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精準扶貧”富民曲
―――來自邵陽昭陽農商銀行精準扶貧的事跡報道 記者 鐘鵬 通訊員 何正紅 中國傳媒聯盟 訊:近三年來,為落實好市人民銀行黨委及邵陽縣委、縣政府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工作部署,邵陽昭陽農商銀行認真開展了金融產業扶貧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金融扶貧新路子:確定了一個基本思路(即“貸款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把貧困農戶與能人和產業進行有效對接,確保貸款放得出、用得上、致得富)、開發一款特色產品(即為建檔貧困農戶量身打造扶貧小額信貸,實行基準利率并由財政貼息)、創新了金融扶貧服務組織體系(即建成金融扶貧服務站,延伸了金融扶貧到村到戶的工作機制)。該行堅持為服務“三農”市場定位,不忘初心,心系于民,積極探索金融扶貧富民的長效機制,努力開創了金融扶貧工作的新局面,確保了把“金融扶貧”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眾身上,奏響了“精準扶貧”富民曲。 精準對接貧困農戶 金融扶貧是政府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落實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目標要求,該行高度重視金融產業扶貧工作,始終把它作為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來抓,上下一心著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將金融產業扶貧工作抓實抓好。該行成立了以“一把手”為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部室負責人及網點負責人為成員的金融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工作方案,董事長王自北親自掛帥出征,部署推動金融產業扶貧工作,組織各支行客戶經理做好貧困戶信息采集、評級授信、貸款投放、金融扶貧服務站和助農服務點建立、進度安排等工作,形成了總行部署督導、支行(分理處)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從而精準發力、齊抓共管合力推進金融產業扶貧工作。 該行深入邵陽縣的每一個貧困村組,組織農村“五老”(老黨員、老模范、老軍人、老干部、老農民)代表、村干部、扶貧干部等組成評級授信小組,對扶貧建檔立卡對象進行一戶一議,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戶的個人誠信度、家庭勞動力和人均收入三項指標進行量化計分,根據得分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確定信用等級和1-5萬元的授信額度。同時將評級授信標準、流程和工作要求以及評級授信結果在村里醒目位置向農戶公示,做到了評級授信公開、公平、公正,對照國家規定標準,在精準識別、“四類”清理、村民會議評議、張榜公示、納入省扶貧網管理的基礎上,截至2017年10月31日,昭陽農商銀行對全縣5333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評級授信,參評率達100%,確認了161戶621人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以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為參評對象,對已在2016年脫貧的57戶221人,也嚴格按照扶貧部門有關“脫貧不脫政策”的要求給予了參評。確保了做到精準識貧、扶真貧。 通過近三年的信貸支持,已有2965戶貧困戶已經脫貧致富。該縣塘渡口鎮岐山村第三組村民銀新忠,從2015年起在該行借扶貧貸款5萬元發展養殖,每年養牛25頭、養豬12頭、養雞300只,實現了年收入2萬元,通過養殖實現了脫貧致富。不但自己脫了貧,現在還是合興村養牛協會負責人,正帶領鄉親們以肉牛為產業共同發家致富。 增強金融扶貧合力履行社會責任 邵陽縣絕大多數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戶有勞動能力,有致富愿望,但缺少資金,由于抵押擔保不足,常常難以得到信貸支持,苦于無資金支持致富無門。為此,昭陽農商行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制創新推出了扶貧小額信貸這一特色產品,優惠對待,打通了貧困戶信貸支持的通道。該行首先把申貸條件降低,無須擔保抵押,只要是符合“四有兩好一項目”基本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農戶均可申請貸款。同時將利率優惠,扶貧小額信貸一律執行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比該行現行貸款利率優惠50%左右,且貸款利息由財政貼息,貧困戶實質上是無償使用貸款。貧困戶既可直接使用貸款資金,自主發展產業項目,又可以與縣扶貧辦、當地政府、企業、農戶、農商行簽訂五方合作協議,采取“分貸統還”模式,將貸款資金統一由合作企業使用發展產業項目,并由農商行、縣扶貧辦和當地政府三方聯動監管信貸資金使用情況,確保資金用于發展脫貧產業,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政府也設立了風險補償金,并且每年按照貸款余額進行追加,用于處置貸款風險,現達到了1600萬元,若貸款出現損失,則用風險補償金進行適當補償,確保貸款放得出、收得回。免除了銀行的后顧之憂,及時滿足貧困農戶融資需求,截至2017年10月31日,昭陽農商銀行對全縣5333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累放扶貧貸款5771戶,金額27440萬元,其中2017年累放3589戶,金額17297萬元,完成年度計劃任務的115%。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彰顯了使命擔當。 實現“輸血”向“造血”的轉變 2016年,該行率先在省聯社駐村幫扶點下花橋鎮合興村建立了全省第一個金融扶貧服務站,并逐步在省、市單位駐村幫扶連點的29個貧困村建立了金融扶貧服務站,搭建了服務平臺,安排客戶經理每周至少駐點服務一天,送金融服務上門。2017年又新建135個金融扶貧服務站,實現縣內164個貧困村金融服務站全覆蓋,延伸了金融扶貧到村到戶工作機制。 打通貧困戶信貸支持的通道,才能實現產業扶貧,只有實行規模化生產,才能實現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經營,產品才能在市場上真正占有一席之地。該行了解到絕大多數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戶有勞動能力,有致富愿望,但缺資金,由于抵押擔保不足,平時難以得到信貸支持。依托扶貧小額信貸這一特色產品,加上政府設立了1600萬元風險補償金,該行就打通了貧困戶信貸支持的通道。于是該行就把金融扶貧的重點聚焦在發展特色生態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經濟林產業上,積極支持該縣一些龍頭企業建設成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產基地,以提高貧困戶產業參與度為宗旨,整合資金扶持貧困農戶購買種苗種畜發展生產,促進貧困農戶增產增收。邵陽縣下花橋鎮合興村貧困戶蔣業發,因子女就學、父母去世,先后背負10余萬元債務。2015年3月,在昭陽農商行駐村幫扶隊的扶持下,他參加了養牛培訓班學習,并獲得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開始發展肉牛養殖,目前已出欄3批20多頭,實現凈利8萬余元,不但脫了貧,還當上了合興村養牛協會負責人,帶領鄉親們以肉牛為產業共同發家致富。促進了勞動力就業,引領貧困農戶奔向小康路,實現了扶貧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5980戶,金額2.85億元,貸款余額2.47億元,幫助2965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