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訊:(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海本都 盧園園 李源)“我父親常跟我說,在他剛參加鐵路工作的時候,每天現場干活都是用肩膀扛,用扁擔挑,用繩子拉,一步一步把鐵路修出來的,但是現在我們完全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我父母去外地坐的都還是時速40多公里每小時的綠皮車,但是現在我們出行都是動車高鐵”、“小時候父母每次說要出差我都好幾天見不到他們,在火車上都要耗兩三天時間呢,但是現在我們早上出門晚上就可以回家啦”,參加中鐵武漢電氣化局一公司漢十項目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青年座談會的學生這樣描述道。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40年間,我們的祖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鐵路這條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命脈,其發展更是史無前例。漢十青年們對這個“變”字體會尤為深刻。 第一變,便是這速度之變。“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而今早出晚歸已不再是奢望。從時速40至60公里的內燃機車到今天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我們這一代經歷了這個變革,見證了科技創新的力量一步步推進鐵路前進的步伐。現在漢十高鐵代表著最前沿的鐵路科技水平,項目部青年個個斗志昂揚,挑起這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第二變,便是這效率之變。“篳路藍縷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行”,而今機械智能自動化,高效優質傳佳話。改革初期,肩挑背扛的人海戰術,環境條件的異常艱苦,修通一條鐵路付出的代價也是沉重的。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工程機械的廣泛應用,工程機械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現在一線施工也越來越簡單高效。漢十項目部也必將秉承“信合行遠 用心至臻”的精神,打造科技漢十、智慧漢十、綠色漢十、效率漢十、廉潔漢十,用心建成至臻至美工程。 第三變,便是這綠色之變。“一江春水穿城過,十里青山半入城”,而今經濟的發展再也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習總書記在視察湖北時提出了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強化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目前鐵路“八縱八橫”規劃正在逐步擴大和普及高速鐵路在全國范圍內的覆蓋率,漢十高鐵將穿越國家濕地公園、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重點保護區,尤其是丹江口水庫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漢十項目部也必將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順應自然,科學規劃,久久為功,讓湖北的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 變,萬物皆變。所以古人常說萬變不離其宗,雖千變與萬化,委一順以貫之。在巨大的變化之中,我們的初心不變、信念不變,依舊乘風破浪,迎風遠航。“時光易逝,容顏易老,但風格永存”,這就是漢十項目部青年們不變的青春態度。當年的前輩風華正茂,為了修建鐵路頂風冒雨、披荊斬棘;現在的我們一樣熱血沸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就是漢十項目部青年們不變的雄心壯志。與漢十高鐵同在一片熱土的襄渝電氣化鐵路,是爺爺輩的那一代用如火的青春,頂風冒雨、披荊斬棘建成的;而今我們再次踏這片熱土,定當牢記使命,立足崗位,拼搏奮進。“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就是漢十項目部青年們不變的奮斗毅力。當年的前輩攻堅克難,為了目標團結一致、攜手并肩,現在的我們更是凝心聚力,創新進取。 改革思良將,青年做先鋒。面對改革開放40周年的變化和初心,漢十青年們將以青春的名義,牢記奮斗的使命,帶著堅定和執著踏上漢十鐵路的征程,建設最美高鐵,塑造高鐵國家隊新形象,打造中鐵武漢電化局新名片,為湖北經濟騰飛做貢獻。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