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都做投資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投資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可是參差不齊的投資產品卻讓投資者眼花繚亂,該投資什么?選擇哪個平臺?如何避免踩雷?怎樣才能不被割韭菜?成了眾多投資者的心病。 曾經想投資P2P“薅羊毛”,可是如今風聲鶴唳不敢了,想去試試“區塊鏈”炒幣,又什么都不懂,看中實體行業的投資期待分紅,卻不知如何下手。 這一切只是因為你不了解投資。嘉豐瑞德第二分公司陳真表示,投資是一件專業的事情,并不是不動腦筋就直接進行的,做的不好最終損失的都是自己口袋里的真金白銀。因此,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來做,讓專業機構幫自己理財,其實好過自己瞎子摸象。
投資者需認清的五大現實 現實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誰都想不工作還能有固定的收入,但是當你以為一個投資就能夠躺著讓自己盈利的時候,你的錢包可能也正在被翻開。 做投資難點在哪里?并不是賺取收益的多少,而是如何控制危害,如果始終抱著“天上掉餡餅”的心態,積聚再多的財產都可能子虛烏有。 因此面對繁雜的金融騙局,一定要慎重,不要盲目去相信高返等宣傳。 現實二:一夜暴富是不存在的 現實生活不是電影,我們不可能有《西虹市首富》中王多魚那樣的好運一夜暴富。我們在進行投資前一定要清楚認識到“虧損危機”,現在已經不再是過去的“保本時代”,更別說暴富了。 市場越成熟,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自己預期的收益較高,希望自己的本金能夠翻番,那么就需要做好“虧本”的準備。千萬在投資時只看中高收益而忽視風險,最后帶給自己的只有慘重的損失甚至是血本無歸,P2P的雷暴潮就是很好的例子。 現實三:認清收益率走低的現實 最近都在說余額寶的年化收益即將跌破3%,與前幾年相比近乎腰斬。如今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作為理性的投資者必須接受較低的收益率,任何冒險的投資行為,都可能將本金賠的精光。 我們在進行投資前一定要做好計劃,定好目標,以防一沖動做出讓自己后悔的事情。 現實四:沒那么聰明必須堅持學習積累 不要總覺得自己很懂,覺得知識量豐富就不去學習,如今社會發展如此之快,我們自身要提高就要不斷學習。87歲的股神巴菲特和他的好搭檔93歲的芒格,一直到現在,他們每天還保持著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報紙、金融行業刊物 及一些非金融類資訊習慣。 嘉豐瑞德第二分公司陳真表示,作為投資者,每天都要關注國內外財經動向,及時了解和分析市場上的各類信息,不斷嘗試新事物,不斷地充實自己,擴大自己的視野,及時尋到最佳投資機遇。 現實五:"127法則"你永遠是其中的‘7’ 無論自我評價如何,在投資市場孤軍奮戰的結果往往都不理性,以股市為例,十個人里1個賺錢、2個持平、剩下7個賠錢。 眾多小散戶的操作行為其實是扎堆、類似的,互相之間不了解操作方向,但聚集起來的整體表現有點像魚群。所以具有信息優勢莊家就很容易看出整個魚群的運動趨勢,玩弄散戶于股掌之間。
讓專業的軍師來助您打贏投資仗 這時候就需要有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如果你炒股,就尋找是否有專業的機構擁有自己的股票池;如果你對實體經濟感興趣,就咨詢是否有專業的股權投資咨詢機構。那我們就可以騰出工夫搞自己的事業,不僅重要而且劃算,否則就不僅浪費時間和金錢,還耽誤了事業和生活。 其實聰明的投資者都已經找好專業的投資機構為自己的財富保駕護航了。正如同生病了要看醫生,維權了要找律師,要進行投資理財,肯定是要找專業人士來做。 但投資者也面臨什么樣的機構才是專業的,才是真正為投資者服務的專業的困惑。在解答這個困惑前,我們首先來看看過去幾大金融騙局的套路: 第一、承諾超出正常水平的高收益; 第二、商業模式無法支撐高收益,高收益往往來自于別的投資人或發展下線; 第三、創始人底子不干凈,例如泛亞、e租寶等幾乎無一例外,以前都有過詐騙的案底; 第四、背景實力較差,無正規金融牌照。 在了解以上套路以后,我們再來談談如何選擇一家專業的機構: 第一、是否有監管? 如今金融監管日漸趨嚴,任何機構都受到國家的監管,銀行、保險行業有銀保監會,證券市場又證監會,只有真正合規的金融機構才能為投資者提供優質、適配的金融產品,為投資者財富保駕護航。 第二、是否有經營牌照? 要開一家金融公司必須要有執業資格,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是批準金融機構開展業務的正式文件,目前金融許可證由銀保監會、證監會部門頒發。 第三、是否持證上崗? 光金融機構有經營牌照還不夠,參與的主體是從業人員,因此從業人員持證上崗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么在基金從業資格考試改革以后,如此多的人(包括娛樂圈的明星大佬)都要去參加資格考試的原因。 總之,凡是可以少操一點心的,就別讓自己孤軍奮戰,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讓專業的人幫助自己完成科學的投資理財規劃。 (責任編輯:海諾) |