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鞍山新聞網 訊:從2015年底到2016年初,互聯網金融呈現出了一地雞毛的混亂狀態,上市、破發、跑路、崩盤,個中滋味,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P2P平臺跑路、眾籌打水漂、打著互聯網金融的名頭非法集資,網貸平臺的這些問題一直都有。然而互聯網金融的初衷是什么?是金融創新,改變國內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如果金融創新的腳步就這么停下,那么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就成了一句空話。有一句老話叫做“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論人們的主觀意愿如何,發展的大勢總是無法阻擋的。 《互聯網金融觀察》幫你解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和今后趨勢,《互聯網金融觀察》雜志是一份專業的互聯網金融觀察雜志,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是全國第一本公開發行的報道互聯網金融的期刊。雜志國際標準刊號:ISSN2096-6783,國內刊號:CN28-1169/F,郵發代號28-351。廣告經營許可刊號3200004990531。互聯網金融觀察網:www.ejrgc.com是國內第一互聯網金融全媒體網站,為你了解政策,洞悉行業,傾聽聲音,發現良機。 創新和發展不能因噎廢食 人類不能因噎廢食,麥哲倫環球旅行的時候,死在野蠻人的刀斧下,第一輛火車試運行的時候,跑不過馬車,第一架戰斗機上天的時候,只能用****空戰。布魯諾宣揚日心說的時候,等待他的是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架。所有的開創和發展都伴隨著失敗和淘汰,這是歷史的必然。 世界第一家銀行出現在意大利,1272年,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就出一家“巴爾迪銀行”。稍后,于1310年又設立“佩魯齊銀行”。后因債務問題,這兩家銀行于1348年倒閉。2005年3月,一家名為Zopa的網站在英國開始運營,提供的是P2P社區貸款服務。這個應該是最早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p2p在外國興起的時候,已經被定性為信息中介平臺,鑒于國外的完善信用體制與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使得國外投資人能夠盡量的獲得真實信息,自己選擇項目進行投資。 金融發展史也是一部創新史,如何利用新技術、新手段為用戶提供更便利、快捷和豐富的服務一直是金融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貨幣的出現改變人類以物易物來互通有無的局面,銀行的出現讓錢財保管方式有了更多選擇,信用卡、借記卡的發明讓人們擺脫隨身攜帶大量現金的麻煩,自動柜員機的發明又顛覆了人們對存單和存折的依賴…… 與過去金融創新一脈相承,互聯網金融借助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本質仍不改“資金融通”這一金融本義。它并不是互聯網企業的專利,傳統銀行也可發展自己的互聯網金融。目前廣受歡迎的網上貨幣基金只是互聯網金融的其中一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償還信用卡、繳納各種生活費用、線上線下支付等其他業務更是未來爭奪的焦點。 倒閉元年才是真正的開始 第一家線上p2p從什么時候開設,已經無從考究,但是在2014年達到了頂峰,并且同時14年被稱為p2p的倒閉元年(15年被稱為政策元年)。倒閉熱潮的背后,首先排除純粹開平臺騙錢的。真正的倒閉,是民間借貸的瘋狂擴張。從14年開始,隨處可見的民間借貸的糾紛開始增多,成本也開始上升。所有有錢的沒錢的都摻乎進來,這個時候,樓層越堆越高,那些根基不牢的便開始一個一個倒塌,這也是自然之理。 由于P2P金融看上去幾乎沒有門檻,對民間投融資公司來說,在網上架構一個可以吸納公眾資金的平臺,其開辦成本遠遠低于線下公司,無論是基于吸金效率的考慮,還是玩砸后需要承擔的社會成本,P2P均是一種更好的選擇。相當一部分將P2P視同集資通道的企業和個人也紛紛加入其中。 對于正規的P2P來說,一方面面臨著市場收益率下降、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的壓力;另一方面還要承受大量的雜牌軍涌入推動的資金成本上升,P2P金融的利差空間進一步收窄,社會地位與品牌價值也被嚴重沖淡。民間投融資機構的大量涌入已改變了原先的業態,未來的P2P市場已無法依靠行業自律與所謂的金融監管來規范,更多的只能依靠法律。 2015年,平臺跑路已經成了常態,2015年10月,新增問題平臺47家;9月,新增問題平臺55家;8月,新增問題平臺81家;7月,新增問題平臺109家;6月,新增問題平臺123家,5月59家、4月54家、3月50家、2月49家、1月57家……2014年全年才122家P2P跑路平臺,2015年6月一個月就完成了去年一年的跑路數字!跑路和停業,且注冊資本金在5000萬以上的問題平臺都有112家之多。這個數字觸目驚心,互聯網金融依舊要向前發展。倒閉元年,或許才是互聯網金融真正的開始。 監管之下,也是鼓勵和支持 同樣在2015年,網貸行業被國家決策層多次公開表示支持,網貸行業監管指導意見出臺,互聯網金融被列入“十三五”規劃,直至《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落地,這些無一不揭示了P2P網貸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網貸行業生態進一步得到優化,這也為資本加速進入網貸行業創造了條件。如今,監管在即,網貸行業標準也將很快揭曉。屆時,實質性的官方認可,也將讓網貸行業與資本的“聯姻”之路走得更順暢。 在2015年底落地的監管細則中,高層決策者也都對2015互聯網金融做出了客觀公正的評價,面對存在的問題,文件最終選擇了定性較輕的表述,“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整體還是可以看出,國家對互聯網金融依舊是持鼓勵和支持的態度。 毫無疑問,中國金融環境正在發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戰。與傳統銀行相比,互聯網金融給整個行業帶來的活力與動力不可同日而語,中國金融改革也因此大大加速。把互聯網金融視作洪水猛獸、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心態,不過是一些傳統銀行缺乏創新意識的臆想而已。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沒有金融領域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也難以順利完成。因此,利用創新驅動金融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從世界經濟發展史來看,只有夭折的個體,沒有夭折的行業,互聯網金融不但不會曇花一現,還會更茁壯地成長。 在這里,讀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觀察》雜志 訂閱熱線:400-136-7577 了解政策,洞悉行業,傾聽聲音,發現良機—關注互聯網金融觀察網:www.ejrgc.com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