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京新網 訊:近日,銀監會向各家銀行下發了《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征求意見稿)》(下簡稱“征求意見稿”),要求對網貸平臺所在銀行的資金存管進行規范。業內人士表示,該意見稿為網貸資金存管設置了較高門檻——網貸平臺需實現銀行資金存管。未來,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而根據最新統計,截至目前,全國正常運營的約2400家網貸平臺中,共有134家與銀行簽訂了資金存管協議,簽約率僅為5.6%,其中,僅有不到50家完成了銀行資金存管工作,占行業平臺的2%左右”。 “標配”變門檻,江蘇僅兩家平臺實現銀行存管 眾所周知,2016年互聯網金融行業最大的風向標就是銀行資金存管,部分平臺與銀行間的存管合作也在進入實質性階段,然而,真正做到資金存管到銀行的機構屈指可數。就以把建設互聯網金融服務強省定為目標的江蘇省而言,截止2016年8月份,僅有兩家平臺成功上榜銀行存管名單:首家是國家開發銀行旗下品牌——開鑫貸,其次則為央企中房集團旗下首家互金平臺——中房創投。 一家股份制銀行的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互金行業正處于規范化的轉折期,作為銀行來說,他們最大的顧慮就是網貸平臺將來出現問題,累及銀行信譽和利益。因此,目前能夠成功對接銀行進行資金存管的平臺必然是給了銀行極大信任度的平臺,也就是說,這些平臺是被合作銀行所看好的。” 國資系上場,民營系退場漸成大勢所趨 據悉,征求意見稿共五章26 條,對銀行對接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其中包括要求存管銀行必須在官方指定的網站公開披露網貸平臺交易規模、逾期率、不良率、客戶數量等數據報告。 同時,該征求意見稿對網貸平臺的資質要求包括:“設置專門負責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與運營的一級部門,部門設置能夠保障存管業務運營的完整與獨立;具有自主開發、自主運營且安全高效的網絡借貸存管業務技術系統;具有完善的內部業務管理、運營操作、稽核監控和風險控制的相關制度;具備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跨行資金清算支付的能力;以及必須申請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完成備案”等六項,業內人士認為,該意見稿規定非??量?,銀監會應該是希望各家銀行機構和網貸平臺的聯姻強強聯合,即傳統銀行機構的“高富帥”與互金行業的“白富美”攜手,借此重塑我國新金融的生態系統。 該人士表示,隨著國資系互金平臺的不斷登場,強勁的先天優勢讓很多民營平臺無法同量級PK,快速接入銀行存管后,國資系互金平臺將進一步增強自身實力,加速淘汰行業問題平臺,引領行業駛入健康、規范、創新發展的快車道。 專家支招:如何選擇平臺進行投資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預言,“金融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因為它關系到錢,關系到千家萬戶,所以一旦這個行業出現信心危機的時候,它對整個產業,以及對民眾所造成的破壞和傷害將是非常非常的大。在未來幾年內,互聯網金融仍然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個方向,所以網貸平臺在中國一定不會死亡,相反,它經過這一輪非常慘烈的淘汰后,全國最終很可能只留下20-50家平臺。”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問題平臺逐漸浮出水面,被市場驅逐,對于理財客戶來說,剩下的平臺又該如何選擇? 財經專家葉檀認為:“投資網貸平臺,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信用足夠強大、由第三方托管;二是信息足夠透明,具公信力的評級機構作背書;三是背景足夠深厚。” 對此,記者也專門采訪了多位行業大咖,他們對于網貸平臺的選擇標準雖然看法不一,但都一致認為首先要選擇安全、靠譜的大平臺,具體來說,各位專家提醒廣大理財客戶注意五個方面:第一,投資平臺的背景和實力很重要;第二,注意了解平臺風險保證金托收和銀行存管等實際狀況;第三,短期投資盡量小額分散;第四,長期投資要選擇安全靠譜、收益利率適中的大網貸平臺;第五,投資有風險,出手需謹慎,理智理財,量力而行。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