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從這里啟航 ——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保護生態環境專項基金管委會成立儀式暨數字碼鏈技術應用高峰論壇順利召開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人民日報歐洲網 訊:5月25日,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保護生態環境專項基金管委會成立儀式暨數字碼鏈技術應用高峰論壇在中國·廊坊順利召開。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王紅女士為護生態環境專項基金管委會授牌,并啟動防沙治沙志愿者授旗儀式,隨之發起防沙治沙、國學教育等公益項目,以期構建全新的生態防護治理深度合作聯盟,幫助中國在當前建立防沙治沙長期的系統工程中取得成功。 五月的廊坊萬花爭艷,詩書漫卷,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王紅,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保護環境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克誠,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保護環境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主任申玲,中國國學院院長黃泓人,聯合國《世界經濟觀察報》社長Holly Wang,原國務院新聞辦秘書局局長汪興明,中國城市旅游研究院黨委書記崔慶華等領導,以及新華社、人民網、搜狐網和新浪網等各大重要門戶媒體記者、各界嘉賓聚集在此,共同參與隆重的成立儀式。探尋全球共贏綠色發展,共建荒漠生態新文明。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保護生態環境專項基金管委會的成立關乎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改革推進步伐,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認為,實現從荒漠變綠洲,從黃沙變金沙是大思路,當前要以防沙治沙產業為突出抓手,統籌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協調推進新領域和全區域生態保護,聚集新合力做大生態。“大”是量,“強”是質,要努力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因此,專項基金管委會的成立,對國家的發展全局和穩定大局至關重要,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意義。 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為國防部隊建設和退伍軍人及軍烈屬服務的全國性公益慈善機構。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面向國內外募集資金,搭建軍民融合,軍地協作的溝通橋梁,資助開展擁軍優屬,優撫安置,維護權益等公益慈善活動。
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保護生態環境專項基金管委會主任李克誠表示,荒漠化現象作為世界性的環境和社會經濟問題,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各國的重點關注。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即將收官,新的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陸續推出之際,正在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響應和支持之時,交流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新經驗,研究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新機制,探尋共贏綠色發展的新途徑,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本次高峰論壇,抓住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點,契合持續推進國際合作的發展方向,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鮮明的時代感。 應邀出席的原國務院新聞辦秘書局局長汪興明先生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的成立正式扛起了保護生態的大旗,防沙治沙事業更是惠及子孫后代的壯舉,這種初心真正是立意崇高,影響深遠。同時對專項基金會的工作提出期望:我們要選擇好突破口,抓住時機,先易后難,在國家大政方針的感召支持下,做出樣板,做出典型,從而擴大影響,推而廣之,早日建設成沙漠特色小鎮,讓沙漠變綠洲。
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保護生態環境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主任申玲女士認為,近日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全球紀念活動暨“一帶一路”高級別對話在北京舉行,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部長、國際組織代表、國內外科學家、企業家相聚北京,共商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攜手共建綠色絲綢之路,并共同發布了《“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動倡議》。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保護環境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的成立正是順應了時代和國家的需求。 專項基金管委會將圍繞以下幾點開展工作: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沙漠化的預防和治理;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擁軍優屬的軍民安置幫扶;失學兒童救助,孤寡老人求助;國家重大災害防治和求助等。管理委員會也將借鑒國內外的公益事業發展模式,真正做到:授之以魚,及授之以漁的區別,真正做扶貧、幫扶就業、為救助地區創造等可持續性發展機會,將公益事業發展成為公益事業產業。基金會也更將專注于防沙治沙方面的國際頂尖技術的合作與研發與交流。整合多方資源并且將互聯網思維、數字碼鏈技術應用到產業發展中去,在今年內將實現10萬畝沙化地的改造計劃,未來3到5年內將實現以內蒙古、新疆、為起點,放眼以一帶一路以中東走廊為發展目標的國際化沙漠治理改營工程,打造以沙漠為核心的大漠綠州小鎮計劃,實現綠色生態農業,現代科技、智能、智慧新城、因地置宜打造中國乃至世界獨一無二生態之城。
正所謂,大愛無疆,上善若水,眾核世界電子商務公司正是擁有這種大愛精神,擔當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成立儀式,申主任也強烈呼吁所有的企業家、有識之士參與到這份偉大的事業中來,共同讓我們建設美麗的地球村,讓中國慈善之光照亮整個世界。 聯合國《世界經濟觀察報》社長Holly Wang在其主旨演講中對碼鏈思想與技術及全球數字貨幣時代的市場運用做了介紹,她預言碼鏈科技發明專利技術的研究成果,必將引領全球數字貨幣時代的到來。 思想與技術支持下的數字貨幣,將會取代現行流通的美元、歐元、人民幣等紙質貨幣,全球將進入更安全、更高效可控的數字貨幣時代。科技創新、大數據作為當前全球市場前進的巨大作用力,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尤為矚目。 徐蔚院長是二維碼“掃一掃”專利技術發明人,擁有包括但不限于中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二維碼“掃一掃”技術于2011年申請專利,2014年在中國得到迅速普及,使用“掃一掃”的手機APP已經超過千款,僅微信的“掃一掃”接口調用每年近千億次。2016年,以掃碼支付為突出亮點的移動支付僅中國就近18萬億元。Holly Wang社長介紹了碼鏈思想與二維碼“掃一掃”專利技術的理論基礎,是“以人為本”的東方傳統哲學思想與西方科技有機融合的產物;是東方哲學指導西方科學技術發展的標志性產物;更是推進了移動互聯網的全面普及,推動全球進入信息化社會重構的數字人時代。
運用“碼鏈”技術,將帶來更高效的“人與人聯網”、“人與物聯網”、“物與物聯網”的鏈接形態。“碼鏈”技術以及“碼鏈發碼管理中心”就是在“信息化時代重構新世界”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將“碼鏈”技術應用于專項基金保護環境事業,將沙漠化土地碼鏈化,快速發展的高新企業將肩負起助力整體產融結合的虛實結合的重任,通過新興產業和金融的結合實現破壁化反合產業升級。 “特別是像眾核世界這樣的數字經濟平臺企業,本身就是溝通傳統企業、實體經濟企業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的橋梁,隨著產融深度結合,將迸發出巨大的能量,打破產業邊界,重塑產業新經濟形態”,引導越來越多的政府、金融、社會資本進入雙創行業、新興產業,助力虛實互通,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起到積極意義。
希望與努力同在,辛苦與成就齊飛。祝賀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保護生態環境專項基金管委會成立儀式暨數字碼鏈技術應用高峰論壇順利召開,也希望保護生態環境的諾亞方舟從這里揚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