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嘉豐瑞德 訊:9月4日,央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稱,ICO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并稱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公告》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是ICO泡沫的破裂。那ICO泡沫到底是從何而起?泡沫的破裂又給投資者帶來哪些啟示?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的資深理財師對此進行了解析。 什么是ICO? ICO,即仿照IPO,其是指首次公開募幣,其以虛擬貨幣為募集對象,項目負責人通過向不特定的投資者發行加密代幣,來為項目融資。
ICO泡沫從何而起? 關于ICO,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只是當時還沒有形成ICO這個概念。早期的ICO項目被視為眾籌的一種形式。2014年,比特股Bitshares和以太坊Ethereum先后發起ICO,將ICO推上高潮,以太坊也被視作迄今為止最成功的ICO項目。 而到了2016年下半年,ICO開始在國內實行。但和IPO不同的是,ICO處于監管真空,缺乏規范且門檻低,再加上參與的人不少,ICO項目很快開始了野蠻生長。 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指出,面向國內提供ICO服務的相關平臺共計43家。2017年以來,通過上述平臺完成的ICO項目累計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總計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數達10.5萬。而國際相關報告則認為,中國可能有超過兩百萬人參與過ICO。 但在眾多的ICO項目中,有業內人士指出,九成以上的項目都不靠譜。不僅如此,有些項目根本沒有白皮書,純粹是圈錢。
隨著ICO出現“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參與者擴大到普通投資者,風險正逐步加劇。而上述《公告》的發布可以說是“正是時候”。 泡沫破裂帶給投資者的警示 《公告》發布,各大代幣全線下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也大幅下挫,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同時,截至當晚9點,已有15家ICO項目交易平臺公告稱暫停ICO業務。 嘉豐瑞德的理財師表示,ICO泡沫的膨脹與破裂,主要給投資者三大警示: 第一,很多新興產品雖然有投資機會,但如果自己不懂,還是少參與為好,畢竟其中的貓膩不是一般人能辨別出來的。 第二,對于“暴富神話”要不聽不信,因為高收益不過是誘惑投資者進行投資的一種手段,一旦進入很有可能成為“接盤俠”。
因此,對普通投資者而言,還是要選擇相對穩健的產品進行投資或配置,如穩利精選組合投資計劃、諾亞方舟NPA投資計劃等,均衡風險和利潤。 第三,任何處于監管真空的領域,普通投資者都要謹慎參與,因為投資者的利益很難得到保護,一旦出現問題也很難維權。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