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8年,當大部分共享產品偃旗息鼓、共享單車也只是緩慢“回暖”之際,共享紙巾市場卻迎來了真正的“春天”,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涌入這個市場,他們積極融資、廣鋪機器,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最早進入共享紙巾市場的來包紙,這家創業公司不但獲得國內知名投資機構千萬級投資,并且已在深圳、重慶投放了5000臺共享紙巾機,占領市場之勢銳不可當。
2017年,大部分共享產品如野草般生長,卻沒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原因很多,比如共享單車運維、線下管理復雜,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噱頭大于實際,共享KTV音效欠佳、曲庫匱乏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盈利模式比較單一,像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就是押金+租金,可當免押金成為新趨勢,企業就必須尋找成熟的盈利模式才能生存下去。
相比之下,共享紙巾不僅市場空間足夠廣闊,而且以來包紙為首的創業公司的盈利模式顯得更為清晰明了。
共享紙巾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市場空間的大小依托于剛需。紙巾本身就是生活剛需,且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生活用紙市場規模未來增速將保持 8%-10%的平穩發展。還有數據顯示,按照每座城市每50米鋪設一臺智能設備來計算,未來市場規模將達上10000億,延伸出的廣告市場將達50000億。
爭奪萬億級共享紙巾市場,可靠的盈利模式是關鍵。來包紙最早進入共享紙巾市場,卻從一開始就摒棄了“免費”,主打“紙巾售賣+線下流量廣告”的盈利模式,前者強調通過自主研發、自營鋪設共享紙巾機,聯網監控并補充紙巾等措施控制成本,后者則是來包紙的主要盈利來源。
也許有人質疑“機器這么小怎么投放廣告?”,事實上,通過來包紙盈利模式分析,不難發現來包紙的紙巾外包裝、共享紙巾機機身、廣告屏等處均可投放廣告,尤其是紙巾外包裝、共享紙巾機廣告屏的廣告需求極大,已有許多公司與來包紙聯系投放廣告。同時,還有不少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新媒體與來包紙接洽,計劃通過共享紙巾機吸收線下流量,增加粉絲。
來包紙盈利模式足夠可靠,機器盈利能力才能足夠強悍。簡單算筆賬,只需30臺共享紙巾機,就能覆蓋店家周邊1公里之內的客戶群體,而這些機器一個月收取的廣告費就高達3萬元。因此,代理商只憑廣告費,就能實現一個月回本,兩個月盈利,如果沒有盈利,就可直接將機器退給來包紙,無任何后顧之憂。換句話說,代理商只要代理來包紙的共享紙巾項目,就能穩賺不賠,而且按照共享紙巾市場迅猛的發展勢頭來看,代理商要分得這萬億級市場的一杯羹也并非難事。
巨大的需求也促使來包紙積極投放共享紙巾機。截至目前,來包紙已在深圳、重慶投放了5000臺機器,每臺機器日均出紙20包,單機峰值則能達到231包。
為了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來包紙創始人李潛杰還有意讓這種智能零售設備出售的產品延伸到小樣品、避孕套、濕紙巾等品類乃至推出自主品牌,讓代理商從共享紙巾市場中把握共享機遇。結合共享紙巾市場空間與來包紙加速開拓市場的步伐,代理商獲得更大的盈利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