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的出臺,其中“打破剛兌”讓所有理財都在朝著“代客理財,風險自負”的方向轉變,銀行理財、信托計劃等產品可能不再是無風險的保本付息型理財產品。那么市場中的理財產品花樣諸多,怎么去判斷一個產品是否靠譜,值得投資呢? 收益情況 據嘉豐瑞德理財機構了解,最近一段時間,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4%-5%,有機構顯示2017年前11個月P2P網貸行業的平均收益率低于10%,或者一些穩健型的理財產品。
若是看到市場中有些理財產品提供的收益率達到20%、30%,甚至50%的,基本就可選擇繞道走了,高收益必然面臨高風險,還有可能只是騙局,到最后連本金都追不回來。 產品情況 凈值類產品,是指非保本浮動收益,此類理財產品盈虧自負,是一種打破剛性兌付的產品類型。 結構性產品,往往和黃金、石油、股票、外匯、信貸等掛鉤,這類非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建議理財新手不要碰。 很多打著保本旗號的高收益產品,其實是“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保本不保息。宣傳的是浮動收益中的預期最高收益,但結果往往是達不到預期的。 保本信息 在購買、配置理財產品之前,金融機構會讓投資者簽訂一份認購合同。要先看看是否有“保本”字樣,如果有,就說明在機構靠譜的情況下,產品的本金可以保全。若是沒有,則說明該產品完全依照市場表現來。 另外,你還需要明白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否與該理財產品相匹配。理財產品通常分為五個風險等級: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激進型產品(R5)。
嘉豐瑞德分析師表示,不建議新手買R3以上的,此類產品往往是掛鉤股票價格、黃金價格、指數等走勢的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本金和收益的不確定性較大。 風控情況與流動性 如果一個理財產品具有較好的風險控制措施,那么該產品的風險會降低,比如穩利精選組合投資計劃,是經過嚴格的九級風控體系的層層嚴格篩選,確保了產品操作的合規性、項目的穩健性以及風險的可控性。 另外是流動性的問題,也就是看這款理財產品在投資期間是否能提前贖回,若是能,則說明流動性風險較小;若是不能,則說明只能等到產品到期后拿回本金及收益,在這期間若是發生緊急情況急需取出資金,本金就會受損。 總的來說,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應結合市場環境和自身資產狀況及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如果實在拿捏不準,還可向金融機構或嘉豐瑞德這類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咨詢,做一個理性的投資人。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