群眾之急只要找到他他就會親自上門服務,收取最低的費用。
,路在腳下,只能一步步的走,看著孩子那無助的雙眼、他再苦再累都埋在心頭。夜里在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偷偷哭泣、回想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前途、回頭望望那走過的路、.....
在這期間,為了不給政府添麻煩,多年來,區黨委政府了解到他家庭特殊情況后,區黨委政府及時幫他解決問題,在他心理深深的感受到黨委政府的關懷,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光是感恩、而是積極的回饋社會,回饋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支持,回饋到每一個老百姓,他任勞任怨,不計回報。在2004年11月社區換屆時,大家公推他任金平當選為小西街社區主任。在這十年來,他扎根基層,每天不厭其煩的為百姓做實事做好事、幫助社區居民處理一切瑣事。
小西街社區是南充的老城區,轄內破產企業多,貧困戶多,群眾遇到大小事,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區大哥任金平。“只要任書記出馬,沒有辦不好的事情”這句話成為社區居民的口頭禪。
“上邊千根線,下邊一針穿”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書記平易近人,知冷知熱,大家很感動,都自己的把工作干好”社區干部說。社區先后榮獲“四川省居家養老示范社區”、“南充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南充市充分就業示范社區”、“南充市平安家庭創建示范社區”、“南充市巾幗文明示范社區”、“南充市衛生先進單位”和“順慶區六星級社區”等20余項榮譽。
“用心傾聽,千言萬語不覺煩,問題處理中,不管你是哪種狀態,他都不急不躁,一直聽你把話說完。”群眾說。“群眾最需要的是尊重,不管他說的對不對,都應該奉上一杯熱茶,一把椅子,擺談心里話,用心去聽”任金平說。
“ 社區干部官不大,事還多,有無窮無盡的責任,可也能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選擇做社區干部,他從來無怨無悔。
作為一名基層社區干部,但他以強烈的責任感,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第一的觀念,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當好群眾貼心人,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傳遞到群眾心坎上,做到了真正被群眾愛戴的好干部。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