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前沿資訊網訊 公益性消費投訴平臺——21CN聚投訴,3月15日發布“聚投訴315榜”,2016年度消費維權領域的多個榜單亮相。 首個國內銀行卡盜刷投訴大數據報告,對網上218億條數據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2016年銀行卡盜刷平均每例被盜3.6萬,65%通過快捷支付。但在4月后,全年盜刷投訴量逐步走低,至12月,盜刷量不到1月的一半。 2016年中國十大消費維權獎,由21CN聚投訴與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南方周末民生版、北京晨報聯合發布,消協公益訴訟、職業打假成為榜中亮點。 案例榜中,阿里巴巴服務商忽悠小賣家,被評2016年度最坑 聚投訴同時推出媒體賬號,協助媒體精準獲取投訴爆料及投訴大數據 數據榜|首個國內銀行卡盜刷投訴大數據報告發布,65%通過快捷支付盜刷 銀行卡遭遇盜刷問題,幾乎已到人人自危的境地。3月15日,21CN聚投訴聯合廣州市云潤大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發布《2016年國內銀行卡盜刷全網投訴排行榜》。這是首次對國內16家主要銀行客戶在網上公開的盜刷投訴所做的大數據分析報告。 據21CN聚投訴主編潘俊珺稱,此次大數據報告,歷時半年多,在對128億條網上數據進行模糊匹配、語義抽取、中文分詞、提取關鍵詞、信息指紋去重、模式匹配、人工校對等數據處理之后,還對剩下的4萬多條數據做了人工校對。 報告顯示,2016年全年,銀行卡盜刷全網公開的投訴量共7095次,信用卡和借記卡盜刷比例基本持平,累計造成客戶經濟損失1.83億元。單次盜刷投訴平均損失金額達35883萬元。 好消息是,2016年盜刷投訴量月度走勢顯示,3/4月份達到年度峰值后,全年后續盜刷投訴量持續走低,12月盜刷量不到1月的一半。 ![]() ![]() ![]() ![]() 從盜刷渠道看,快捷支付便捷度最高而安全性最低,占盜刷渠道比例的65% ; 第三方支付盜刷占快捷支付盜刷的97%。其中,支付寶涉及的銀行卡盜刷投訴最多,全年共562次,位列行業第一;京東錢包次之,278次;財付通(含微信支付)245次位列第三。 ![]() 第三方支付老大支付寶表示,從風控數據上看,支付寶發生盜刷的概率是極低的。截至目前,支付寶的資損率低于十萬分之一,低于行業水平。支付寶承諾,“如果查明確實是盜刷,會通過保險公司保障用戶權益,被盜刷的用戶會得到全額賠償。” 維權榜|2016年度中國十大消費維權獎發布:全國消協公益訴訟、消費者群體打假成亮點 同日,由21CN聚投訴、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南方周末民生版、北京晨報聯合發布的“2016年度十大消費維權獎”出爐。全國消協組織公益訴訟、消費者群體性打假成亮點,吉林高院再審盜刷案判工行全賠、患者訴莆田系醫院獲賠、律師追問手機流量、阿里訴售假店主等案例獲獎。(獲獎名單后附) 案例榜| 阿里巴巴服務商忽悠小賣家,被評2016年度最坑 2017年1月6日,聚投訴發布 “2016年度十大消費/交易警示案例”并向網友開放投票最坑案例。經過2個月的投票,最終“阿里商家市場服務商忽悠小商家”,以13.5 %的最高占比上榜。 以下是投票結果的排名情況: ![]() 媒體榜| 聚投訴開放媒體號,助力媒體315采訪報道 聚投訴自2013年3·15上線以來,嚴格要求“依法投訴,誠信投訴,文明投訴”,杜絕商業操作,摒棄各種媒體潛規則,現已躍居為國內消費維權投訴量最大的第三方公益平臺,累計受理有效投訴70000+件。今年3·15前夕,21CN聚投訴平臺獨家上線媒體賬號功能,為各大媒體提供消費投訴爆料的精準獲取與投訴大數據服務。 目前,已有南方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道、新快報、消費者報道雜志、廣東廣播電視臺、廣州廣播電視臺、北京晨報、沈陽日報、南方網、騰訊大粵網、青島信網等媒體的記者進駐,直接聯系采訪投訴人。 附一:2016年度中國十大消費維權獎獲獎名單(按時間排序) 1,律師張新年追問“誰偷了我的手機流量”,獲獎者:北京律師張新年 2,莆田系醫院被訴過度醫療退還全部醫療費2.3萬元,獲獎者:山東濰坊消費者小李,代理律師山東齊魯律師所謝凱凱 3,職業打假人依法圍獵假橄欖油,獲獎者:重慶職業打假人葉光 4,宜家被迫破除“美國召回中國不召回”潛規則,獲獎者:深圳市消委會,國家質檢總局 5,中消協首起公益訴訟,為農村消費者問責“國內最大的農業裝備制造企業”,獲獎者: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中國消費者協會,職業打假人群體 6,江蘇消協首例公益訴訟破除壟斷企業霸王條款,獲獎者:江蘇省消費者協會 7,破解預付卡消費糾紛,上海消保委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獲勝,獲獎者:上海市消保委 8,國內首例電商平臺起訴售假店主案:阿里亡羊補牢痛下重手,獲獎者:阿里巴巴 9,吉林高院對一起盜刷案判定工行全賠,否決“憑密交易視同本人操作”,獲獎者: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消費者張丹丹 10,全國首例消費公益訴訟賠償案:向賣死豬肉索賠1000萬,獲獎者: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深圳市人民檢察院 附二:2016年度十大消費/交易警示案例(按網絡投票排序) 1.阿里商家市場服務商忽悠小商家,阿里袖手旁觀 2.視頻網站、微博會員默認自動續費陷阱 3.工商銀行“工銀e支付”成盜刷捷徑,解決太難 4.易到用車充值陷阱:默認2萬元,誤充值后退錢難 5.凈水器營銷進入忽悠模式,老人是頭號忽悠對象 6.詐騙分子QQ昵稱假冒政企名稱,騰訊漠視舉報 7.液晶電視裂屏歸責難,開機測試好之前,用戶切莫經手 8.網貸平臺不經授權,騷擾、恐嚇借款人通訊錄好友 9.蘋果手機授權店成丟失、被盜蘋果機洗白地 10.微信支付:涉黃涉賭APP個人商戶騙錢第一通道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