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AI,在亮點與痛點中大步向前 2017年,人工智能的熱度不減,毫無疑問地成為了現象級的社會事件,而在其中 “人工智能+醫療”的快速發展更是讓人嘆為觀止。根據網站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AI+醫療市場規模達到96.61億元,增長率為37.9%,中國AI+醫療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2017年將超130億元,增長40.7%,有望在2018年市場規模達到200億元。(數據源:《2016-2017年度人工智能+醫療市場分析及趨勢報》) 醫療AI為什么會成為資本新寵?毋庸置疑,國家政策持續性的支持,成為了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在當前老齡化社會提高醫療資源效率的迫切需求背景下,這一政策的公布猶如給原本活躍的醫療AI市場又注入了一劑強心劑。此外,從技術角度來看,經歷了2016年人工智能元年的洗禮,醫療人工智能領域已初步突破了深度學習算法的技術壁壘,逐步向應用場景落地尋求新的商業突破。相比語音和圖像識別已成為商業應用的重地,對于醫療領域來說,構建有效的人工智能應用尤其是診療AI應用的核心瓶頸,仍然在于醫療數據的可用性。因此,能夠將海量的臨床數據通過數據治理將之變得“看得清、說得明、用的到”的需求更為迫切。 2017:醫療AI是工具更是“伙伴” 回顧2017年在醫療AI領域的創業搏殺,森億智能創始人兼CEO張少典同樣表示醫療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高質量數據作為支撐。2017年,森億智能在火熱的人工智能資本市場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國際知名的風險投資基金紅杉資本,以及“健康大數據國家隊”背景的中電基金,都成為了森億智能的股東,并投資5500萬人民幣。森億智能致力于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將低價值數據轉換成為高價值數據,然后再在高價值數據基礎上,構建面向醫學研究、醫院管理、臨床診療、患者服務的人工智能應用。對此,森億智能借鑒了美國的學習型醫療系統概念,希望將這一理念在中國的醫院落地。 ![]() 張少典博士 森億智能創始人/CEO 例如,在國內,醫院雖然有很多臨床數據但幾乎都不能直接用于臨床研究。醫院里積壓的海量病歷大部分都以文本的形式存儲,而對機器來說這些專業性極強的醫學語言無法被分析,也就導致這類數據無法被有效利用于醫學研究。通常來說,如果要完成對海量病歷的分析,以及對病歷內容的理解、總結,只能依靠醫生的人力來完成,過程相當枯燥且更是耗時費力,浪費了醫生大量時間;而應用人工智能去完成“讀懂病歷”并且對核心內容進行抓取、總結這項繁瑣的工作,在準確度與醫生不相上下的前提下無疑使得醫生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森億智能作為國內領先的醫療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圍繞著學習型醫療系統的概念,深耕醫療數據的價值,率先進行了諸多的醫療AI產品化嘗試。和大多數專注于影像診斷的公司不同,森億智能更加關注在醫療數據中占據絕對多數的非信號型數據,例如病歷、用藥、檢驗檢查等,利用此類數據進行產品應用的搭建。目前,森億智能已經構建了能夠大大提升醫生和醫院管理者效率的一系列人工智能工具。對此,張少典表示:興許人工智能短期還無法在醫生勞動中的知識密集環節取代醫生,但哪怕能通過AI幫助醫生大大縮短一些重復性、經驗性較弱的工作的時間,在中國這樣優質醫療資源緊缺的環境下無疑也是意義巨大。畢竟,人工智能為醫生節約下來的每一分鐘,都可能讓醫生多去救助一個真正需要被救助的患者,或哪怕讓超負荷工作的醫生能夠多休息一分鐘。 2018:洞察數據 智領醫療 作為醫療AI領域不斷探索的第一批實踐者,張少典總結道:“醫療AI的發展核心在于算法與高質量數據的完美結合,數據的整合、治理及共享將在未來構成醫療行業發展的核心因素。“目前,國內大多數醫療數據存儲在醫院,醫院內部的臨床數據中心也仍在不斷完善之中,相信伴隨著醫療AI的不斷推進,醫療數據互聯互通程度的提升以及共享機制的建立,人工智能驅動的數據治理將引領未來醫療邁入一個新時代。未來,人工智能或將成為醫院“標配”,成為醫生們日常工作中的高效“伙伴”。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