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lián)盟 據(jù) 嘉豐瑞德 訊:我們常能聽別人說,做理財就要學會投資組合。在很多人眼里,投資組合就是好比自己在投資股票的同時還投資了基金,這就算投資組合了。 但事實上,投資組合并非那么簡單。如果不知道投資組合的方式和一些應該遵循的原則,就無法利用投資組合賺到錢。究竟該如何進行投資組合?財富管理機構(gòu)嘉豐瑞德的資深理財師對此進行了解析。 投資組合的方式 通常情況下,根據(jù)投資組合實施時所依據(jù)的主要條件不同,投資組合主要有3種方式: 1、投資工具組合 投資工具組合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在投資股票的同時還投資基金。但在具體操作時,投資者要注意風險的控制。
不能將所有資金都投資于高風險投資品或理財產(chǎn)品,應進行分散投資,比如在進行高風險投資時,還可以再配置穩(wěn)利精選組合投資計劃、諾亞方舟NPA投資計劃等固定收益類產(chǎn)品,均衡風險和利潤。 2、投資比例組合 投資比例組合是指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時,使用的不同的投資工具在數(shù)量、金額上存在著的一定比例關(guān)系。 投資比例取決于每個投資者的投資目標、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對于不同的投資者來說,其在各投資品、產(chǎn)品中的資金投入比例也會有所不同。 3、投資時間組合 投資時間組合就是投資者不將全部資金一次性地用于投資,而是將資金分次分批,有計劃地進行投資。 一般而言,不同投資工具在期限上應是長期、中期及短期的組合。 投資組合的原則 1、資金原則 通常情況下,我們需要將資金分為四部分,包括要花的錢、保命的錢、“生錢”的錢及保本升值的錢。
如果將所有資金都用于投資,那就可能對自己或家庭的基本生活產(chǎn)生影響,同時也可能在將來面臨更大的風險。 2、時間原則 無論做什么投資,投資者都需要投入時間去了解這類投資。且投入的資金越多或所使用的投資工具越多,那投入的時間也就越多。 對投資者而言,在確定投資組合之前,一定要確認自己可投入的時間,避免因投入時間不足而產(chǎn)生虧損。 3、風險承受能力原則 關(guān)于風險承受能力,前文中也已提到過。之所以要強調(diào)風險承受能力,是因為現(xiàn)在有不少投資者不按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投資組合。 嘉豐瑞德的理財師表示,對于一些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投資者而言,如果配置風險較高的投資品,一旦出現(xiàn)較多的損失,就很可能無法冷靜面對并解決問題,甚至不再投資,得不償失。 4、能力原則 俗話說,有多少能力辦多少事。如果投資組合超出個人能力之外,別說賺錢了,投資者很有可能連本金都難保。 只有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投資組合,投資者才可能從中獲利更多。 最后提醒各位投資者,投資組合的決策并非是靜態(tài)的,應隨市場的變化而進行調(diào)整,以爭取更高的收益或避免更多的損失。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