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經濟傳媒網 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由原來的計劃經濟為主導逐漸轉變為以市場經濟為主導且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市場機制不健全,拜金主義和 “權本位”等腐朽文化思想的影響以及法律法規的相對滯后等原因,商業賄賂在一些領域和行業不斷蔓延,嚴重違背了公平競爭原則,直接危害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損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毒化社會風氣,滋生腐敗行為和經濟犯罪,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痛恨的社會公害。面對日益猖獗的商業賄賂行為,單單依靠行政的、經濟的、民事的制裁手段,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下懲治商業賄賂行為的需要,對嚴重的商業賄賂行為必須給予嚴厲的刑事打擊。2008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下文出臺了《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較為系統地對商業賄賂所涉及的領域、人員以及罪名給予了明確的司法指導。本文僅對公安機關管轄的非國家工作人員賄賂犯罪予以剖析。 一、商業賄賂的特征 1、從主體上看,行賄主體是從事商業活動的經營者。所謂經營者,是指從事物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這種特定的行賄主體是商業賄賂區別于其他賄賂的一個重要特征。受賄主體則是與行賄方相關連的不特定人員,其中較為突出的是擁有一定權力的個人。 2、從商業賄賂行為侵犯的客體看,侵犯的是復雜客體。商業賄賂使一些企業的經理、采購人員、供銷人員等有機會利用工作之便,損公肥私,中飽私囊,從而使一批人員由此走向腐化并墮入犯罪。同時,商業賄賂又侵犯了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的廉潔性。 3、從主觀方面上看,商業賄賂行為人主觀上出自故意。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雖然痛恨商業賄賂,但是自己辦事時,為了快捷或者取得更多的競爭優勢,就千方百計采取各種合法不合理或者違法的方法。 4、從商業賄賂行為客觀方面看,主要是采用了以秘密給付財物或其他其他利益等手段賄賂對方單位或個人行為。本人認為,凡是以賄賂促成商品交換,無論賄賂的具體形式是什么都應屬于商業賄賂行為。 二、商業賄賂的主要表現形式 1、直接用財物進行賄賂。經營者為了達到目的,直接采用現金、購物卡、有價證券、金器、古董等財物進行賄賂。隨著法律法規的逐漸完善,打擊商業賄賂力度不斷加強,受賄者從保護自己的角度出發,對這種赤裸裸的犯罪行為有所收斂,轉而采取其他更加隱諱的形式。 2、回扣 。回扣是商業賄賂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回扣就是指在商品銷售中,賣方明確標價應支付價款外,暗中向買方退還錢財及其報償以爭取交易機會和交易條件的行為,是一種很典型的商業賄賂行為。 3、借“折扣、傭金、附贈”之名進行賄賂。折扣、傭金、附贈是商業活動中的促銷形式,是法律允許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人故意把折扣、傭金、附贈與回扣混淆,披著折扣、傭金、附贈等形式的外衣,堂而皇之干著回扣的勾當。 4、其他手段進行賄賂。提供性服務、擔保、免費娛樂、旅游、考察等財產性利益以及就學、遷移戶口、榮譽、特殊待遇等非財產性利益,這些已經成為商業賄賂不容忽視的現象存在,應引起有關部門特別是立法者的重視,及時制定追究刑事責任的標準。 三、當前查辦商業賄賂犯罪遇到的難點 1 、犯罪成本低,犯罪率逐年上升,但線索發現難。在辦案實踐中我們發現,商業賄賂犯罪舉報線索較少,而且線索質量不高,主要原因有:由于商業賄賂犯罪行、受賄雙方是特殊利益關系,他們相互勾結,相互利用,具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他們多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一般沒有第三人在場,通常不會留下較明顯的痕跡,一般只有當事人之間發生“內訌”,才能發現案件線索;一些犯罪分子身居要職,手握單位大權,職工畏其權勢怕影響自己今后的事業發展,所以敢怒不敢言。 2 、偵查難度大。主要表現為取證難、訊問難、干擾多、阻力大。 (1)取證難。賄賂都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雙方守口如瓶,案件供證“一對一”情況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在事前就訂立攻守同盟。 (2)訊問難。在辦案實踐中,商業賄賂犯罪較其他犯罪突破口供更難。具體表現在:第一,由于案件特殊性,案發后雙方守口如瓶,證據單一,基本上是“一對一”。有的甚至訂立攻守同盟,對抗訊問工作。第二,商業賄賂案件受賄方絕大多數是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職權的人員,對法律政策較為熟悉,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反偵查能力。 (3)干擾多,阻力大。商業賄賂蔓延日久,涉及面很廣,遇到的干擾多,查處的阻力大。由于我國很多公司、企業是通過家族式小作坊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人員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諸如“七大姑、八大姨”親情、友情關系,一旦案發,有人干擾辦案,有人設置障礙。 3、界限不清、立法有局限。商業賄賂案件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犯罪形式非常復雜,作案手段花樣繁多,一些案件罪與非罪界限難以區分,缺少一部較高立法層次的集刑事、民事、行政責任于一體的《反商業賄賂法》。 4、商業賄賂大多存在于灰色地帶。打擊商業賄賂過程中,一些常規的賄賂行為非常容易被查處,其難點在于一些難以直接取證或者難以界定的商業賄賂,也可以稱之為灰色地帶。這些灰色地帶有:商業賄賂隱藏于人情往來中,比如,很多交易雙方原本就是親戚或者朋友,在沒有商業往來之前就有禮尚往來,這在中國這樣的人情社會十分普遍。 5、打擊合力不強。商業賄賂的觸角在經濟領域中無處不在,其行為過程往往涉及多個領域、不同罪名,而商業賄賂情報、信息網沒有建立,檢察、公安、工商、審計等部門無法共享商業賄賂涉案信息。 四、打擊防范商業賄賂的對策 1、強化監督制約機制。商業賄賂犯罪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道德和個人的主觀因素密切相關,可以廣泛宣傳黨和國家關于治理商業賄賂的各項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全社會對商業賄賂行為危害性的認識,形成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從而達到抑制和減少賄賂犯罪。 2、建立長效機制,完善立法。近年來,國家加快了立法的步伐,但是仍有許多重要的法律、法規,尤其是有關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亟待制定,因此修改完善滯后的反商業賄賂法律法規,彌補在執法環境上存在的缺陷,用法律武器維護公平競爭。消除無章可循造成的主觀隨意性,將會對有效遏制賄賂犯罪產生重要的作用。 3、實行“零容忍”的刑事政策。當今社會,公眾對待商業賄賂的態度較為消極,商業賄賂已經被市場參與者默認為一種有效的營銷手段,作為市場參與者之間有效的"潤滑劑"。除了損害到自身的切身利益外,絕大多數的人不愿意對所發現的商業賄賂線索進行舉報,商業賄賂已經成為一種不良的市場"文化",商業賄賂已經成為市場潛規則的心理表現。司法實踐告訴我們,我們要抑制和減少商業賄賂,必須堅決貫徹零容忍政策,體現社會對于這種行為絕不妥協的態度。實行零容忍政策,就是要求社會各部門抓大而不放小,不因惡小而不懲,這樣才能樹立國家法律的威信,才能讓人們對于反商業賄賂充滿信心。 (作者系江蘇省淮安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政委 )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