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聯盟 據 華夏電訊 消息:從2013年開始,我國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尤其是P2P備受追捧,然而在這高速發展的背后,互聯網金融所潛在的風險也在不斷爆發。E租寶事件、泛亞事件等的接連發生,社會輿論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轉向。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投資者對于互金行業未來發展都感到迷茫。
互金行業的亂象,迎來了監管層的重視。問題頻發的背景下有的是監管政策的趨嚴,從全面整治排查到專項整治,各種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對網貸行業的排查摸底,適時的作出專項整治地方案。一時間整個行業都在嚴格的進行排查摸底,行業中不適應發展的平臺陸續下線。平臺的新增數量也較之前有所下降,正是在這種優勝劣汰的環境下,互聯網金融重要組成部分的網貸行業仍堅強的快速發展著。
根據相關報告指出,在經歷了前兩年P2P行業的快速增長后,今年上半年P2P網貸平臺數量呈現了階梯下降的走勢。截至2015年底,全國正常運營平臺有2595家,而截至2016年6月底,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已經下降至2349家,半年時間減少了246家正常運營平臺。預計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仍將下降。就平臺的地區分布而言,截至2016年6月底,廣東省仍位居全國第一,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417家;北京、浙江分別位列第二、第三位,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分別為299家、287家。就在這種劣勢平臺不斷退出的情況下,網貸行業的成交量仍居高不下。
據悉,截止2016年6月底,中國P2P(個人網絡借貸)行業累計成交量達到了2.21萬億元,其中,上半年累計成交量為8422.85億元。報告預計,年底全行業累計交易量或突破3萬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