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和施工各自為戰,導致建筑項目工期漫長、浪費嚴重,眾所周知,這已是中國建筑業的通病。而今,一家民營建筑設計公司采用“建筑師EPC”模式,在一個偏遠的四線城市,打造出堪稱國內支線機場航站樓的新標桿。或許,建筑師EPC正在開啟一個中國營造的新時代。 近日,一組銅仁鳳凰機場新航站樓的圖片在網上熱傳,被網友封為“中國最美支線機場航站樓”,記者了解到,這座機場正是中國著名建筑師汪克領銜的團隊,采用國內首創惟邦營造法“RD+EPC”模式,精心打造的大成之作。 ![]() 簡潔流暢的金色屋頂給每位初到游客一個驚艷 銅仁機場新航站樓——中國支線機場新標桿 機場,作為一個城市的門戶,給遠來的客人留下第一印象。銅仁,一個身處黔湘交界的偏遠地級城市,論GDP排名,即便是在貴州省九個地市排名中,也僅排名倒數第二。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偏遠小城,卻誕生了一個堪稱國內支線機場新標桿的航站樓,將這個早于2017年便已建成投用的貴州偏遠山區支線機場再次推到輿論風口。 ![]() 銅仁機場新航站樓與周邊地區機場航站樓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大氣的外觀、流暢的曲線,整體形象好似一只展翅待飛的金孔雀。相較于西南乃至國內諸多同類支線機場,銅仁機場的航站樓設計可以說足足超前了一個時代。 ![]() 大氣、流暢貴州銅仁機場新航站樓 “這真的不像是一個支線機場,很有國際化大都市機場的氣魄。”“這是我見過中國最美的支線機場。”在網絡上,這組評論引起了諸多網友的贊嘆。記者了解到,不僅是網友,就連業內權威人士同樣表達過對這座機場的強烈認可。西南民航局消防局局長李黔就曾評價道:“銅仁機場的設計和建造,是我們西南地區的標桿。乃至于是全國支線機場設計和建造的標桿”。 建設模式的創新成就支線機場新標桿 過去幾十年,中國建造了世界上最多的建筑,然而,一個尷尬的事實卻是,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建筑大師寥寥無幾,能夠稱得上精品的建筑也大都由外國建筑設計師設計。汪克,惟邦營造法的創始人,一位孜孜不倦地追求營造中國精品建筑的建筑設計師,在具有遠見的地方政府領導的理解與支持下,采用了惟邦營造法“RD+EPC”創新型建設模式,完成了這一杰作。時下,住建部正在大力提倡建筑師主導的工程總承包建設模式,國務院已經同意上海市擴大建筑師負責制試點范圍。 建筑師負責制是國際通行的建筑項目實施方式。2015年住建部首次提出“建筑師負責制”的概念。具體地說,這一模式就是指由建筑師負責統籌協調整個項目的設計、土建、施工、裝修裝飾的全過程,改變了以往“層層脫節、各自為戰”的傳統建筑發包弊端,而成為“一個大腦、統一協調”,確保項目高效的落地性、工期的加快和成本的集約。 “這個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靈活應對變化。”汪克表示,拿銅仁機場來講,項目在一期航站樓鋼結構在建時,業主提出增加國際港的重大需求變動,并且提出了明確的完工時間。按照傳統設計、施工各自為戰的建筑模式,在方案已定、施工已入場的前提下,根本無法滿足這樣大的結構調整要求,更別提還有超級緊迫的工期壓力。但是,由于采用了“RD+EPC”模式,惟邦充分發揮了該模式深交叉、精匹配與大統籌的統籌優勢,成功地完成了國內樓與國際樓的完美融合,經過多次方案調整和資源靈活統籌配置,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作出了方案和施工的同步調整,在一年半工期內完工,而且沒有超出概算,完成了甲方給出的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建造任務。 ![]() 建筑師EPC發揮深度交叉融合功能,從容應對業主需求的變化 建筑師主導EPC的優勢在于設計和施工都是在一個整體內部統一協調,可以最大限度地協同施工推進與設計方案變化之間的矛盾,通過合理分解分步工程施工項目,給設計深化與交叉融合留出必要的時間,確保從圖紙到施工“無異議與零差錯”,使得整個建筑施工過程沒有出現任何停工、返工、拆改現象,避免了投資浪費,為業主節約了大量投資資金,最終打造出以金鳳凰為主題形象的銅仁機場新航站樓,為中國支線機場增添了一個新標桿。 建筑師EPC重建當今中國營造邏輯 “傳統的建筑發包模式由于各自為戰,在各個環節都存在漏洞。“汪克表示,當下,中國建筑行業的傳統建筑分包模式,會將建筑從設計、施工到裝修、裝飾層層分包給不同的項目承包方,由于各環節各自為戰,溝通不暢,導致花費重金修建的建筑,一旦出了問題,竟然難以找到總負責方。 首先,傳統的建筑設計方,由于設計單位只負責做設計,通常會導致設計落地性不強,需要多長時間、施工難度和標準是否經得起考驗均缺乏驗證,一旦匆忙定稿拿去發包,會發現問題百出。一旦施工過程中發現問題再回來找設計,輕則會造成大量時間和成本浪費,嚴重的可能導致整個方案推倒重來,讓業主蒙受巨大損失。 而在施工方更是如此。由于施工招投標都是當天開標,而大型建筑的設計信息量又通常極大,極短的開標看圖時間,導致施工方沒辦法在短時間內了解設計的具體細節,這就好像用五分鐘踢了一場足球賽,囫圇吞棗,隱患無窮。最后的結果是匆忙開標導致工期耽誤、投資浪費等等問題,客觀上影響了建筑的整體品質和施工進度,上述情況在建筑界普遍存在。 而惟邦營造法“RD+EPC”可以通過設計管控,在設計階段就集合施工、技術人員進行充分內部論證,將錯誤消滅在紙上,每一次修改都伴隨著設計和施工方案的同步調整。因此,傳統的設計方案修改是‘越改越扭曲’,我們則是‘越改越完美’,等到最終定稿拿給甲方時,可以做到‘無異議與零修改’。“汪克表示。 “最后,作為一種創新的建設模式,業主的支持尤為重要。在此,我想向那些大膽變革、勇于擔當、為中國營造保留下火種、讓好建筑擁有生命的偉大業主致敬!“汪克表示。 鏈接: 惟邦營造法“RD+EPC“模式 惟邦營造建筑設計(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汪克表示,由其獨創的惟邦營造法”RD+EPC模式”是一種中國式建筑師負責制。 具體講,惟邦營造法遵從胚胎發育模型,按照七層圖則法的交叉流程,意在打通”設計/建造”任督二脈。從操作流程看,該模式針對項目開展“架構、預算、合約、采購、工期”五大策劃;通過七層圖則法的交叉流程,執行“整合、服務、接口、協商、糾錯”五大功能,發揮“全鏈條、精匹配、大采購、板塊合、深交叉”五大核心競爭力,最終獲取“質量、效果、工期、造價、法規”的五大設計與建造優勢。 關于五大核心競爭力:1、全鏈條:整合設計、采購、施工主線上的各個環節,將生產線打通,從而降低缺陷修正成本“。2、精匹配:通過大數據為基礎的設計管控,實現組成子系統相互間的精準匹配。3、板塊合:運用清華惟邦營造法,結構性徹底消除三大板塊碰撞的結構性浪費。4、大采購:前置采購、買手采購、理念箍采購等三大采購,及創意采購。5、深交叉:三十多年練就的手藝。 據了解,采用惟邦營造法的設計工作量通常相當于傳統設計工作量的十倍,也正因此,才能做到施工時的“無異議與零修改“,最終為業主創造價值,為社會營造精品建筑。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