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的本質就是房子周邊的各種公共配套設施的價值總和,決定房價的五大支柱配套就是教育、醫療、交通、產業、商業。在一線城市,擁有一套“學區房”則是大多數家長的目標了,問起學區房的作用,大多數家長的回答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以北京為例,重點小學、中學附近的學區房單價動輒幾十萬。15年時候更是傳出北京11平米學區房售價530萬,每平米單價達到46萬元的新聞。這套房子或者說是這間只能放下一張床的屋子能賣出如此高價的原因就是它是北京頂級小學之一北京實驗二小的學區房,46萬元的單價創造了北京最貴學區房記錄的同時,也使多數家有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和一些炒房者內心產生了不小的動蕩。
北京市政府為了限制學區房房價的惡性增長在教育資源均等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市住建委明確通知中介機構對于單價超過15萬的房產不得掛網。北京部分城鄉一體化學校可以跨區招收城區學生的同時市內不少重點學校也在致力于教育資源的重新配置與整合。 海淀區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區新登記并取得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的住房用于申請入學的,將不再對應一所學校,實施多校劃片。”也就是說,2019年以后新買的房子將不再對應固定的小學,由單校劃片變為了多校劃片。 豐臺區今年將在部分學校實行購置“二手房”房主子女“多校劃片”派位入學。 東城區將著手限制新購“學區房”的登記入學,入學登記的實際居住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為2018年6月30日后取得的家庭,自2018年起該家庭適齡兒童將通過電腦派位方式安排入學。 去年8月,北京市發布的租賃政策中提到:“符合條件的京籍無房家庭租房,其子女可以享受在租房所在區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租住公租房的集體戶口,可以落戶。”這對大多數沒有學區房而著急的家長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的消息,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措施表現出沒有學區房的家庭可以通過租房使孩子上名校。但是倘若政府逐漸加強的政策真的可以撬動學區房的“珍貴”時,那么學區房是否還會有曾經那么搶手嗎?學區房的“性價比“又是否可以回歸正常呢?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