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人臉識別技術在安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它離我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近,手機、商場、公園等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據相關分析報告顯示,預計今年起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到2022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75.95億美元。可以說,未來幾年將是人臉識別技術成熟與普及的關鍵之年。 今年央視315晚會,人臉識別(平面識別)被爆也可能存在安全威脅!主持人在360人工智能技術專家幫助下,不僅能讓觀眾的一張自拍照會眨眼,還能讓其變成可受他人控制的3D人臉模型,并以此騙過了人臉識別認證,成功刷臉登錄賬號!其實傳統的人臉識別技術主要是基于可見光圖像的人臉識別,這也是人們熟悉的識別方式,已有30多年的研發歷史。但這種方式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陷,尤其在環境光照發生變化時,識別效果會急劇下降,無法滿足實際系統的需要。解決光照問題的方案有三維圖像人臉識別,和熱成像人臉識別。但這兩種技術還遠不成熟,識別效果不盡人意。 可見光平面識別人臉技術存風險,支付寶人臉識別看起來很美,漏洞太多并不安全,最大的漏洞就是無法有效和徹底拒絕照片、模型、視頻等假人臉。這時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解決方案是基于近紅外圖像的多光源人臉識別技術。它可以克服光線變化的影響,已經取得了卓越的識別性能,在精度、穩定性和速度方面的整體系統性能超過三維圖像人臉識別。這項技術在近幾年發展迅速,使人臉識別技術逐漸走向實用化。其中飛司科技的這項技術在行業內已遙遙領先。 飛司智能科技核心研發團隊成立于2004年,其擁有46人的研發團隊,持續進行了十四年研發與應用推廣。目前擁有公安部安全資質,多項發明專利。2004年,核心技術團隊開始研發可見光人臉識別技術,在全球最權威的人臉檢測平臺FDDB獲第四名;2006年由于無法解決活體識別問題,研發團隊開始轉向研發近紅外活體人臉識別算法。2008年,第一代系統設備定型,開始對外OEM做技術支持,在長沙女子監獄安裝人臉識別設備,產品應用至今。2016年開始研發人臉識別智能鎖、樓宇對講,智能家居和物聯網大數據等進軍民用市場。2018年近紅外人臉識別物聯網大數據立項,推出民用產品,全國渠道建設,搭建資本框架。 那究竟什么是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與虹膜、聲紋、指紋、筆跡等技術統稱為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從安全、方便、接受程度的角度來說,人臉識別技術是迄今為止安全和方便結合最好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使用紅外燈及專用辨識攝像頭,在近紅外線環境之下能成像的必須為特殊材質,不符合類皮膚的材質在近紅外環境下無法成像,因此能有效的拒識照片、3D模型、視頻等偽造人臉。只有近紅外人臉技術才能讓人臉識別應用走向真正安全實用化。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研發將成為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發展的主要因素。 飛司智能科技的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在部隊、司法、公安系統的武器庫、彈藥庫、監獄、看守所等以及金融機構的金庫、營業室防尾隨門、私人銀行VIP認證等得到了廣泛應用。 ![]() 以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為入口,通過物聯網網關聯網即可開啟一個覆蓋5公里的窄帶物聯網網絡節點。隨著小區數量規模的不斷擴大,由小區節點到各個城市覆蓋到一個國家,一張全國標準物聯網生態鏈組建而成。飛司科技商業模式會因為技術的革新而不斷演變出更多的新興技術,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集成在PC、移動終端上,將成為拉開人工智能帷幕的直接導火索,中國也將因為這項技術而真正步入“中國智造”時代。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