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網科學頻道 訊:實體店鋪生意差,都是導購惹的禍? 屈臣氏2015年財報一出,就把導購們推到了風口浪尖上。2015年,屈臣氏集團全年收入1513.03億港幣,下降3%,從實體店鋪營業數據來看,屈臣氏中國店鋪同比下滑了5.1%。 創新實體零售的踐行者洽客表示,業績下滑不是屈臣氏特例,而是實體店鋪的普遍現象。 那么,為什么人們不再愿意去屈臣氏了?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六成人不愿逛屈臣氏,只因“導購太纏人”。 實體店鋪爆冷門,導購為何躺槍? 導購掉粉,實體店鋪人氣“歸零” 百度將導購釋義為“引導顧客促成購買”,然而事與愿違,不少導購人氣急轉直下淪為“業績黑洞”。這一點從導購與顧客的日常“過招”即可看出。 曾在5分鐘內被導購推銷6次的白領王小姐分享了她的購物“心得”:“逛街的時候如果遇到導購推銷,要么裝聽不見,要么惡臉相向,要么提前想好要買什么,進店直奔目標拿了就走。” 演技派、毒舌派、瞬移派,為了擺脫難纏的導購,消費者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洽客方面認為:“導購一招走偏,不但費力不討好,其工作幸福指數低和店鋪業績下滑也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也許,這就是“導購銷售技巧”、“導購技巧培訓”等關鍵詞搜索指數居高不下的原因。 的確,導購的人氣與實體店鋪的業績直接掛鉤,而多數導購的意義僅停留在字面上。 實體店+,導購借洽客加滿人氣? 那么,實體店導購的人氣如何補救? 其實,導購不是敵人,對消費者來說,也并非一竿子打倒一片,抵觸所有導購。 比如與洽客合作的膜法世家的導購們,就屢獲好評。其中,劉小姐表示:“從顧客的角度出發,讓他感受到我們是在解決他的問題,而不是推銷我們的產品,效果就會好很多。”而這一切都是在洽客的導購app里進行的。 據介紹,洽客app為實體店搭建線上商店,一來幫助導購觸達更多離店顧客,利用大數法則為門店引流;二來記錄顧客的消費信息,對已購買顧客的消費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幫助導購識別店鋪熱銷品類;同時,洽客app能夠了解顧客到店未購買的原因,根據個人消費經歷形成人群畫像,幫助導購為顧客推送個性化的購買建議及優惠活動。 “受者中心”——從賣產品到賣服務,從“煩人的導購”到“懂我的導購”,洽客導購app的本質是推進導購轉型。 實體店導購進修“撩妹技巧” 促進導購轉型,為實體店提供創新零售解決方案不是一次性買斷離手的生意。 洽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們專門成立了‘新手訓練營’,通過沙龍活動、宣導會等形式,對零售老板、項目負責人以及一線導購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幫助使用者深入理解我們的產品,保證產品效能最大化實現。” 近日,洽客與幸美集團的合作信息不斷披露,據悉,洽客將為幸美數百家終端實體店培訓,屆時,又將有一批元氣滿滿的“導購2.0”新鮮出爐。 導購是引導顧客購買的重要一環,也是店鋪銷售業績的臨門一腳。
而近年來實體零售業屢被看衰,唇亡齒寒,導購們作為貫穿消費全程的重要部分也在發揮主動性,不斷探尋出路,而洽客的“導購轉型論”效用如何,也在一輪一輪的市場合作中不斷地被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