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聚焦浙江永康訊(通訊員高資軼圖呂有明)垃圾能不能分類投放,說到底就是人們的生活習慣問題。既然習慣了,就很難改變。浙江永康引進垃圾分類智能設備的做法,無疑將人們的這一習慣輕易改變。
民政局立項 社會組織執行
為了實現永康市區垃圾分類投放,永康市民政局在2017年度公益創投項目上設立了“垃圾分類進社區”公益項目,以社會組織參與的方式,在該市江南街道金勝社區金勝花苑、山龍小區做試點,以引導全市實現垃圾分類投放。
永康市科普志愿者協會成為這一公益項目的先行者,他們在山龍小區以傳統方式進行垃圾分類宣導,做得很辛苦,但效果并沒有想象的好,因為改變習慣很難。同時,他們配合金勝社區,在金勝花苑開展垃圾分類智能化處理,以“互聯網+”的方式進行垃圾分類宣導,兩種方式形成鮮明的對比。后者能否達到滿意的效果,我們拭目以待。
發放智能卡 一切準備就緒
“動動手、掃一掃,垃圾分類見成效”,“互聯網+”時代,一切皆有可能。
一個月前,金勝社區引進“智能垃圾袋積分兌換一體機”、“智能垃圾分類可回收箱”及“PDA手持終端”等垃圾分類投放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投入,將彌補傳統宣導的不足。為此,科普志愿者多次做了配合工作,將一只只垃圾桶發放到戶。
2018年1月30日下午4點,志愿者再次來到金勝花苑,兵分五路,挨家挨戶分發“智能垃圾分類卡”。“使用這個卡,就像我們用銀行卡到自動取款機上存取錢一樣,操作非常簡單,居民可以隨時通過二維碼識別、無線數據傳輸領取垃圾袋,分類投放垃圾。”當天,志愿者們克服天氣的寒冷,晚上9點多,他們仍在發卡,直至發放完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