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日,在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指導,中華手工雜志社、手藝App、觀瀾湖藝工場參與執行的“國匠榮耀·第三屆手工藝創新盛會”上,四特東方韻榮膺“中國傳統工藝振興獎”。四特東方韻是四特酒重點打造的旗艦形象品牌,其以獨具匠心的釀制工藝、頗具東方文化意韻的瓶身設計與時代審美色彩紋飾廣受大眾青睞。
七分技術與三分藝術 清晨6點,樟樹贛江的沿江大道還未完全從沉睡中蘇醒,只有偶爾一兩個行人從路上匆匆走過。然而,在四特酒廠里的101車間,卻是另一番景象:熱氣撲面而來,朦朧里人來人往,或擎著掃把,或推著拖車,或鏟著鐵鍬……盡管一身短袖,卻仍汗流浹背。
對于這樣的景象,四特人早已習以為常,他們每天四五點上班,一直工作到下午。在車間,無論工人還是管理者,一年四季就一套衣服——四特酒短袖工作服,這是每一個四特人印刻在內心深處的四特文化。 ![]() “七分技術三分藝術”是白酒界通行的一種說法,可見一款白酒品質的好壞,釀制工藝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四特酒作為兼具濃香、清香、醬香三香口感特點的特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對釀制工藝要求更為苛刻。 在釀造工藝上,四特酒采用“續渣混蒸”法,將優質的整粒大米或糯米與發酵成熟的母糟(又稱“萬年糟”)按一定比例混勻,進行混蒸后揚冷加曲,倒入由當地特有的紅砂巖條石壘砌、以黃粘土粘實處理的“千年窖”窖池發酵,以經典的“老四甑法”如此循環反復。即每次出窖蒸酒時,將每個窖池的母糟拌入新投入的原料中,分成4甑蒸餾,其中3甑重新拌曲入窖發酵,另1甑作為丟糟扔出,這一工藝又被概括為“三進四出”。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四特的釀酒老師傅們將傳承下來的傳統工藝“進化升級”,不僅將繁重重復的簡單工作改為半機械化操作,核心工藝部分仍堅持采用純手工作業;而且將蒸餾出的原酒經“掐頭去尾,分級入庫”,經過長期陳釀,在貯存過程中自然揮發掉其中刺激性大、揮發性強的化學成分,留下酒精與水分子產生締合作用,使酒體更加醇和綿柔、回甜悠長。有專家評價其“三香具備尤不靠”,入口帶有濃香的綿甜感、落口帶有清香的爽凈感、后味帶有醬香的焦醬感。也難怪周恩來總理曾在品嘗四特酒之后,贊其“清香醇純,回味無窮”;鄧小平同志贊其“酒中佳品,味道獨特”。 ![]() “惟星五谷菁變幻,得水而凝,感風而化。”這是《天工開物》中對酒曲的記載。而對酒曲,甚至還有“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之說,足見酒曲之重要。所以,一款酒品質的好壞,除了釀制工藝、原料,酒曲亦是一大關鍵。四特酒的制曲工藝自有其獨特之處。其采用優質面粉、純小麥麩皮或當日出甑的丟糟為原料,以中高溫進行發酵,制得中高溫大曲,使其兼具高溫曲的醬香與濃香,又有中溫曲的清香,還有稻米的米香,讓酒體呈現出聞香幽雅舒適、諸香協調的四特別致酒香。 ![]() ![]() 正因為四特酒多年來,以其獨具匠心的釀造工藝與頗具東方文化意蘊的品牌文化,于2018年5月12日,在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指導,中華手工雜志社、手藝App、觀瀾湖藝工場等參予執行的“國匠榮耀·第三屆手工藝創新盛會”上,四特品牌下的主打產品——四特東方韻,榮獲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獎”。 望津樓上的人文基因 ![]() 在位于樟樹市贛江南岸,有一座建于清道光年間的亭臺——望津樓,樓閣系兩層,全為木石結構,四面欞條明窗,彩瓷葫蘆剎,四翼懸掛鐸……此樓上下均為匠人取自當地原材純手工修筑打造。而且早年間,一直為商賈稅收之要津、贛水過往船只停泊之點,亦為贛水碼頭義渡時百姓歇息的避風港。 正因為“望津樓”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四特酒取其益、藝、意、義,將其豐富的人文基因注入品牌,以其為主體構成元素,形成其特有的品牌LOGO。 自1952年四特酒廠正式創建以來,歷經60多年工藝創新和時間沉淀,以地處贛水之畔閣皂山“九龍泉”的生態好水,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的產糧大省江西的地緣優勢,及傳承上千年的“四特土燒”釀制工藝等為基礎,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全國知名白酒品牌企業。 一直以來,四特酒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為核心,堅持“讓傳統的更傳統,讓現代的更現代”,不僅在釀造工藝上承襲古法,亦在品牌文化、藝術格調、設計理念上向傳統工藝靠攏。 ![]() 匠心之作總能在“細微處見真情”。四特十五年玉蘭型瓷質酒瓶就是四特酒與景德鎮著名陶藝家何炳欽教授攜手共同研發設計的經典之作。此款瓷瓶的成型需要歷經制模、注漿、脫模、雕塑、燒制、施釉、貼花、烤花等60多道工序,包括6-7次模型打磨,約100小時模型制作,3次反復進爐燒制,約71小時成型生產,其中胚料、釉料制備時間更是長達600小時。此外,何炳欽教授還專為該款瓷瓶特別設計了具有破壞性特點的防偽設計,從表面刻花紋理的防滑設計到透氣且富含微量元素的景德鎮名瓷原料的選取,無一不體現出四特酒的匠心獨運、精益求精。 一股飄向世界的東方美學旋風 ![]() 四特酒又被江西人稱為“江西茅臺”,多年來作為江西市場“霸主”的前進腳步勢不可擋。但四特人并沒有固步自封,而是堅持尋求自我蛻變,通過“四特慈善基金”助貧困學子圓大學夢、贊助竇文濤《圓桌派》開播、冠名搖滾音樂節、冠名足球等各種體育賽事、舉辦“四特東方韻杯山地車公開賽”、冠名高鐵專列、購四特酒掃碼贏特大紅包……吸引了一大批年輕消費者與文藝青年。因而形成了即便是在2014年-2017年白酒行業深度調整期內也依然保持著近50%的高增長步伐。 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正經歷了白酒市場化運作的20年,呈現出螺旋上升的態勢,在酒業新常態下,白酒企業自身如衛星一樣裂變成為“一箭多星”——“主品牌+副品牌”的“雙品牌”發展模式,正如四特酒與四特東方韻跟飛天茅臺與茅臺醬香酒、52度五糧液與五糧液系列酒、到瀘州老窖與國窖1573等一樣,成為眾多名酒企業的共同選擇。 2010年,恰逢中國白酒進入調整期的“前奏”,四特酒首次推出四特東方韻系列產品,自此開啟“四特酒+四特東方韻”的雙品牌“運動”,走在同行企業的前面。經歷近10年的培育與耕耘,實現了自身產品與品牌的“扶搖直上”,不僅在全國打響知名度,獲得消費者的廣泛認可,而且實現了超過50億元銷售成績,成為支撐四特酒的一根“定海神針”。尤其四特東方韻·國韻,歷經數年陳藏,終成尚品特級酒體之質。在外觀設計上,以華麗的國花牡丹為瓶身主體,結合浮雕、燙金等工藝,讓名瓷與國花共同演繹東方特有的神韻。正因為四特人對“內功”的不斷“修煉”,不斷為品牌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與重量,還獲得了“行業雙品牌杰出功勛企業”“年度酒業最具復興價值品牌”“中國酒業品類領袖獎”的“名利雙收”。 ![]() 但是,在這種市場運作成功的背后,是四特酒作為企業一直以來對社會公益、企業責任的付出。2018年5月,由四特酒冠名的“四特東方韻·贛南杯”足球聯賽、“四特東方韻杯”羽毛球大賽和“四特酒杯”乒乓球邀請賽分別在全國各地同時拉開帷幕,吸引了眾多體育愛好者的參賽與觀賽,通過各地電視臺等媒體的爭相報道,以及參賽者、觀眾朋友圈對活動的自行轉發傳播,在四特酒迅速贏得美譽度的同時,使大眾進一步了解了四特酒文化。 四特酒一直熱衷于與體育賽事的嫁接推廣。據悉,在2018世界杯,十五年玉蘭型瓷質酒瓶元素將植入亞洲杯獎杯,進一步讓“東方韻”為四特酒帶來一股飄向全國、世界的東方美學的旋風。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