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六月端午節唐小僧被爆出“跑路”以后,它終究是去了“西天”,然而,事情到這還遠遠未結束,它這一走不要緊,卻如同一根導火索,點燃了網貸行業的這顆雷,在過去的一個月內以上海為中心,這顆雷先后在杭州、深圳、北京、廣州等地炸響,將一大片P2P平臺帶去了“西天”。 分散投資:加大or減少風險? 一時間,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陷入了集體焦慮中,而投資P2P的投資者更是寢食難安、夜不能寐。一位投資者自我懊悔:“投了5個平臺,結果3個平臺都雷了,這可讓人怎么活?早知道就不貪這點小便宜了,現在這條維權路走得是心力交瘁”。 其實,據嘉豐瑞德(www.saferich.com)產品研究中心了解到:“在投資P2P平臺的10個人當中,至少有7個人同時投資了5-7個平臺,這完全是由于網絡上大量的機構和所謂的“專家”,告訴投資者應該分散投資,不能將所有資金放在一個籃子里,而大多數投資P2P的人都沖著高預期收益,因此會同時投好幾家p2p平臺,但最終當爆雷潮來臨時,所有資金都成為了一串數字,無法兌付。”
亙古不變:高利率=高風險 的確,在P2P平臺投資的人群大多數是注重眼前的高利益,他們將P2P當成了銀行儲蓄,明知道某個P2P平臺還未上銀行存管或者有自融的嫌疑,但就是被高額的利息回報沖昏了頭腦,而且由于鋪天蓋地廣告的洗腦,潛意識中早已認為p2p理財是保本的、無風險的,卻忘記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高利率=高風險。時至今日,連大家最相信的銀行理財產品都不能宣傳“保本”,更何況是p2p理財了。
先前,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主旨演講中也再次告誡投資者在投資的過程中要注意風險。郭樹清提示非法集資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投資心態:告別儲蓄、賭博的心態 真正的投資理財是一個持久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投資理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財富的增值,而不是為了“薅羊毛”,拿點高利息去花。 作為一名合格的投資者,必須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投資是一門技術活,應當時刻思考如何在行情好的時候多賺錢,行情不好的時候少虧點,而不能從始至終都用銀行儲蓄的心態去理財,放在某個平臺就高枕無憂坐等收益。嘉豐瑞德理財家學院金牌講師肖至鎏先生認為:“真正的投資理財是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個人及家庭可支配的資金及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并結合市場情況作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理財產品:手續、資質、牌照皆需具備 與P2P相比,私募基金安全性就要高很多。肖至鎏先生表示:“私募基金畢竟已經歷了30多個春秋,各項配套設置都已經趨于完善,而且私募基金的投資者必須是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的合格投資者,并不是隨便一個吃瓜群眾都可以參與,這是與P2P最大的差別!”
當然,對于銷售私募基金的機構,相關部門的準入條件也是非常嚴格,除了最基本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等證明機構資質的有效信息外,還需具有基金銷售牌照、管理人在基金業協會的登記備案、持證上崗等要求,方可開展銷售業務。”投資咨詢400-803-1818。 嘉豐瑞德溫馨提醒廣大投資者:不要相信100%無風險的投資產品,更不要被高收益率所蒙蔽雙眼,在如今的去剛兌時代,任何承諾保本的產品宣傳,都是違法的,需要投資者考慮再三、深思熟慮,千萬別抱任何僥幸心理!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