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傳破產行業:團購行業 傳聞:2010年3月,團購商業模式出現,僅三年后,這個當初人氣最旺的創業和投資行當早已草木皆兵,陸陸續續關張裁員,直至最近頗具知名度的團寶網和聚齊網先后陷入困境。有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團購網站總數高達6218家,累計關閉4670家,死亡率達75%,運營中1548家。 專家點評:團購網站破產倒閉潮將繼續
“目前排名居前的5家團購網站市場份額超過九成,剩下的中小團購網站只能爭奪不到一成的市場份額,團購網站的破產倒閉潮還將繼續。國內團購網站數量最高峰時曾超過6000家,目前還在運營的團購網站只有1548家。”團購專家、團800創始人胡琛表示。對于團購行業的前景,他仍然保持樂觀,國內三四線城市的團購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團購行業成為O2O的焦點領域。 傳聞:自2004年中國造船業進入黃金時代以來,中國造船廠的數量便開始飛速增長。然而,金融危機的爆發給全球造船業澆了一桶冷水,受全球造船市場持續低迷影響,我國去年開始出現造船企業破產倒閉潮,民營船廠首當其沖。全國倒閉的船廠已有上千家,其中很多是由于資金鏈斷裂。“融資難”影響更甚于“訂單荒”,往往成為壓垮船廠的“最后一根稻草”。
專家點評:臺州船廠留下20%就謝天謝地
“新的信貸政策一方面是要繼續促進船舶行業消化過剩產能,另一方面也在為即將到來的行業洗牌準備資金支持。”航運界網站總編輯齊銀良表示,“破產行業一說過于聳人聽聞,作為生態鏈的一環,沒有哪個行業會破產。”浙江臺州曾是全球著名的中小船舶制造基地,擁有造船廠總量190多家。當地業內人士估計,從下半年開始,大量小型船廠將不得不選擇倒閉,“190多家能夠留下來20%,就謝天謝地了”。
傳言:在“錢荒”來襲的大背景下,身處行業寒冬的鋼鐵行業無疑雪上加霜。中小型鋼企面臨“生死抉擇”,國內大型鋼企的日子也過得并不舒坦,在資金危急時刻,不得不靠政府的“輸血”得以存活。鋼鐵行業已從“難進難出”的產業變成“易進難出”的產業。
專家點評:鋼鐵業微利將成常態
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認為,鋼鐵行業已經告別了高利潤時代,其當前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產能過剩,進而導致惡性競爭、盈利下滑乃至虧損。鋼鐵行業今后的形勢將取決于整個經濟環境的變化,他認為微利將成為鋼鐵行業今后的常態,一些鋼鐵企業為了生存,將會通過適度多元化、發展“非鋼”產業等方式謀求出路。此外,環保壓力是鋼鐵業的倒閉潮是否進一步蔓延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小型鋼鐵企業扎堆的河北,由于京津冀地區霧霾問題日益引起重視,高污染的小型鋼企已被陸續關停取締上百家。
傳言:有專家測算,如全國4億多家庭,每個家庭僅使用3只LED節能燈,至少有300億元的市場規模。然而,準備飽餐一頓的LED相關企業,卻沒能吃到香噴噴的“大蛋糕”。2012年,全國LED企業設備開機率不到60%,產能利用率更是僅在30%左右。產能過剩引發的價格戰相當激烈。未來兩到三年,中國LED下游會有60%以上的工廠倒閉或轉型。
專家觀點:健康的LED產業大有可為
“只有不景氣的企業,沒有不景氣的行業,這句話對于眼下的LED產業再合適不過了!事實上,國家對于LED產業的政策是非常有利的!”資深行業觀察人士劉荷青昨天這樣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評價被外界描述為面臨“破產潮”的LED產業。他認為,現在的LED產業問題在于不夠健康,而真正健康的LED產業大有可為。
傳言:有報告認為,未來5年,房地產企業數量將可能減少三成,其中減少的企業以中小房企為主。如果限購政策繼續嚴格執行,地產行業洗牌會更加徹底,三四線城市本土房企將被洗牌或逐漸邊緣化。
專家點評:大量“僵尸房企”將出現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對于未來各種類型的地方小房企,業內普遍不樂觀,即便不出現倒閉潮,也可能出現大量沒有項目的僵尸房企。該人士預計,未來3年內至少有30%的內地房企被淘汰,企業總數將由目前約5萬家減至3.5萬家。
傳言:曾為國內本土最大的東方家園建材超市總部正在申請破產,美國第二大建材零售商家得寶宣布關閉其在中國的所有店面,英國百安居將中國區的門店由高峰時的60多家削減至40家左右……不斷“消失”的店鋪和倒閉的大型賣場告訴我們,國內家居建材領域正在遭受一次不小的沖擊。
專家看法:家居賣場不是倒閉而是升級
“整體而言,家居賣場行業出現閉店潮,主要還是那些經營落伍、不思變革的企業,或者是一些外資品牌管理機械,不了解中國人消費需求。整體而言,這個行業談不上消亡,只是變革和升級。”商業財經評論人士楊先城告訴北青報記者。他認為傳統大賣場商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租金成本,如電子商務沖擊。但值得注意的是,行業中一些公司也發展出了新的商業模式,如紅星美凱龍等公司已經不再是單純向廠家出租店面,而是依靠自己的品牌開始做商業地產開發。
傳言:中國遠洋“老船長”魏家福正式離任中國遠洋,把A股虧損王留給馬澤華。魏家福頻頻被稱為“A股史上最大虧損上市央企的掌門人”,旗下最重要的上市平臺中國遠洋被ST,并岌岌可危。作為央企,中國遠洋可以不倒閉,因為有政府的補貼。但是航運業的其他企業或許沒有這么幸運了。航運業持續低迷,航運企業經營“慘淡聲一片”,尤以干散貨航運市場為甚。與此同時,燃油及相關成本又居高不下,航運業虧損在加劇。
專家點評:行業已觸底但風暴還沒過去
“有些公司倒了,也有些公司忙于接單,不過每筆單子利潤卻少得可憐。”航運界網站總編輯齊銀良表示,造船與航運的低迷,主要是全球經濟下滑以及運力嚴重過剩造成的。“行業觸底了,但并不意味著風暴已經過去,央企有些人說這輪周期進入底部,可以抄底了,他們這么說是因為不管經濟好與壞,都不愁沒錢。我不建議抄底,現在行業很多規律都被打破了,比如全球一體化,造船周期的縮短,運力嚴重過剩。作為強周期的行業,不能輕言結束。”而針對上海自貿區對造船和航運兩個板塊有什么利好影響,齊銀良表示:“這個還需要觀察,目前看不出來。將來在外匯與稅收方面,能夠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就是很大的利好了。”
傳言:用市場人士的話說就是“信托通過幾年畸形發展,到了開始還債的時候了”。今年以來,從“青島凱悅”到“三峽全通”再到“舒斯貝爾”,甚至包括目前事件走向尚不明確的*ST珠江信托融資展期遭拒一事,信托業風險一再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
專家點評:信托公司應及時化解風險
“應客觀、全面地看待信托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表示。一方面,信托行業對實體經濟給予了較大的支持;另一方面,信托的資產規模超過10萬億,在躋身第二大金融業態的同時,快速增長的資產規模中也存在一定成分的泡沫。他強調,目前信托行業面臨一些發展困境和潛在的風險因素,如果不高度重視并及時加以解決,就有可能不斷積聚,逐漸發酵,最終影響行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所以目前信托公司應對已有或潛在的風險及時化解,盡早防范。
傳言:第三方理財機構主要靠銷售產品來獲取利潤,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信托。今年以來,信托整體發行規模大幅下降、信托公司加碼異地直銷——上游行業的縮水,給第三方理財機構帶來更大的沖擊。那些缺少核心競爭力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或將面臨被淘汰的危機。有業內人士說,第三方理財,要倒掉五六百家,才會像模像樣地細分龍頭出來。
專家點評:這一門類方興未艾
行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門類方興未艾,專業不足的公司首先會被淘汰。“往往大家會覺得客戶資源不足是一家公司最先被淘汰的原因,但是往往事實并不是這樣。這是一個新興行業,目前沒有出現寡頭效應,因此各家公司都有機會,但是這也挑戰著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氣,相信未來一定會有黑馬出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理財人士表示,“最后這些公司有可能都會殊途同歸,成為像美國嘉信理財這樣的,成為以互聯網在線交易系統為競爭力的平臺公司。”
傳言:“錯過了深圳,錯過了浦東,不要錯過天津濱海!”一句響亮的口號,曾是天津發展PE的招牌,天津也一度成為了PE天堂。不過,才僅僅幾年時間,這個美譽就成了“燙手山芋”,不少公司和個人以私募投資的名義,使許多投資者被卷入了“龐氏騙局”中。盛宴過后,繁華褪盡。募資難、投資回報下滑、監管升級等一系列困難與挑戰,似乎令PE的生存環境舉步維艱。
專家點評:“戰國時代”洗牌在所難免
“現在PE行業處于‘戰國時代’,洗牌在所難免。從此次IPO暫停來看,將寶都押在IPO上的風險過大,以后單純通過IPO退出獲取利潤的PE活下來會非常艱難。能活下來的PE將是那些實力雄厚和資源豐富的公司,這些企業會更注重被投資企業的實際需求,也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去培育一些早期具有成長性的企業,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想等著‘瓜熟蒂落’去‘摘桃子’。”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鄭知行如是說。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