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巨細熱點 訊:海關總署8日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出口貿易大幅回暖,同比增長48.9%;而進口狀況依然疲軟,同比下降20.1%(3月9日《京華時報》)。 出口大增,進口大降,貿易順差大幅度擴大,是2月份對外貿易的特點。同時,前兩個月外貿大幅度波動也格外引關注。1月,中國出口增速同比下降3.2%,而僅僅一個月,2月份出口增速同比激增48.9%。 縱觀前兩個月總體情況,進出口貿易仍然呈現下降趨勢。前兩個月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2%。其中,出口2.26萬億元,同比增長15.3%;進口1.53萬億元,同比下降19.9%;貿易順差7374億元,擴大11.6倍。貿易順差如此之大,實屬罕見。 對于2月份出口大增48.9%,解釋為主要是春節因素所致。這是中國外貿企業歷年呈現春節節前集中出口、節后陸續開工的經營習慣的再次反映。不過,以筆者看,不僅僅是春節因素,還有宏觀政策以及海外需求變化等影響因素。從海外需求變化來看,雖然歐洲需求不景氣,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經濟復蘇,國內需求消費強勁。由于美國經濟結構中日常生活用品等低端制造基本依賴于進口,其中從中國進口比例最大。因此,美國消費需求強勁對中國出口拉動力非常之大。前兩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3967億元,增長21.2%,其中2月份比重更大。 同時,近幾個月人民幣匯率走出一波貶值行情,對出口的促進作用也不可忽視。一國貨幣走弱最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進口。同樣不可忽視的是,由于人民幣貶值催生了一些通過虛造出口數據從而達到增加美元儲備目的套利行為。 進出口貿易中,“最揪心”的還是進口的大幅度下降。特別是2月份進口下降幅度同比達到20.1%,高于前兩個月和1月份的跌幅。這說明中國內地需求依然低迷,對進口掣肘力量很大。 從地區來看,幾乎全軍覆滅。前兩個月自歐盟進口下降10.3%,自美國進口下降16.7%,自日本進口下降13.8%,自港進口下降23.4%。從全球幾大經濟體進口均呈現下降趨勢。 中國內地內需嚴重不足是首要原因,同時,近期人民幣貶值從匯率核算上對進口也異常不利。 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也是進口大幅度下挫的原因。前2個月,中國進口鐵礦砂均價下跌44.9%;原油進口均價下跌46.2%;煤進口均價下跌17.9%;成品油進口均價下跌39.2%。 進口大幅度下挫折射的是中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說明對經濟最主要的拉動力內需和消費仍然不旺,說明國內的購買力仍然乏力。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情況下,內需消費起不來,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就不會緩解。前兩個月特別是2月份進口大幅度下降說明中國內地經濟嚴峻形勢正在延續。實際上,不僅僅是這兩個月進口低迷,從去年后半年以后,進口一直處于乏力狀況,背后是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越來越弱的集中反映。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出口與進口背道而馳,反方向越走越遠,反差越來越大,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貿易順差急速擴大。前兩個月貿易順差7374億元,擴大11.6倍就是集中體現。這給貨幣政策帶來新的問題。 需要從兩個方面看問題。如果央行口徑的外匯呈現逆差,說明國際資本在大舉逃離中國,這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泡沫被刺破的金融風險。央行必須通過調整準備金率等手段應對,保持市場足夠的流動性。如果央行口徑外匯仍然是順差,且非常之大,說明外匯占款要增加,被動投放貨幣在增大。央行就要慎重采取降息降準等放水貨幣手段。 筆者始終認為,應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貨幣工具手段施展空間非常小了。而應該將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到極致。最為直接、最為重要的手段就是大幅度、全面性降稅。 總之,下決心穩定住出口增長的好形勢,同時,必須重視進口大幅下挫背后反映的中國經濟深層次問題。通過大幅度、全面性降稅是應對經濟低迷的最佳抉擇。
作者簡介:余豐慧,經濟金融專家,注冊高級咨詢師,著名專欄作家,知名網評人,著名財經金融評論家,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十大網評人”榮譽稱號,榮獲鳳凰網2011年中國十大號召力人物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