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7月11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關稅的措施以來,中國貿易代表團并未選擇無條件忍讓。8月3日晚,商務部公布對美反制措施。商務部指出: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中國政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對原產于美國的5207個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5%至25%的關稅。 從這次8月3日商務部公布的600億美元清單的對美反制措施來看,征稅范圍已經波及到具體行業。囊括農產品、化工品、紡織品、電子產品和日常用品,其中2400多個稅目商品稅率高達25%。 特朗普此次挑起中美貿易戰,直接目的在于以中美貿易順逆差失衡逼迫中國進一步對美開放貿易市場,深層次目的在于試圖通過貿易限額措施遏制中國復興,同時在11月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前拉票。 商務部發言人稱:為了捍衛中國以及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中方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分歧,并且中方已經做好充分準備捍衛國家尊嚴、人民利益以及自由貿易的多邊體制。
嘉豐瑞德(www.saferich.com)理財家學院金牌講師肖至鎏先生表示:美國常年貿易赤字是特朗普挑起中美貿易戰的根本原因,因為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美元外匯儲備以及世界第一國民儲蓄,因此通過貿易戰不但能夠改變貿易逆順差格局,同時還能夠通過發行美國國債使境外財富回流。 回顧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指令貿易相關部門對從中國進口的約600億美元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同日,美國宣布暫時豁免對歐盟、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墨西哥、韓國等經濟體的鋼鋁關稅至5月1日。一個季度前的第一次加關稅,美國就流露出試圖通過不公平的多邊貿易體制制裁中國的政治意圖。 作為還擊,中國商務部3月23日7點發布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并征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的約3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 此次新一輪雙邊貿易戰打響,從征稅范圍上來看似乎有升級傾向。特朗普提出將征稅數量提升至2000億,并且征稅額上升至25%,更威脅未來將對中國5000億出口商品加征關稅。作為對于美方霸權制裁的回應,中方外交部聯合相關部門對原產于美國的5207個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5%至25%的關稅。 嘉豐瑞德理財家學院金牌講師肖至鎏先生表示:美國之所以熱衷于和中國開打貿易戰,根本原因在于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國。根據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可以通過印刷美元征收世界各國的鑄幣稅。然而由于美國的人均儲蓄率非常低,因此對外貿易時非常容易產生貿易逆差。為了平衡貿易上的逆順差格局,美國經常與經濟發展勢頭較好的國家開打貿易戰。比方集中爆發于80年代的美日貿易戰,1985年9月22日簽訂的廣場協議更是導致日本經濟倒退將近20年。 中國的發展歷史上也出現過貿易赤字。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出口增長一直高于經濟增長,當時中國的GDP只是美國的60%。相關歷史數據顯示,中國的儲蓄率從2000年以后一路攀升至40%,而亞洲的高儲蓄國家如韓國和日本,居民存款數據中從未出現過連續三年超過40%的儲蓄率。 從經濟學原理上來講,儲蓄率越來越高,貿易順差就越來越大。為了遏制中國長年累月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特朗普意圖通過簽訂不公平關稅條款、重塑國際貿易格局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然而貿易戰只能短期內解決貿易逆順差的問題,卻并非可持續的舉措。因為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本性原因在于進出口結構問題,由于美國的低端商品需要從中國進口,而高端商品以及技術又不愿轉讓,這才是造成美國長期貿易逆差的根本性原因。
從金融領域來看,這場貿易戰更是充滿挑戰意味。目前,不少外資機構已經拿下中國境內私募牌照,正式進軍中國A股市場。據公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10家外資私募共發行了合計15只外資私募產品,其中涉及A股市場的有10只。 面對來勢洶洶的外資資管機構,中方真的準備好與之“合作”了嗎?外資私募對于國內金融領域的入駐真的只是為了與中國展開“合作”嗎?還是在中國“去杠桿”階段堅持不對外開放資本賬戶的另一種形式的資本“滲透”? 目前來看,中國的資金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資管領域和電商領域。為了打開市場破局美國的貿易逆差困境,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國內電商巨頭阿里總裁馬云碰頭面談,迫不及待展開電商貿易合作關系。而為了從資管領域挖到渠道份額,美國通過各種形式的資管機構入駐境內倒逼監管升級,這也是今年資管新規正式出臺的另一層背景。
目前國內外私募機構的激烈競爭日漸展開,作為深耕財富管理市場十一年的資深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在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精勤于行業深耕、市場風控、投資篩選、項目研判,全方位加強專業理財團隊的業務實力。在風云變幻的市場行情下精勤不輟,為投資者提供國內專業的財富管理服務。投資咨詢400-803-1818。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