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網-科學頻道 訊:11月來臨,第四季度的內地綜藝節目大混戰正式拉開帷幕,百檔綜藝節目陸續登陸熒屏,觀眾看得眼花繚亂,挑節目患上選擇困難癥。而與此同時,隨著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宣布年末將結束播出,曾經火爆內地的臺灣綜藝圈陷入寒冬。 在亞圣國際傳媒看來,臺灣和內地綜藝節目市場分化現狀,是行業中的一場十年巨變:“在‘風云變幻’的綜藝市場中,綜藝節目也經歷著交替變更。十年前,臺灣綜藝風靡校園,《康熙來了》更是火爆到大學生宿舍集體圍觀,而十年后,內地綜藝節目早已今非昔比,超越臺灣綜藝幾條街。”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臺灣綜藝被逆襲? “無論哪里的電視節目,最關鍵的就是收視率。”亞圣國際傳媒認為,綜藝節目想要獲得高收視率離不開廣闊的收視市場、創新的內容制作,以及充足的節目經費支持。與內地綜藝市場相比,臺灣綜藝正是在這三個方面出現困局: 走不出來 亞圣國際傳媒分析指出,臺灣綜藝節目的收視停留在臺灣本土市場,并未登錄其他電視熒屏,收視市場受局限。另一方面,在臺灣綜藝節目還沒有“走出來”的時候,內地綜藝節目卻已經“闖進去”了,《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等內地節目早已成為臺灣各大餐館中的標配節目。 缺少“腦洞” 臺灣制作人陳冠廷說:“夫妻吵架基本上每個節目都做,在《國光幫幫忙》任制作的時候,想選題壓力大到失眠,想著如何避開這些被《康熙來了》做爛了的選題。” 亞圣國際傳媒透露,臺灣的綜藝節目因為收視率不高被砍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連獲得金鐘獎最佳節目獎的《金頭腦》也由于收視不佳,做了一年半就停了。 給養不足 據統計,15萬元的內地晚間電視綜藝節目平均單集制作費都已超過了臺灣最貴的綜藝節目《康熙來了》10萬元的單集制作費(不含蔡康永、小S酬勞)。內地的《我是歌手》、《偶像來了》、《十二道鋒味》等一線節目,單集制作費都超百萬元,是臺灣一線電視節目單集制作費的10倍還多。 面對《康熙來了》停播,臺灣綜藝受困,吳宗憲說,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他曾提過的:“開拓大陸的市場!如果我們的節目能在大陸順利落地,那臺灣的這些問題就解決了。”
吳宗憲嘴里的大陸市場,如今已華麗轉身。 “內地綜藝節目的第四季度大混戰中,突破和創新愈演愈烈,可謂是迎來百花齊放的多元時代。”亞圣國際傳媒說,“電視收視率和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就如同兩只大手,指引著內地綜藝節目健康有序的發展。” 在“限娛令”等各方政策壓力下,內地綜藝節目更注重內容的創新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第四季度全國16大衛視,攢足了近100檔節目,其中新節目30多檔。 亞圣國際傳媒說,電視節目數目繁多,為搶占收視市場,第四季度各大衛視紛紛獨家特制,在不同領域里開始花樣試水。 東方衛視的野外求生真人秀節目《跟著貝爾去冒險》,邀請到“搞定了奧巴馬的男人”——貝爺,帶著明星和素人一起去冒險;安徽衛視的《叢林法則》,引入韓國目前最后一個未進入中國的現象級節目《金炳萬的叢林法則》;湖南衛視的《全員加速中》更是讓日本模式也加入了戰局。
面對包羅萬象的內地綜藝,亞圣國際傳媒說,內地和臺灣綜藝節目“冷熱不均”的背后,是綜藝節目的快速發展,也是觀眾對于綜藝節目不斷刷新的高要求。觀眾要求新亮點,新感受,節目就必須快速跟上去,創新和匠心在這個時代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亞圣國際傳媒還認為,現在是綜藝行業最茂盛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在巨大的收視壓力下,獨播特制成為各大衛視爭搶收視率的利器,有利于節目知識產權得到重視,進而使整體行業良性競爭,為觀眾呈現更多高品質的綜藝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