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聯盟 據 當代商報-北京頻道 訊: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是我國面臨的首要問題,發展經濟,做經濟強國是我們共同的目標,經濟發展的同時 ,環境的破壞也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地下水污染,霧霾的出現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在經濟突飛發展的現在,環境保護刻不容緩,在追求GDP升高的同時,改善環境也需同步進行并予以重視.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李莊鎮有著中國網繩之鄉的’’美譽’’,也是山東繩網產業第一鎮,在經濟發展的鄉鎮當中屬于領頭者,佼佼者,使網繩產業在這里形成了規模化,也是當地的經濟支柱.但隨著經濟的不斷攀升,GDP的不斷提高,環境的破壞也異常嚴重,也使這里真正成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破壞的比對場. 通過附近的村民記者了解到:當地的塑料顆粒廠及網繩廠眾多,塑料垃圾隨處可見,有的廠用硫酸洗廢舊安全網,廢水隨意亂排,現在地下水打上來都是綠色的,根本不能用,有的廠還用煤碳,廢煙不做處理就排放,異味很大. 在采訪中,李莊鎮新聞辦的董士達主任講到:”李莊鎮有著中國網繩之鄉的稱號是因為網繩產業自2000年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規模化,鄉鎮5.5萬人口中有60%的人員參與網繩作業,每年產量40萬噸,占全國總量的70%,共有網繩企業近500家,是李莊鎮及惠民縣的支柱企業,也是提高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惠民縣政府大力支持項目.” 對于網繩企業存在的污染董主任講到:”污染是有的,但該項目是縣里的經濟支柱,我們也在不斷整改.”因為這些企業都是屬地管理,記者想了解一下這500家企業的環評手續等,董主任說:”這些企業的相關手續在我們這里只有個名字,是否具備資質我們也不清楚,有無環評那是環保部門的事,我們不知道,只要沒人舉報,我們就不管.”當記者提到采訪一下負責企業的領導時,董主任表示領導不在。在記者的一再要求下,董主任說:我不是很了解企業的情況,但是環評手續有些的確沒有,我們也有“整改的打算”。 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存在碰撞時,李莊鎮選擇了前者,但殊不知經濟發展了GDP提高了,卻把環境破壞了,把一個遍地污水,地下水污染,空氣存霾的環境留給了子孫后代.破壞環境只需一朝一夕,保護及整改環境卻需要世世代代,經濟發展只能眼前''眼前''提高生活水平,而環境破壞卻是子子孫孫的事情.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存在抉擇時,迫切的希望像李莊鎮這樣的地區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能夠保護好環境,讓經濟與環境保護并行,這樣人民群眾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張江波) 來源:當代商報-北京頻道http://bj.ddsb.cn/huanbao/201410/11031.html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