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必然體現為千千萬萬企業的轉型升級,這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回避不了的宏觀大勢。 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體現為企業的轉型升級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商界在線 訊: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必然體現為千千萬萬企業的轉型升級,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是哪一家企業也回避不了的宏觀大勢。那么一家企業特別是規模足夠大的企業,如何做到優秀并進一步實現轉型升級?這是許多中大型企業經營者深度焦慮的問題。 其實尋找轉型路徑的最好方法,是對標,看看成功案例是怎樣做的。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列的通威集團,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榜樣。 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劉漢元領導的通威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水產及畜禽飼料企業,A股上市公司(600438),十年前進入光伏新能源領域之后,形成了農業和光伏新能源“雙主業”格局。2016年,在中國經濟增長持續趨緩,民營企業持續經營困難的“新常態”之下,通威集團和通威股份主要業務全面逆勢大幅增長,通威股份農業板塊人均效率提升40%以上,通威太陽能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光伏電池片企業,產銷規模最大、品質客戶評價最優、單片成本最低、產能利用率最高、影響力和口碑最好、盈利能力最強,實現了光伏電池片行業多項NO.1,而且是從零開始兩三年內取得的,令全行業震驚!旗下永祥公司也做到了高純晶硅全行業成本最低。該年整個通威集團銷售收入超過560億元人民幣。2017年上半年,通威股份盈利7.92億元,同比增長57.83%。 2017年9月20日,通威集團35周年慶典,行業大佬云集。這一天,全球光伏新能源領域第一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在通威新能源成都雙流基地投產。 ![]() 通威35周年慶典暨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儀式 引人注目的是,這都是在中國經濟總體下行的不利態勢下取得的。逆勢上揚,正是當前中國所有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夢想,那么通威是怎樣做到的? 一本“遲到的論著”帶來“不尋常的收獲” 2017年下半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創變者邏輯》一書(作者白勇),對通威的方法論作了深入全面的研究。著名媒體人秦朔評價此書說,“劉漢元是和柳傳志、王石同時期創業的企業家。關于柳傳志、王石,已經有了很多介紹。關于劉漢元,我相信這本遲到的論著也能給大家帶來不尋常的收獲。” 秦朔認為,通威和劉漢元的價值,早就應該受到中國企業界的重視了。那么,他所說的“不尋常的收獲”,是什么? 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發掘并論證了“企業經營的物理學內涵”,提出了經營的“短鏈邏輯”、“人事一體”等前所未有的新概念,并且認為以文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王陽明心學的實踐”,從而提出了全新的“企業心學”概念…… ![]() 劉漢元管理思想研究專著《創變者邏輯》(北京大學出版社 白勇著)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說,“劉漢元是一位有著很強思想力的企業領袖,對創新和發展戰略有許多思考”。 本書作者認為,通威是一家用思想和用“心”經營起來的企業,劉漢元建立了一套“企業心學”,與王陽明心學一脈相承,彰顯本心,“時時致那良知”。劉漢元認為做企業就是一場道德實驗,將“誠信正一”作為通威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真誠地為飼料用戶即水產養殖戶服務,他認為整個產業鏈和價值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威必須“當好五個家”,充分考慮供應商、企業自身、經銷商、養殖戶和消費者的直接利益,“四分五為他人著想”。通威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贏得了整個產業和行業的尊重,形成良好的生態發展環境。 同時,劉漢元認為管理的本質是“尊重和遵循人性”,對所有員工實行“效率分享制度”,將“超出行業平均利潤中的一部分”即通威利潤的30%-40%作為員工的分紅,按崗位和貢獻大小分配給員工,滿足了員工人性欲望,以此將企業目標與員工個人目標統一起來,使每一個員工都認識到自己就是自己崗位的“老板”,大大調動了主觀能動性,與企業形成了“命運同共體”,人心人性由此成為企業經營的原動力。 發現“企業經營的物理學內涵” 在利益和命運共同體基礎上,通威運用新技術和新工藝,致力于優化成本和效率,全體員工盡心盡力,企業實現了做大和做強。在此之后投資光伏新能源,創新“漁光一體”商業模式,將產品本身固有的物理效率與企業生產效率同步。此時通威發現,飼料產銷有周期,光伏電池片產銷也有周期,要實現最優的光電轉換效率即電池片固有的物理效率,就必須加快流程速度和員工的生產效率,當生產效率無限接近產品固有的物理效率之時,就是產品品質最高之時,因此通威提出了“人事一體”的效率原則,“人”的效率必須與“事”本身的周期、效率一致。通威又進一步,不斷發掘“事”的最高效率,最后發現,越是細節處,其本身的周期越短,效率越高,因此通威高度重視經營的每一個細節,人人都提高細節執行的效率,由此使整個企業的效率大大提高,人為的效率降低因素大為縮減,2016年通威股份人均效率因此提高了40%。劉漢元還發現,“利潤隱藏在細節之中”,重視細節可以從成本和效率兩個方面,提高企業利潤。“企業經營的物理學內涵”由此成立。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也說,“劉漢元受中國傳統哲學的啟發,在經營中遵循事物、市場、人性的規律,追求‘天人合一’,巧妙把握了速度與節奏的平衡轉換。這是他成功經營通威35年的關鍵所在。 ![]() “水下科學養魚,水面光伏發電”的“漁光一體”通威創新商業模式 通威贏利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員工分享的利益也越來越大了,“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用只爭朝夕的精神工作”的積極性就更強,企業上下一心,蒸蒸日上。然后通威進一步在養殖水面興建面積達數百畝的光伏電站,打造行業絕無僅有的“漁光一體”全新商業模式,將每畝魚塘的產出價值提高了10—15倍,形成了無人與之爭鋒的獨特競爭力,令全球同行矚目;同時,此舉也有助于緩解中國的能源困境、氣候惡化和環境污染問題。幫助社會解決這些問題,正是劉漢元經營通威的終極目標。 這就是一家優秀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一家優秀企業的價值,不僅僅是為社會創造財富,還表現為它的經營思想和方法論,成為一種公共價值為社會廣泛學習和借鑒。文/張皓昱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